学历贬值,大学生如何逆天改命?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2-07 00:32:13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一定要成为大学生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引发了无数人的深思。我们耗费家庭的心血和个人的青春投身大学教育,然而毕业后却仿佛陷入了一场激烈而残酷的竞争漩涡。

01

回顾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毕业生们沉重的就业压力。考研,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2024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438万人,可计划招生总数仅约100多万,意味着有30多万人将遗憾落榜。考公的竞争同样激烈,去年国考报名人数高达341.6万,约78万人只能铩羽而归。

更多的毕业生选择找工作,可截至2024年4月中旬,仅有15.4%的应届生签了工作。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与超过百万的回国留学生、因 “双减” 政策和互联网大厂结构性优化而产生的人才竞争,这一届大学毕业生的艰难可想而知。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招工也困难重重。一方面是人才结构性失衡,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在2020年的人才缺口就超过1900万人,到 2025 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对口率高达 48%。

另一方面,大学生技能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清华和复旦 30 余名研究人员历时一年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约 70% 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实用性不强。

毕业生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导致双方对工作的满意度都很低。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大学生下沉。根据调研数据,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15.4%,本科及以上占比 3.44%,与美国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比 40%、本科以上占比 25% 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大学学历将更加普遍化,高学历陆续下沉,成为新的基础教育。

那时,上不上大学的差别可能不像以前那么大,而竞争 985、211、双一流等次级标签会变得更加重要。

第二个趋势是大学生去做高级蓝领。

2021 年教育部落实 2020 - 2021 年高职院校扩招 200 万的任务,这些扩招的学生将学习全面覆盖 41 个工业门类的 1349 个专业。重视职业教育,大学生蓝领化已成为发达国家验证过的有效道路。

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社会发展速度远超大学教育的更新速度,许多大学若跟不上前沿发展,就只能提供蓝领教育。但蓝领同样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

在这些趋势下,大学教育系统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指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社会走在了大学的前面,大学的知识供给和思想理念落后于社会发展。大学教育应回应世界、国家和社会的关切,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帮助解决社会问题。

02

美国欧林工学院采用项目制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校从学生入学之初,就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选择,联合企业为学生立项目,学校的课程和实践都由项目引导。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拥有具体知识,还具备可迁移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从雅思贝尔斯提出的大学三件事 —— 职业训练、完整的人的教化和科学研究来看,过去我们的大学体系过于侧重职业训练,且这种训练也并不纯粹,更多是为了获取相对优势,文凭甚至已变成一种人为规定价值的身份货币。

不过,作为大学生个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其实拥有更多选择。互联网打破了学术机构的知识垄断,为每个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汗学院、MOOC 等网络公开课平台,以及 B 站上海量的学习视频,都能让我们免费学到任何想要的知识。互联网改变了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未来也有可能改变能力认证方式。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时代变革的浪潮之中,面临着就业困境、未来趋势的转变以及大学教育的变革。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无论是大学教育体系的改革,还是大学生个人的自我提升与选择,都在塑造着未来的走向。

我们应积极适应这些变化,在困境中寻找突破,在变革中把握机遇,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光明之路。

文本来源@虎嗅APP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夜春阅览趣事

夜春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