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砸钱、拉拢盟友,全力重建关键矿产供应链,能成功吗?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2-08 00:23:24

在当今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一个关键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未来各国在能源转型的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并非电池技术能否突破瓶颈,而是关键矿产的严重短缺。这一问题正悄然改变着世界的格局,成为大国竞争的新焦点。

中美竞争,关键矿产成 “香饽饽”

2010年,一艘中国民间保钓船进入钓鱼岛海域,却被日本非法扣押。

中国政府强烈要求日本放人,并采取限制稀土出口日本的措施,结果日本迅速服软,连人带船送回。这一事件不仅让日本深刻认识到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影响力,也给奥巴马政府带来巨大震动。从那时起,美国便开始思考如何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川普第一次执政期间,美国政府为打压中企不择手段,可私下里却对稀土被中国 “卡脖子” 忧心忡忡,于是安排专家制定报告,将35种矿产列为关键矿物,明确要降低外部依赖。再后来,拜登上台后,立即对美国供应链进行百日审查,重点关注的依然是关键矿产。

那么,究竟什么是关键矿产?

美国列出的35类关键矿产中,最重要的当属稀土和锂钴。稀土与高科技发展紧密相关,科技越进步,对稀土的需求就越大。从芯片、笔记本电脑、手机,到锂电池、卫星、无人飞机、制导系统和超音速武器,都离不开稀土元素。

可以说,工业国家几乎都依赖稀土,没有稀土,高科技产品就无法生产。

美国之所以能在全球称霸,军事和高科技是其底气所在,因此对稀土的需求极为迫切。然而,全球稀土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7%,位居世界第一,后面的老二老三加起来都不到36%。而且,中国的提纯冶炼技术十分出色,其他国家常常将稀土运到中国提炼,中国能够供应全球70% 的稀土,美国使用的稀土大部分也来自中国。

另一类关键矿产锂和钴,是新能源技术的基础矿物。没有它们,电动汽车、太阳能、风力发电,甚至手机电池都无法制造。

未来30年,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在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而新能源技术又离不开关键矿产。中美作为排放大户,都在大力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未来锂钴的消耗将呈几何倍数增长,谁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中掌握话语权,谁就掌握了下一代产业革命的主动权。

在关键矿产的供应链中,中国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国锂矿储量占全球20%左右,但全球60%以上的精炼锂由中国生产。全球钴矿主要集中在刚果(金),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了大量钴矿并开展冶炼项目,虽然中国钴储量一般,却供应了全球70%以上的精炼钴。

中国早已不再是低端的原材料供应方,而是在上游、中游、下游全面发展,站在了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顶端,为新能源转型提前铺好了道路。

供应紧张,关键矿产缺口几何?

全球都在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而努力,新能源车的推广和普及成为各国工作重点。

欧盟在气候问题上一直表现积极,将推广电动汽车写入未来战略,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1000万辆电动汽车的销售目标。

为降低电动汽车成本,欧盟投入大量精力研发电池技术,10年内使电池成本下降了 90%,各大汽车厂商也纷纷跟进,计划将新能源车产能和电池产能大幅扩大。

然而,造电池需要锂、钴、镍、锰等关键矿物,还需添加稀土。电池产能扩充10倍,关键矿产的消耗必然翻倍增长,这将导致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

有机构预测,按照欧盟的产能规划,未来10年锂的价格将上涨两倍,钴将上涨3倍,到2030年,锂电池价格可能上涨30%以上,电动汽车平均价格将上涨3000美元。价格上涨会使欧洲群众对新能源车的消费兴趣降低,欧盟的电动车计划可能难以推进。

面对这一矛盾,欧盟选择继续加大对电池产能的投资,却在矿产和加工环节没有明显改进。一个矿场从投资到开采,周期至少需要5-7年,加上欧盟决策流程漫长,短时间内难以转向。

不仅欧盟如此,其他国家也面临同样问题。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风力发电的涡轮和电动汽车的发动机离不开稀土,所有和电相关的东西都离不开铜。有机构称,到2040年,电动汽车所需的钴和镍将增长30倍,锂的需求或将超过40倍;风力发电方面,稀土需求会增长3-4倍,输电网络所需的铜也将翻一番。

关键矿产的需求大幅增加,价格将剧烈波动,供应链竞争也会愈发激烈。

再加上地缘政治等因素,为争夺矿产和运输通道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增。

目前,虽然各国都在加大投资,但矿产供应远未达到全面改造能源系统的水平。到2030年,锂矿预计只能满足需求的一半,铜的供应只能满足80%的需求,这意味着一半的新能源产能可能因原料短缺而停产。

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集中度非常高,一旦地区发生动荡,全球经济都会受到影响。

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关键矿产的分布更为集中,钴产量的前三名接近全球产量的 80%,锂产量的前三名接近全球总量的 90%,稀土产量的前三名占到全球的 85%。

各显神通,未来竞争格局如何?

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用外汇或资源换设备和技术即可,关键矿产的具体情况似乎并不重要。但对于科技强国和正在崛起的科技大国来说,关键矿产的竞争意义重大。

从全球范围看,应对关键矿产竞争的策略主要有研发、投资、再利用。

研发旨在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矿物利用效率,或寻找普通材料替代关键矿产;投资就是砸钱获取矿产资源,增加供应;再利用则是从报废的元器件中提取关键矿物,形成二次货源。

欧盟面对矿产缺口,似乎将希望寄托在技术突破上,试图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应对。而美国深知关键矿产的重要性,不敢掉以轻心。美国当年能称霸全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控制了石油,如今他们明白,未来谁控制了关键矿产,谁就将拥有全球话语权。

美国除了在研发、投资和再利用方面努力,还积极拓展矿产供应商,甚至将矿产生意融入外交工作。美国的矿产外交圈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传统盟友,以及11个矿产高储量国。

澳大利亚因与美国达成关键矿产双边协定,将成为美国未来的主要矿产供应国;加拿大也是矿产大国,与美国接壤,运输和开采成本低。

此外,巴西、赞比亚和刚果(金)等11个矿产国计划中,巴西稀土储量世界第二,刚果(金)钴矿储量第一,美国试图绕开中国,重建关键矿产供应链。

在这场关键矿产的竞争中,中国已提前布局,且优势明显。但这个时代充满不确定性,唯一能让我们在竞争中砥砺前行的,是自身的实力和坚定的意志。

未来,究竟谁能在关键矿产竞争中胜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本来源@不严肃问题研究室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夜春阅览趣事

夜春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