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医美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它像一把双刃剑,既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又暗藏着诸多风险与问题。
01几年前的5月,网红小冉因抽脂感染,最终离世,年仅33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7b7f48bbbbb4ba1422a879539cd30f.webp)
这并非个例,早在2020年,34岁的富豪千金罗贝尔在韩国抽脂时身亡;2024年5月,21岁的印度女星谢塔娜同样在抽脂手术中失去生命。
据统计,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事故致死致残人数约10万,相比之下,同年我国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是30多万。然而,这些惨痛的案例并没有阻挡人们对医美的热情。
2021年,我国医美用户规模达1813万人,2022年即将突破 2000万大关。
回看2017年,当时这个数字仅为400万。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1975亿元,2021年突破2000亿,达到2274亿元,同年中国影视行业市场规模不过2349亿元 ,医美行业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bac12a2f3bdc3eeae510ed2afdb1993.jpg)
医美行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400年,古印度医学之父萨姆海塔提出对施以异形的奴隶以额颊皮肤进行鼻再造手术,这或许是医疗美容最早的雏形。
在我国的《魏永志传》里,也记载过类似唇腭裂修补的手术。
1916年,英国海军重炮手沃尔特在日德兰海战中脸部严重损毁,医生哈罗德・吉利斯从他胸部切下皮肤移植到脸上,这成为现代医学史上第一例整形手术。
一战结束后,哈罗德・吉利斯和他的团队救治了5000名以上面颊缺损的士兵,开启了现代整形的新纪元,他也因此被誉为 “现代整形之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d47c63633677cbbc1f5f2a1512f7c2e.jpg)
1929年,我国第一个整形外科门诊在上海开设,标志着中国现代整形史的开端。
02不过,过去的整形多为开刀手术,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如今的医疗美容,动机与纯医学有着本质差别,而且非手术类医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变得如同剪头发一般,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复杂且严重的问题。
首先是机构与医师的乱象。2019年我国合法医美机构数量约为1.3万家,而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超过8万家,占全部医美机构数量的 86%。在合法医美机构中,还有 15% 存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真正能让消费者放心选择的合法医美机构少之又少。
同一年,中国医美行业实际从业医师数量为38343名,但卫健委统计年鉴显示,整形外科专科医院医师的数量仅有 3680 名,也就是说,10个整形医生中,可能有9个都不够专业。
诊疗方案和耗材方面同样问题重重。前几年,小腿肌肉阻断术在网络上爆火,霸屏小红书。
但这种手术缺乏科学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会直接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虽然能让腿变瘦,却会使肌肉运动功能丧失,严重时甚至影响走路,这无疑是医美行业乱象的一个典型体现。
在耗材方面,更是令人担忧。
2019年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 1/3,这意味着每有一针正规针剂被打进身体,就同时有两针水货和假货也被注入消费者体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c127eff348bec58fb25c27c24a0c3fe.jpg)
美容设备也是如此,在占比 86% 的非法医美机构中,九成以上的医美设备都是假货。消费者去这些非法机构消费,轻则花费钱财却毫无效果,重则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不少人在接受医美后,被朋友评价 “做得像鬼一样,人不人鬼不鬼” 。
尽管医美行业存在诸多风险和问题,但人们对医美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图像化表达成为人们展示自我的重要方式,高颜值成为普通人获取自信和关注度的快捷途径。自媒体和泛娱乐产业的兴起,进一步提升了外貌的商业价值,网红经济的火爆,让身材和颜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03手机摄像头、滤镜、修图软件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实验表明,能选图和修图后发布照片的人心情更好,但做医美的倾向也增加了。因为修图软件让人们看到了更美的自己,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获得赞美后的满足,此时若有人告知他们可以通过医美真正成为修图后的样子,很难不心动。
同时,医美机构铺天盖地的广告也让人难以抗拒,在医美机构的成本结构中,获客营销占比高达 30% - 50%,远超药品器械和医疗服务的成本。
从性别角度来看,做医美的人群以女性为主,占比 90% 左右。
社会对女性外貌的评判标准始终很高,被评价丑的女性想要变美,被评价美的女性也想维持美貌,批评与赞美都成为了一种捆绑。
不过,近年来男性做医美也逐渐火热起来,2021年男性用户的增幅甚至是女性的6倍。商业社会的发展,让部分男性从传统的只注重经济能力和工作能力的价值观中得到一定解放,选男朋友也开始注重颜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7b5e83a44d00352dfbefae34ea82fd.png)
面对医美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乱象,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2023 年 6 月,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展开史上最严整顿;7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开展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8 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明确禁止制造容貌焦虑。
同年11 月,公安部下发通知,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医美产品等犯罪活动。
医美行业的火爆,归根结底源于人们的外貌焦虑。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追求群体同一性的过程中,特定阶段流行的单一审美对每个人都产生了压迫。因为每个人的长相都与所谓的人类标准长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带来恐惧心理,叠加社交因素,就产生了外貌焦虑。
可以说,只要外貌焦虑不消失,医美行业就会一直存在。但我们希望医美行业在发展的同时,能够多一些良心,少一些乱象,真正为人们的美丽与健康保驾护航。
文本来源@虎嗅APP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