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旅游、贫民窟、菲佣,菲律宾为啥这么魔幻?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2-08 00:24:45

在东南亚的版图上,菲律宾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挑战。从古老的部落社会到被殖民统治,再到独立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演变,菲律宾的每一步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

历史溯源:从部落到殖民地的变迁

早在约 67000 年前,菲律宾这片土地上便有人类生活的踪迹。古代的菲律宾,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印度、阿拉伯、中国、日本等国家有着贸易往来。由于交通不便,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公社社会模式应运而生,实行原始共产主义,村产公有,“巴朗盖” 作为首领,构建起村长与村民的庇护关系。

1565 年,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宁静。菲律宾被纳入墨西哥总督区,西班牙依靠原住民大家族、神父和华人进行统治。原住民大家族成为基层长官,公社经济瓦解,公产变为私产,地方门阀逐渐形成;神父充当书记官,填补行政机构人员空缺;华人则掌控贸易,部分华人在晚清时成为当地教父。1821 年,菲律宾成为直属殖民地,获得半自治地位,公立教育、铁路、银行等开始发展。

1898 年,美国介入菲律宾事务,美西战争后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主权,引发美菲战争。1902 年美国结束军管,成立菲律宾岛国政府,虽宣称准备让其独立,但基层治理仍依赖大家族。1908 年美国开放土地买卖、取消关税限制,大家族大肆兼并土地,工商大家族崛起。1933 年美国将菲律宾定位为自治领并计划 10 年内使其独立,1935 年菲律宾选举总统,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1946 年正式独立。

政治生态:家族势力主导下的乱象

独立后的菲律宾,与美国签署同盟条约,美国推行两党制。然而,两党在意识形态、政策及基本盘上高度相似,均依赖大家族大地主,导致政党沦为提供官职的平台,政治中人比党重要,公务员考试形同虚设,官商勾结现象严重。

1965 年费迪南德・马科斯执政,初期借助日本产业转移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经济增长,但为追求更快增速,70 年代大量借贷进行公共投资,资金却流入私人口袋,亲信通过裙带关系垄断产业、捞取利益,他本人也大肆收取回扣。国内贫富差距加大,引发农民起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他宣布军事戒严,打压反对派,实行独裁统治,其家族疯狂敛财,使菲律宾背负巨额债务。

1986 年阿基诺夫人上台,为展现民主限制总统权力,却导致大家族势力卷土重来,政治恩惠基金 “猪肉桶” 被议员层层盘剥。地方政治被约 160 多个家族把持,行政上副职独立竞选等制度设计,为家族把控地方事务提供便利,选举暴力事件频发。

经济发展:错失机遇与结构困境

二战后,菲律宾凭借美国政策优惠和自身农业优势,经济有所发展。但大萧条时期,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推动菲律宾独立并对其征关税,影响了菲律宾经济。马科斯执政时,因盲目借贷和资金滥用,经济陷入危机。阿基诺夫人上台后,菲律宾又错过美国第三次产业转移,90 年代还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经济倒退。

阿基诺夫人

菲律宾大家族在经济领域全面布局,涉足农业、商业、房地产、银行及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对新兴科技产业缺乏投资意愿。这种经济结构使菲律宾错失产业发展关键时期,社会财富被大家族瓜分,底层民众和新兴产业发展受限。

菲律宾社会底层仍保留巴朗盖制度和大家族传统,西班牙和美国打造的上层建筑未能改变这一基层结构,社会阶层固化,底层难以向上流动,新兴产业发展也受阻碍。

菲律宾社会底层

菲律宾要实现发展,需打破家族势力对政治和经济的垄断,进行深度政治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教育投入,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然而这些改革面临着既得利益集团的重重阻碍,未来发展之路充满挑战 。

菲律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因特殊的殖民经历和家族势力的深度影响,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形成独特困境,如何突破这些困境,成为菲律宾走向发展与繁荣的关键。

文章来源:小王Albert

0 阅读:7
夜春阅览趣事

夜春阅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