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以28天的出击速度,迅速“惩戒”越南“白眼狼”。以绝对的优势打出了中国国威,打出了军威。彼时,心有不服的越军也不得不感叹:中国军队太能打了。
据悉,国防部战略研究所前副所长阮洪军少将在接受kienthuc采访时,称79年中越边境战,中国军队以60万大军和大量弹药,向越南整个北部边境采用“人海战术”发动火力攻击,战术的运用令越军难以预测。
他评价中国军队在作战过程中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反击这样的军队绝非易事。不过,却指出在作战中有一支部队缺乏训练、没有斗志,甚至没配武器,毫无战斗力纪律性可言。
一、中国军队“人海战术”真相
1979年2月17日,中国解放军以东西两线分别从广西、云南出发,共投入9个军、29个步兵师、2个炮兵师,约55万兵力对越南打响自卫反击战。其中加上民兵,后勤部署约30万兵力驻守于边境。
短短16天的时间,中国军队势如破竹,攻陷老街、高平、同登等地。中国军队的快速出击,令越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丢掉了部分重镇。随着河内门户,谅山的攻陷。越军才意识到中国解放军的战斗实力,已经今非昔比。
面对中国军队的愈战愈勇,越南当局却狡辩的对外宣称:中国军队采用“人海战术”攻打自己10万兵力,胜之不武。
时任43军副军长地张万年却提出不同看法,并针对所谓的“人海战术”进行驳斥。
张万年军长表示,越军对于我军集中兵力搞“人海战术”的言论完全是污蔑。这完全是扭曲、歪曲解放军作战战术精髓,误以为集中兵力就是搞“人海战术”,实际是完全错误的认知。
张万年军长表示,不论是面对敌我装备力量悬殊的日军,还是面对曾经“拜师学艺”的越南。解放军从来不曾惧怕,也没有必要采用“人海战术”,也坚决不会将士兵推向战场“以量取胜”。不过,集中优势兵力,对抗敌人,是我军一贯的指导思想,这也是我军歼敌的战术之一。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中国出动一线兵力22.5万人进入越南境内,但是从当时越南全民皆兵的盛况比较,中越之间的兵力对比并没有悬殊太大。据悉,越南投入6个步兵师、16个地方团、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万人应战。再加上民兵力量,越南在人员数量上劣势并不大,且越军是本土作战。
众所周知,越南境内陷阱、障碍物、坑道、地雷比比皆是,如果我军不做好充足的准备,很难知己知彼。
事实上,不只是敌人有这种认知,就连我军内部,很多同志也误以为此次作战是采用了“人海战术”。然而,“集中兵力”与“人海战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依靠的是人多力量大,战术忽略一旁。而前者却是集中优势兵力,采取灵活运用的战略战术,集中兵力,直捣黄龙。
对越反击战前,越南从中国拜师学艺,自以为很了解中国作战手法,对游击战、穿插战、迂回两翼战十分熟悉,面对解放军的正面攻击,越军选择分散开来,然后等到解放军放弃攻击时,又卷土重来。对此,我军巧妙的运用了这一战术,化整为零,从零为整,不断演变,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一网打尽。
值得注意的是,我军不死守强调一个战术应用,而是善于利用地形地物,善于组织兵力兵器,根据当下敌情作出详细部署。
在越军看来,中国军队集中兵力、队形密集,是“人海战术”的一大缺陷。认为中国军队虽然规模庞大、装备齐全,但它消耗生命力的速度非常快,不适合现代战争。
越军少将阮洪军分析79年中越战争时表示:越北边境战,中国在战术上有所改进,更加有条理,火力要求更加细致,人员装备齐全,纪律严明,炮兵和步兵训练有素。
虽然阮洪军不愿意承认,中国军队的“人海战术”,更加倾向于集中优势兵力,发挥最大战略部署。但是也意识到,对越反击战,中国在军事上的部署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针对中越对战初期,解放军伤亡巨大原因分析,一是对越军作战特点的不了解,二是兵力较多队形密集,三是新兵蛋子多,四是有军队上下存在轻敌思想,从而造成我军前期伤亡巨大。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我军也立即下令部署,采取小群多路战术,有效减少了整体伤亡。
因此,造成我军前期伤亡巨大的原因,并非采用了“人海战术”,这种谣言,应该制止。
二、新兵上战场
虽然越军少将阮洪军对中国军队的战术运用给予肯定,但是却提到,中国军队有“一支”部队在作战中装备很差、缺乏训练,松散没纪律,有的连武器都没有,这“支”部队也是中国军队伤亡主力。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发起对越反击战之前,驻扎在广西、云南方向的主要兵力为广州军区。这些部队由司令员许世友将军统一指挥。然而,经过战前的统计,大部分陆军部队有21个是乙种师,根本无法达到作战目的。
为了快速扩充军队,战前上级下令进行临时扩编,所以每个乙种师需要补充5000人左右,除了临时调来的部分老兵,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从新兵当中选拔。而这些新兵大部队都来自于1978年冬季征兵,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刚刚入伍没有几个月的新兵蛋子。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间仓促,这些新兵入伍后,除了训练一些基本的原地踏步,不少连枪和手榴弹都没摸过。
在战前一个月内,部队象征性的采取了临战训练,但是也就是象征性的打了几次靶,真正的实弹演习还是在战场上。
实战中,新兵的伤亡率本来就高,在加上训练不足,就连一些老兵也没有丛林作战经验,导致部分新兵根本跟不上部队节奏和指挥,初期战场上,一旦出现枪声,往往让他们惊慌失措,有的新兵更是在慌乱中四处乱窜。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兵有对战争的恐惧,这是人之常情。毕竟没人不怕死,特别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蛋子,不过,新兵们虽然害怕,但是所有人都没有退缩,也没有逃兵产生。
在战后的伤亡统计中,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作战工作总结》中,越军正规军伤亡达50000人左右,而中国解放军伤亡约2.8万人左右。可以说,按照22.5万人一线入境作战比例,解放军伤亡比例要比越军低很多。
我军伤亡绝大多数是在中越作战初期,各部队并不熟悉越南地形、战略部署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我军伤亡人员较多。随着战略战术的及时调整,新兵们对战场的熟悉,后期双方作战,我军几乎很少出现大的伤亡。
作为战争初期出现的不尽人意战况,确实与我军本身存在很大因素,特别是日常训练中,战士们训练意识薄弱、武器不合格等原因,都影响着作战双方的较量。对于这个问题,在战后总结中,我军也提出许多建议,对如何提高更加正规化的军事力量和武器装备,进行了部署。
至于越军少将的评价,部分确实很客观,战场上锻炼新兵,提高我军整体战斗力,在当时属于无奈之举。虽然此次绝大多数新兵与越军王牌军团对抗,丝毫没有恐惧,但是伤亡,尤其是前期伤亡确实很大。
在武器和军事素质方面,新兵无法与老兵相比,但是他们不惧敌人,敢于和敌人厮杀的勇气已经非常值得令人尊敬。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大量的新兵上战场,由于没有战斗经验,在战场中很容易牺牲。而随着战斗的持续,战士们逐渐的适应,并开始积极总结战斗经验。到最后越军反而被我军压着狠狠打,而我军伤亡也逐渐减少。
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40多年,每当提起,外界总是认为中国军队“牛刀杀鸡”策略,胜之不武,利用“人海战术”压倒性的打破越南人的霸权美梦。
事实上,战场上战术的运用是随机应变的,所谓的“人海战术”在炮火之下,根本没有任何胜算。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拨乱反正,上交了一份满意答卷,不仅胜利达成目标,而且也让越南人看明白,中国的作战战术并非一成不变,想要研究透彻,估计还要再学习个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