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解放军执行命令向越南进行自卫反击作战,至3月16日我军全部撤回国内。在这场迅速打击战中,解放军出动了步兵、坦克兵、工兵等多个兵种的作战部队。根据中国军网记录,在这场持续28天的战斗中,我军广西方向解放军部队共歼敌40671人,云南方向作战部队歼敌16480人,合计57151人。
战后评选时,仅解放军云南方向的参战部队中就有9000个集体,60000多人,荣立战功,70000多人受到嘉奖,可见我军将士作战之勇猛。
当然了,在这场战斗中也暴露出我军在一些方面的不足,1979年4月23日,在参加解放军广西战区参战部队的庆功会上,许世友总结了三条经验,四个教训,每一条教训都直戳要害。
一、三条经验
在1979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慰问团前来慰问的时候,许世友就勉励各作战部队:
“当英雄模范是好事,为人民立了功劳,为祖国做了贡献,但是要戒骄戒躁,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无法无天”。
本该大家都高兴的事,为什么许世友要泼凉水呢?其实并不是。当时很多战士以为自己立了功,当了英雄模范就有些飘飘然,许世友如此勉励也是为了维护军队纪律。当然,还有一点是因为在这场战斗中,我军也确实牺牲了很多战士,今天的胜利是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
在1979年4月23日的广西军区庆功会上,许世友的讲话让战士们印象深刻。在讲话中,他提到,在这场战斗中锻炼出了大批作战骨干,极好地锻炼了战士们的意志力,同时也丰富了作战经验,同时也讲到烈士同志们用鲜血换来的三条成功经验。
1.兵力占优势,以多打少
当时我军共向越南方面出动的解放军部队有第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包括步兵、坦克部队、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后勤保障部队等多兵种部队,先后加起来有近560000兵力。
当时越军在越南北部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为:越军第一军区(东线广西方向)派驻11个师加9个旅(团),其中6个师(越军325B师、338师、3师、473师、304师、346师)加6个团在高平、谅山、广宁省一带防守;5个师3个团(越军312师、431师、327师、329师、242海岛守备师、196团、38旅、98团)在河北省、北太省一带防守,。越军第二军区共派驻55000多人,由越军第345师、316师、316A师、344师及部分当地武装担任防守任务。
当时越军分布在越北地区的正规部队加起来有100000人左右,和解放军的兵力比起来少了很多。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我军先头部队作战非常勇猛,在第一阶段仅东线4个军就兵分14路奋勇冲杀,从气势上就压越军一头。最终将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军打败,戳穿其“不可战胜”的神话。
2.作战行动的突然性
在1978年8月至1979年2月,越南曾向我方边境武装挑衅700多次,入侵中国领土160多处,打死打伤中国军民300多人。面对我方的多次严肃警告,黎笋认为中国政府是软弱的,遂放松警惕,更加肆无忌惮在我边境猖獗活动。所以我方在发出自卫反击作战声明的时候,黎笋并没有太当回事,甚至在1979年2月的时候还在出国访问。
战略上的突然性使得我军在作战中占到了很大优势,当时我军穿插部队进入越北内部后,很多当地群众还以为是越军。
如此突然和快速的出击使得越军来不及反应,解放军在战场上占到了很大的主动权。同时,因为我军在作战的时候采取的是多路进攻战略,当时越北各地都在打仗,敌人摸不清战役的主要突击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越军只能被动防守,分散安排少数部队防守前线阵地。所以在战斗的第一阶段中,我军的进攻速度非常快,各作战部队虽然机动能力比较差,但战略上的优势又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3.发挥了联合兵种的整体威力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解放军炮兵部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越军之前在和美军、法军对抗的时候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在骚扰我方边境的同时也在不断修筑,到1979年2月解放军出兵的时候基本上每个越军阵地都会有大批混凝土结构的防御碉堡。越军凭借着碉堡超强的防御能力构筑火力点,给我军步兵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炮兵的存在可以很好的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强大的炮火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坚固工事摧毁。同时,当时我军炮兵部队的作战训练已经相对成熟,在谅山战役、同登战役等大规模炮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时虽然我军坦克部队刚发展不久,但布坦协同作战很好地提高了我军的机动能力和战斗力,同时也在战斗过程中起到了作战掩体、火力支援的重要作用。
越南士兵在长期抗美、抗法的作战中摸索出了很多战斗经验,经常会在自己阵地外围设置大片地雷阵地,解放军工兵部队在排障、开路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样多兵种的协同作战,可以发挥不同兵种的特长优势,将我军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二、四个教训
在广西军区的庆功会上总结完三个成功经验后,许世友同时也提到了四个教训。相比于成功经验,这方面暴露出来的不足更值得我们反思!
1.三十年没打过仗了,很多人对打仗不适应了
自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国外围国家安全隐患基本解除,迎来了经济大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这30年间,部队战士们的主要生活就是训练、演习,很多人并没有没有参加过实战。30年,每年都有新兵入伍,部队更新迭代很快,不仅基层士兵没有打过仗,很多高级干部也没有参加过实战。
前线战士没有作战经验,就全靠指挥,但不少指挥官也没有作战经验,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就会自乱阵脚,战斗经验的不足是我军的一个劣势。像“把士兵绑在坦克上”、为了让后续部队通过把开路趴窝坦克掀翻在路旁、坦克在前面被当做靶子打后面步兵还离得有十几里的情况,正是因为实战经验不足,无法灵活变通导致的。
反观越军,到1979年和解放军交手之前,基本上就没有停止过作战。抗美、抗法、国内统一战争、入侵柬埔寨,当时越军部队中的战士基本上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再加上越军作战几乎都是在本土和敌人对抗,他们对于地形、气候等非常熟悉,很快就能进入战斗状态。
2.对南方作战不熟悉
当时我军即便是有作战经验的老兵也多是在北方参加的作战,对于南方的情况并不了解。南北双方的气候、地形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草高林密的亚热带丛林作战,更不熟悉。越南地区10月以后是旱季,5月以后是雨季,他们的旱季和我们的雨季降水量差不多,因为战前对情况不了解,我军吃了不少亏。
同时,越南地区的地形也和我国北方的地形有很大的差别。境内多溶洞、石山,这种地形易守难攻。在陡峭石壁上穿插行军,还需要时刻提防从溶洞中钻出来的越军,这样的情况极大地拖延了我军的行进和战线推进速度,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伤亡。后来还是我军各部队迅速总结战斗经验,才克服了这一问题。
3.对困难预估不够
因为对敌人的情况了解较少,所以解放军各部队在出兵的时候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工作。在前期穿插过程中,深入敌后的解放军无人带路,饿了没有干粮,伤员无法后送,出现了不小的问题。而越军因为是本土作战,各地都有后勤支援,越南老百姓也给越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再加上当时黎笋在越南实行全民征兵的政策,几乎村村都有武装,人人看见解放军都会进攻。
4.解放军装备落后,负重过多
当时越军346师、第3师、316A师配备的是全苏式装备,在各部队中还配备有不少美式装备,重火力部队更是使用的只有中式、美式、苏式装备。相比起来我方步兵作战装备不如越军。同时,除了武器装备,当时我军每人还有重达80斤或60斤的负重。一件雨衣8斤重,还要背子弹、手榴弹、粮食、干粮、水壶、被子等装备,极大的拖延了行军速度同时也影响战士体力。
在讲完三条经验和四个教训后,许世友还对解放军干部进行了特别教育,当兵就不能怕死,中国军人从来都是活不交枪,死不丢尸!身为干部更要起带头作用,要有冲锋在前的精神。同时,一个干部就是一支队伍的大家长,不仅要带领部队作战、爱护战士,还要善于将战斗经验同大家分享,尽可能地减少伤亡。
我军在这28天的作战中表现得非常勇猛,最终也达到了预定目的,但是在行军速度和伤亡等方面还是和中央军委最初的设想有所出入的,尤其是开战前两天,伤亡高达4000人。
根据我方公开数据可知,在这场战斗中云南方向的部队共伤亡8724人,其中牺牲2711人,失踪15人;广西方向共伤亡21457人,牺牲5103人。
虽然在战斗过程中我方使用直升机运输伤员极大地减少了死亡率,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伤亡相对我方战备情况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对于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三条经验和四个教训,我们在今后应该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