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被俘写下数万字供词,曾国藩看后紧张,不请示朝廷迅速处死

东坡先生pro 2022-05-18 17:11:42

李秀成被俘后自然是说了一些不该说的东西,触碰到了曾国藩的痛处,这才导致曾国藩先斩后奏处死了他。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名将。从个人履历来看,他见证了太平天国起步、兴起、鼎盛、覆灭的全过程。

李秀成26岁加入拜上帝会,28岁参加金田起义,30岁已经崭露头角,后来一度升任右四军帅、后殿右二十指挥、二十二检点等职务。

天京事变后,李秀成临危受命,晋升为地官正丞相、合天侯,同陈玉成、李世贤等人合力支撑起太平天国摇摇欲坠的烂摊子。

可惜,当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发生质变,尽管洪秀全封他为“忠王”,想让他肝脑涂地,全力尽忠,也无济于事。

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李秀成带着幼天王洪天贵福出逃。李秀成的确忠心,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洪天贵福骑,自己则骑了一匹不得力的马,在冲出城门拦截清军时,因“马不能行”,与大队人马走散,最终导致了被俘。

李秀成被俘后,就被人送到了曾国荃处。曾国荃的兄弟曾国华在与李秀成作战时,战死在三河镇。看到李秀成,曾国荃恨得咬牙切齿,还没仔细审问,刀子、锥子等刑具都用上了。

后来,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来了,曾国荃才停止用刑。赵烈文对李秀成进行提审,不知为何,李秀成突然顺从了很多,而且有问必答。

赵烈文是个高人,很有见识,曾在1867年预测满清50年内就会灭亡。想必赵烈文对其进行因势利导,这才有了李秀成的松口。

从7月29日写起,一直到8月7日,李秀成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写成了长达7万字的“供词”。这就是后来备受争议的《李秀成自述》(以下称《自述》)。

李秀成粗通文墨,文化水平不高,但这并不影响他将事情交代清楚。曾国藩等人看到《自述》后对其进行了修改,并将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撕去。

可以想象,李秀成的供词非常重要,但又十分敏感。曾国藩极为重视,应该是逐词逐句研读,凡是对自己不利的地方都要进行精心删改。一切都完美无缺后,才将证词寄给朝廷。

经过这么一折腾,《自述》的真实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据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考证,这里面不排除曾国藩为了邀功,摆脱嫌疑,而夸大和扭曲史实的成分。

罗尔纲的说法不无道理。

一是天京陷落后,曾国荃纵兵抢掠太平天国“圣库”财物,这些财物相当部分流入了曾国藩的老家。

二是曾国藩兄弟多次奏报战绩,对南面战事多有夸饰,一旦与真相不符,难免会有人大做文章。

三是曾国藩疏于治军,士兵入城后只顾抢掠,致使幼天王洪天贵福轻易逃脱,这要是被人拿来说事也是一件大事啊。

当然,也有说法,李秀成想效法姜维诈降,并劝曾国藩称帝反清。如果这种言辞都朝廷看到,慈禧及同治帝会怎么想?

曾国藩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述》进行修改完善,以至对自己无害后,才敢奏报朝廷。这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只修改供词也不行。如果李秀成被押赴京师,或者他为了其他目的,说出更多自己不利的真相,那就更可怕了。

曾国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迅速处死李秀成灭口了。至于曾国藩怎么向朝廷交代,他在给朝廷上疏中说得很清楚:

且自来元恶解京,必须诱以甘言,许以不死。李秀成自知万无可逭,在途或不食而死,或窜夺而逃,翻恐逃显戮而贻巨患。

这句话合情合理,一下子就堵住了朝廷中的悠悠之口。至于《自述》的真相,在1977年,曾国藩的曾外孙女俞大缜曾写道“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这大抵就是当年事情的部分真相。

0 阅读:55

东坡先生pro

简介:文史江湖,快意恩仇,共饮一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