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走了,留给河南一个“豫”字

东坡先生pro 2022-04-21 18:20:19

大象走了,留给河南一个“豫”字。河南被称作牵象之地,历史上河南存在大象的三个证据:

一是化石印证。在河南的三门峡、洛阳、鹤壁等地都曾发现过大象的化石,主要有象牙、臼齿、骨骼等。

而在去年,专家又在平顶山下辖的汝州市发现了大象的盆骨化石,距今约200万年。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可以说是动物或植物存在的直接证据。

二是文字记载。甲骨卜辞显示,从商王武丁时期,到帝乙、帝辛(商纣王)时期,君王或贵族都曾捕获过大象,尽管数量不多。

《吕氏春秋·古乐》也有“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的记载。

周成王即位时,殷商遗民发生叛乱,成王便命令周公去讨伐。商人驯服了大象,在东夷肆虐。周公就率领军队把他们赶到了长江以南的地区。

同时,《韩非子》也有记载“人希见生象也”。在战国时期的中原地区,大象已经十分少见了。

三是考古发现。殷墟墓葬中出土许多用象牙、象骨制成的装饰品与器皿,如在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妇好的墓中,人们就发掘了三件象牙杯,其中两件镶有绿松石。

当然,牙杯制品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人们还在殷墟中发现了使用驯化的象作为祭牲的象坑。其中,1978年在殷墟王陵区就发掘了一头小象的象坑。当然,坑里埋藏的还有猪等家畜。

以上证据说明,在遥远的古代,甚至在商代时期,中原地区是有大象分布的,或者商人已经驯养大象,但数量不会太多。

可以想象,当时的中原地区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应该比现在更适合大象的生存。

既然河南历史上存在过大象,那么大象又是怎样消失的呢?

无疑是气候。大象体型巨大,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硕大的体型热量散发很快,而且又缺少浓密的毛发保温,大象是熬不过北方严寒的冬天的。

如果天气过冷,植物生长不如南方迅猛,大象的食物来源也是问题。当中原地球变得干燥而寒冷时,它们只好退守到湿热的南方。

这种退守也是循序渐进的。大约在2500年前,退到秦岭淮河一带;在南北朝时期,退居到长江流域;在南宋时期,退居到两广流域。再后来,就是更靠南的一些地区。

大象走了,给河南留下了一个“豫”字。

0 阅读:120
评论列表
  • 2022-04-21 19:57

    曹冲称象应该就是在河南

东坡先生pro

简介:文史江湖,快意恩仇,共饮一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