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记忆深处的童谣(随笔)

高五幸散文 2024-11-21 17:16:45

高五幸:记忆深处的童谣(随笔)

人上了年纪,闲了就爱回忆过去。记忆的长河深处,我的家乡流传的一些童谣,带着质朴、美好的愿望,观照童年的纯真与欢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贼娃子,绺娃子,偷他舅家的狗娃子。”说的是外甥在舅舅家见啥拿啥的被宠爱和气长。

奶奶坐在板凳上,抱着孙子边摇边唱,“箩箩面面,沟浅浅,磨扇扇,跟着驴驴打转转,磨下黑面给狗吃,磨下白的喂蛋蛋。” 简单又诙谐的哄姓,把舔犊之情的爱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勾勒出了一幅温暖的乡间生活画卷。

“谁高,蛋蛋女高,树上有个花野雀。蛋蛋女养小花猫,猫长大了上树逮野雀。” 妈妈唱着歌谣,把女儿扶上头顶,女儿张着嘴巴“咯咯咯”的笑。这温馨有趣的样子,我想象,或许在以后某个阳光斑驳的午后,“蛋蛋女” 就真的守在树下,满心期待地看着她的小猫展示着上树逮野雀的本领。别小瞧这口语化,潜移默化,还真的是润物细无声,为启发娃娃的心智多少会起点作用。

“你在俺树下做啥呢?下凉。啥凉?槐花凉。一把捏住小和尚。” 这般充满童趣的游戏,一般是大一点的孩子们结伴玩,一个娃伸出手掌,当槐树,其他几个孩子一个人伸出二挴指,指向“槐树”,有问有答,当问到最后时,谁手松开的迟,便会被抓住当了“和尚",当了和尚的要被其它小伙伴勾一下鼻子。村头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孩子们互相打趣着,笑得前仰后合,童谣游戏让新寺这古老村子有了活力,有了欢乐和笑声。

“小胖嘟,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要下媳妇做啥呀,洗衣做饭睡觉觉。” 这一首则是把小孩子那种懵懂又可爱的心思展现得酣畅淋漓。小胖嘟坐在门墩上的憨态可掬,哭着闹着要媳妇的急切模样,还有那对媳妇简单直白的 “需求”,都让人觉得童言无忌是如此的珍贵。或许那时的他并不真的明白媳妇意味着什么,只是看着大人们有媳妇照顾生活,便也跟着嚷嚷起来,而这份天真恰恰是童年独有的印记。

最让我能上心的是童谣中的催眠曲,“娃娃睡觉觉,睡下觉觉剥豆豆。剥下豆豆喂鸡鸡,喂下鸡鸡下蛋蛋。下下蛋蛋卖钱钱,卖下钱钱买羊羊,买下羊羊缫毛毛,缫下毛毛擀毡毡,擀下毡毡卧娃娃。哦娃娃睡觉觉,睡下觉觉剥豆豆…”, 循环往复的歌谣,就像一个美好的轮回。拍着孩子渐渐入睡,在睡梦中仿佛也在进行着这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从剥豆豆喂鸡,到鸡生蛋换钱买羊,再到羊毛擀毡,最后又回到娃娃卧在毡毡上睡觉,这是一种对生活最质朴的描绘与期盼,也是父母对儿女进行盼头启蒙教育和传授。

还有,另版的“罗罗面面,油馍串串,猪肉扇扇,蜂蜜罐罐,我娃是个福蛋蛋,福里生,福里长,从小就能把福享”。表达了父母对儿女的良好期盼。诸如:屎巴牛点灯,点出先生。先生算卦,算出黑娃。黑娃敲锣,敲出她婆。婆碾米,碾出她女,她女刮锅,刮出她哥。她哥上柜,上出他伯。他伯碾场,碾出黄狼。黄狼挖枣刺,挖出他嫂子。(“屎巴牛”即屎克郎。) 羞、羞、把脸抠,抠个渠渠种豌豆。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 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走一步退一步等于没走, 一头驴两头牛都是牲口。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奶奶不叫爷爷睡,爷爷在茅房开大会 。等等,不一而足,尽显祖辈们的才智和能慧。

乡村的这些童谣,尽管语音直白,但却朗朗上口,反映出当年的文化程度和时代背景,助帮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童谣是岁月长河中沉淀的璀璨明珠,在时光的流转中,有些现在已渐渐被淡忘。作为过来的这一代人,童心未泯,但只要轻轻拾起那些记忆,品享其中蕴含的童真与快乐,便能瞬间温暖心身,把思绪带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纯真年代,忍俊不禁,笑意自会悄悄的爬向额头,手里忍不住地比划着,“一把捏住小和尚!”

摄影:赵小利

作者介绍:‌高五幸‌,笔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自幼酷爱文学,20岁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为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大学士”,《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理事,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三部文集‌。

0 阅读:1
高五幸散文

高五幸散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