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写作的无尽金矿是乡村,要写出象样的东西得有点“狠劲”

高五幸散文 2024-11-25 17:18:39

高五幸:写作的无尽金矿是乡村,要写出象样的东西得有点“狠劲”

乡村,宛如一座隐匿着无尽宝藏的金矿,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路遥笔下的陕北乡村,陈忠实描绘的关中大地,贾平凹刻画的陕南山水,皆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画卷。

这里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而那些质朴勤劳的乡亲,他们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奋斗与坚守,更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乡村生活的点滴,从春种秋收的忙碌,到邻里间的互帮互助,从传统习俗的传承,到时代变迁下的新貌,无一不是写作的富矿。

地头、炕头、灶头连着外头,乡村处处有故事。变革、变迁、变化,社会的进步发展,影响着农民思想和生活。

尤其是城市化建设推进,农村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男耕女织、刀耕火种的地方,促使农民视野向城市靠拢,剥离了农民身份,成为半农半工的“双面生活”状况。

写作者能扎根大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就可以写出有深度、有温度且饱含情感的文字。只要用心挖掘,便能从乡村的泥土中捧出璀璨的文学明珠,以真挚的笔触触动读者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使作品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引发广泛共鸣,彰显乡村于写作而言无可替代的珍贵价值。

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被誉为文学陕军东进的“三驾马车”,他们一个个的成功,都是从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写起而走出。一个作家,一个文学爱好者,创作如果脱离了脱离了本土生活,闭门造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就没了生命力,更不会得到人心和市场。

写作是件苦差事,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要耐得住寂寞,坐冷板凳,能当“和尚”;写作者如同个体工商户,写的长短好坏,全靠”悟”性和韧恒。我赞同贾平凹在纪念陕西省作协成立70周年“过事”时讲的,写作要对自己有点“狠劲”。这个“狠”,是他的经验之总结,也是路遥、陈忠实成名的路径观照。

文学创作就是把平平常常、没意思的事写成有意思,人们喜欢看,爱看,能使人受到点启发,或愤恨,或高兴。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把毛主席当年的语录用在这儿,对我们热爱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我想还是有用的。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三农”的素材是丰富的矿藏,等待我们用感性和理性的态度去发现、去挖掘、去书写。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月亮,家乡的人,难解难分的情结,有叙不完的故事。收获永远属于勤奋耕耘者,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

作者介绍:‌高五幸‌,笔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自幼酷爱文学,20岁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为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大学士”,《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理事,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三部文集‌。

摄影:李卫平赵小利

0 阅读:0
高五幸散文

高五幸散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