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一锤子”买卖

亦巧看房产 2024-01-06 02:23:15

大家好,我是大嘴。

年终是总结的时候,开发商们也会对一年的业绩进行盘点统计。

过去很多年,房企开发商最乐意晒出自己的销售业绩,销售排名,今年这个情况有变化了。

除了部分央国企开发商还是继续推出全年销售海报之外,民企开发商普遍选择沉默,对于销售业绩及数据,他们根本不在乎,在他们的官微,他们更乐意向外界展示另外一组数据:

交付数。

12月31日这天,碧桂园总裁莫斌发布新年致辞,这一年碧桂园累计交付房屋超60万套,莫斌还用了今年最火的一词:交付量在行业中“遥遥领先”。

另外一家民营房企融创的官微也对交付进行了汇总,这一年融创在全国101个城市实现了279个项目交付,累计完成31万套交付。

从两家代表性民企开发商摒弃传统销售业绩宣传到重点宣传“交付量”不难看出,如今民企开发商的战略意图很明显了。

全力“保交付”,做最后一锤子买卖。

莫斌新年致辞中提到交付量行业“遥遥领先”,是基于前几年碧桂园的销售额一直名列前茅,而销售量和交付量又是对等挂钩的关系。

在销售业绩榜单中,过去多年霸榜前三的碧桂园2023年已经下滑至第七位,全口径金额为2199亿,已经是腰斩又腰斩了。

排名、数据、口碑都已经没有可炫的莫斌还是搞出了个交付量“遥遥领先”,这或许是该死的胜负欲在作祟。

鼎盛时期,碧桂园的年销售额最高在8000亿规模,即使到了2022年,房地产行业全面下滑,碧桂园依旧以4463亿元的销售额排在榜单第一位。

火爆的销售业绩对应的就是房屋交付,在出险后,碧桂园不止一次的强调主要资金和精力全部用于“保交付”,这也侧面说明了公司已经无法在土地市场购置土地了。

对于房企来说,土地资源就是未来业绩的保障,2023年全国房企拿地榜单中,碧桂园拿地金额排在57位,而融创压根就没上榜。

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中,碧桂园和融创这样的房企增量货值开发干一个少一个,原有的项目干完收工,公司关门,员工遣散。

已经进去踩缝纫机的许老板以实际行动告诉了其他的房企老板们一项真理:

保交楼就是保民生,保稳定,是爆雷房企重中之重的的核心工作,保交楼既是爆雷房企的份内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完不成交付任务的后果很严重。

也正是有了许老板的《铁窗泪》,爆雷的房企才真正重视上了“保交楼”,从两家公布的数据来看,至少任务完成还算可以。

市场交易最基本的规则,是买家我一手付钱,你卖家一手交货。

但我们畸形的房地产交易规则直接推翻了这个市场交易的法则,这是非某一家房企擅为的,这里不方便展开说,懂的都懂。

所以,对于”保交楼“来说,不应该歌功颂德,也不应去嘲笑。毕竟,对于那些天天期盼交房,不烂尾的购房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2023年是房企实施保交楼政策以来非常重要的一年,2024年保交楼仍然是大部分爆雷房企的主要工作,并且保交楼将进入深水区。

保交楼的核心是“钱”,这笔钱的来源主要是三大块,开发商的资产变现和销售回款注入,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商业银行提供的配套融资。

在2023年这一波保交楼中,爆雷的房企是能卖的就卖,卖不动的打折卖。

至于卖完后的钱是用于保交楼还是用于还债,还是各种腾挪变幻,成为老板和高管的资产,这里会有一个问号,但能够明确的是2024年,这条腿已经断了。

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这笔钱初期规模大约是2000亿,由几大政策银行推出,特点是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排队申请这笔钱的项目非常多,为此住建部给这笔钱加上了两条要求,一是非住宅类公寓项目不在援助之列,二是开发商必须提供充足的资产抵押。

因为绝大多数开发商无法提供充足的资产抵押,所以第二条直接将很多的开发商挡在了门外。

各地实际操作的时候,专项借款会侧重于发给高层住宅,因为套数多,涉及面广。对于“大平层”和“别墅”产品,10万/套的借款,实在是难以覆盖建安成本。

因此,在“保交楼就是保民生”的大前提下,公寓项目、大平层豪宅和别墅项目的“保交楼”前景就非常不乐观了。

商业银行的配套融资这块,理论上要求,专项借款和商业银行融资的比例是1:2,也就是拿到一亿的专项借款,那么商业银行要给个2亿的配套融资。

但是实际落实的配套融资情况却非常不理想。商业银行不愿意配套融资的根本原因在于——抵押资产贬值预期。

资产贬值预期的情况下,银行是需要不断去找开发商追加抵押物的,这种风险导致即便有16条的免责金牌护体,从银行层面来说,也依然不愿意为房企,特别是民企提供大量足额的融资额度。

因此,保交楼的推进,会越往后越困难。

对于部分开发商来说,2023年为了保交楼已经拼尽全力,2024年摆在面前的就是卖无可卖,借无可借,能干到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

这注定是最后的一锤子买卖。

0 阅读:7

亦巧看房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