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土山约三事,若张辽不在场,这5人可否成事?2人要血拼关羽!

黑白说历史 2025-04-05 12:31:56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建安五年冬,徐州下邳城外旌旗蔽日。曹军二十万铁骑攻破孤城,围住土山,关云长独守山头。

遥望下邳城火光冲天,云长心下焦灼,手中青龙刀寒光映雪,几番欲冲杀下山,却被乱箭阻挡。

曹操端坐帅帐,轻抚长须,忽问左右:“孤欲得云长久矣,今当遣何人劝降?”帐中一片死寂,唯闻北风呼啸。

此时若张文远不在,这场千古奇局又当如何收场?换成这5人前去,可否成事呢?且听笔者细细写来。

夏侯元让:猛虎相争必有一伤

若遣夏侯惇入山,但见其独眼圆睁,玄甲未卸便拍马上前:“关云长!汝主已亡,何不早降?”话音未落,青龙刀已破空而来。

这场景恰似那黄河渡口,元让追击云长,对秦琪之死讨要说法时那般光景。彼时两将战不到十回合,所幸张文远及时赶到止戈。

今日土山绝境,云长必效田横五百壮士之志。元让性如烈火,最见不得忠义,恐要喝道:“既如此,某便成全汝忠义之名!”

两虎相争,必有一亡,此局唯见血色浸染皑皑白雪。

许仲康:莽夫难解忠义局

许褚若至,脑海中不知为何竟浮想起灞陵桥头之辱。

那日云长刀挑锦袍,视曹营诸将乃至曹公如无物。此刻土山相会,许褚定要冷笑:“丞相待汝不薄,何故傲慢至此?”

话音未落,云长凤目微睁:“某与皇叔誓同生死,岂因富贵改节?”许褚闻言大怒,虎痴之性发作,大刀出手便欲擒拿。

然云长此时困兽犹斗,青龙刀法施展如神,恐要重演白马坡前斩颜良之威。

此局终成玉石俱焚,曹操闻讯必捶胸长叹:“失一员猛将矣!”

徐公明:乡音化尽铁石心

徐晃携河东乡音而来,云长闻之顿生故土之思。公明下马解甲,取出一坛河东老酒:“闻将军连日苦战,特携桑梓浊酒暖身。”酒香漫过刀锋,云长握刀之手稍松。

公明忽垂泪道:“将军可知?玄德败走青州时,曾托流民传话:‘但求云长护我妻小,莫效匹夫之勇’。”此言直击要害,云长抚髯长叹。

公明趁机指天立誓:“若降丞相,晃以全族性命保二位夫人无恙。他日得知玄德音讯,必亲送将军出营!”乡情、主命、义责三重枷锁压下,青龙刀终是铿然入土。

云长闭目道:“约三事:降汉不降曹,供奉嫂嫂,知兄所在即辞。”公明暗松一气——此局竟成!

程仲谋:连环计困不住真豪杰

程昱若至,必先观星象、察地势。老谋士或命军士假扮徐州败兵,高呼“刘皇叔已殁”。

又令细作混入城中,散布流言扰乱军心。云长闻变,必先护二位嫂嫂突围。

待至城外,忽见程昱羽扇纶巾立于高处:“将军请看,此乃玄德佩剑。”

云长凤目如电,识破赝品后仰天大笑:“程仲德,汝等伎俩,岂能欺瞒关某?”

青龙刀所指之处,诈降之计土崩瓦解。此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贾文和:诛心之言破忠魂

贾诩缓步登山,积雪没靴仍从容自若。毒士开口便道:“将军有三活路,却偏选死局。”

见云长冷笑不语,贾诩捻须续言:“其一,死守下邳,二位夫人受乱军之辱;其二,突围战死,玄德失臂膀而汉室倾颓;其三……”话音稍顿,忽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此乃天子密诏,命丞相讨伐袁绍以正汉统。将军今日阻王师,岂非逆天而行?”

云长身形微晃,贾诩再补杀招:“诩夜观天象,帝星在许昌而不在徐州。将军若降,既可全忠义之名,又能助汉室除国贼。”字字如刀,句句诛心。青龙刀寒光渐黯,云长终是长叹:“约法三章,缺一不可!”

贾诩躬身而退,嘴角扬起一抹冷笑——毒士竟以“扶汉”之名,撬动了武圣心中千钧巨石。

风云际会话当年

曹操夜观《春秋》,忽掷卷长叹:“云长真义士也!然徐贾二人竟能说之?”

程昱道破天机:“徐晃以情动之,贾诩以势迫之,皆因二人未陷‘劝降’窠臼。公明化兵戈为乡情,文和转忠义为天命,实乃庖丁解牛之妙!”

后世方知:土山约三事本有千般可能,然唯有张辽兼具乡谊、恩义、坦诚,方成就“降汉不降曹”的千古绝唱。

乱世浮沉,仁者未必无敌,智者未必全胜,唯仁智兼具者,方可于人心战场上纵横不败。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剧情根据原作演绎)

在你看来,土山约三事,如果由夏侯惇、许褚、徐晃、程昱或贾诩前去,结局如何?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0 阅读:46
黑白说历史

黑白说历史

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聊历史更不是颠倒黑白。痴迷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