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瑞典语:Nobelpriset i litteratur 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 。
1951 —— 帕尔 · 费比安 · 拉格奎斯特
帕尔 · 费比安 · 拉格奎斯特
帕尔 · 费比安 · 拉格奎斯特(Pär Fabian Lagerkvist,1891~1974),瑞典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天才》;剧本《疯人院里的仲夏夜之梦》;小说《侏儒》、《大盗巴拉巴》等。
作品《大盗巴拉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
《大盗巴拉巴》简介:
在母腹中就倍受咒诅的巴拉巴,从未体会过爱的温暖。他的到来,似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母亲被轮奸才生下他,强盗头头的生父那几近致命的一刀,让他的个性有了更截然的转变,为了保命,他将生父抛下悬崖,从此带着那道无法消失的伤疤,用冷漠、争斗来回应这个世界。
冷漠,残暴本应一直是他对待世界的方式,但当耶稣对众人说:“放了巴拉巴,钉死我吧!”的时刻,巴拉巴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明明该上十字架的人是他,而那被称为圣子的人竟愿意成为de戴罪羔羊,用自己的死换回他的自由。除了几年前被他玩弄过的那位兔唇姑娘以外,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如此的为他牺牲,对目睹耶稣钉十字架全过程的巴拉巴而言,这样的震撼久久无法平复。
正如书上所言:巴拉巴比任何人更接近于耶稣。如此牺牲的爱他还是头一回见到,所以在他不想去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中,开始了他对信仰一连串的质疑和追寻。
1952 —— 莫里亚克
莫里亚克
莫里亚克(François Mauriac,1885-1970),法国作家。小说:《黛莱丝 · 苔斯盖鲁》。戏剧方面,莫里亚克发表有《阿斯摩泰》、《不为人爱的人们》、《地上的火焰》等剧本。还写有回忆录《内心回忆录》、《内心回忆新录》和《政治回忆录》等。
1952年,凭借《爱的荒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的戏剧,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紧凑的艺术”。
《爱的荒漠》简介:
《爱的荒漠》是一部探讨婚姻、爱情、家庭以及人性的小说。故事由主人公雷蒙·古雷热的回忆展开,他与父亲生活在优渥的中产阶级家庭里,虽然功成名就,但他和妻子、儿女没有共同语言,被满屋子的人与事挤压出了厌倦感,内心感到空虚。他们一眼望见寸草不生的荒漠顺着生活的涸泽渐渐地浸蚀而来,于是踏着各自的节奏转身奔逃。不巧的是,他们爱上了同一个叫做玛丽亚·克罗丝的女人却不知道她只是想找个可以依靠的港湾。然而,玛丽亚却没有选择他们俩中的任何一个。至始至终她都在纯洁与罪恶之间、善与恶之间、幻想与现实之间踯躅徘徊。她曾在遇到雷蒙·古雷热时认为自己遇到了爱情,但是雷蒙对她的轻视让她逐渐认清了现实,再也无法让任何人走进她的内心。她虽然倍感孤独,但她仍认为最温情的家庭也无法使她解脱孤独。即使不被她理解接受,在小说的最后,莫里亚克还是留下了光明的尾巴——家庭是一切的最终归宿。莫里亚克深受帕斯卡尔、拉辛、波德莱尔、兰波的影响,作品中表现了古典主义的文学传统与现代主义潮流之间的矛盾和交融,他那敏锐的分析和真实的笔触,充满令人难以忘却的情景、对话和紧张场面,随同每种新的冲突,唤起如此神秘与残酷的启示和同样的钦佩,在深入刻画生活时展示出惊人的洞察力和艺术激情;他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能以暗示性的短短几行说清楚最复杂和最困难的事情,具有逻辑的纯正和古典式的措辞简练。他曾经十分简要地宣称:“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够变得比目前更少一些罪恶。”这句简短的话语或许是个关键,能揭开莫里亚克创作中的善的秘密,忧郁的热情和微妙的失调的秘密。他纵身人类的弱点和邪恶之中,并非出于追求艺术绝技的狂热。即使在他无情地分析现实的时候,莫里亚克也始终确信,有一种超越理解的爱。他不提倡绝对;他知道它并不有效地存在于纯粹状态,因而他不以宽容的眼光看待那些自称虔诚的人。他忠于已经化为自己血肉的真理,竭力按照人物的本来面目看待他们,描写他们;这些人物将会悔恨交加,希望自己变得即使不是更好,至少更少一些罪恶。《爱的荒漠》充分体现了莫里亚克的写作手法,小说通篇运用追叙、内心独白以及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把往事和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描尽那些因血缘及婚姻机遇而构成家庭的人们的孤独与隔绝,写得哀婉动人,别开生面。
1953 —— 温斯顿 · 丘吉尔
温斯顿 · 丘吉尔
温斯顿 · 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1874~1965),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曾任英国首相。主要作品有《马拉坎德远征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等。
作品《不需要的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1954 —— 海明威
海明威
海明威(Ernest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尔鸣》、《老人与海》等。
作品《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老人与海》简介: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1955 —— 赫尔多尔 · 奇里扬 · 拉克斯内斯
赫尔多尔 · 奇里扬 · 拉克斯内斯
赫尔多尔 · 奇里扬 · 拉克斯内斯(Halldór Kiljan Laxness,1902~1998),冰岛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沙尔卡 · 瓦尔卡》、《独立的人们》、《世界之光》、长篇历史小说3卷《冰岛钟声》等。
作品《渔家女》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1956 —— 胡安 · 拉蒙 · 希梅内斯
胡安 · 拉蒙 · 希梅内斯
胡安 · 拉蒙 · 希梅内斯(Juan Ramón Jiménez Mantecón,1881~1958),西班牙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诗韵集》、《悲哀的咏叹调》;散文集《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长诗《空间》等。
作品《悲哀的咏叹调》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1957 —— 阿尔贝 · 加缪
阿尔贝 · 加缪
阿尔贝 · 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误会》、《正义》;小说《局外人》、《鼠疫》;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等。
作品《局外人 · 鼠疫》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局外人 · 鼠疫》简介:
中篇小说《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荒谬的人”——对一切都漠然置之的主人公默而索,他对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他母亲的去世,甚至自己被判处死刑,他都没有感觉。这一荒诞主题实际上是作者对二战后人类荒诞的生存境况的呼喊。此作是荒诞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之一。
长篇小说《鼠疫》,一部被法兰西文学界奉为经典的长篇巨著,一部被译成28种语言,1000万册的作品。该作是书上的传奇,半个世纪以来常销不衰,被认为是加缪有影响力和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作品生动地描写了在与世隔离并面临死亡的绝境下,各类人的不同表现。终,以医生里厄为首的不同背景的人们团结起来抗击鼠疫。在遭受鼠疫对情感和生存境况折磨的时候,人类仍能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面对死神。
1958 —— 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Boris Leonidovich Pasternak,1890~1960),苏联俄罗斯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在街上》、《生活啊,我的姊姊》、《主题与变奏》;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等。
作品《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
《日瓦戈医生》简介:
小说的主人公尤利·安得列维奇·日瓦戈是一个可怜的孤儿。他出生在西伯利亚一个相当有钱的实业家庭,父亲是个纨绔子弟。在日瓦戈很小的时候,他遗弃了妻子,离家出走,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据说,他在国外把钱财花得精光,从一列奔驰的火车上跳下自杀了。幼年的日瓦戈在叔父和舅父的庇护下成长,日瓦戈受到舅父的影响,后来成为了杰出的作家。
青年时代,日瓦戈寄住在莫斯科教授亚历山大·格罗米柯的家里。米沙·高尔东是一位犹太律师的儿子,也住在那里,日瓦戈和高尔东成了生死之交,跟他俩一起做伴的还有教授的女儿冬妮娅。日瓦戈毕业后娶了冬妮娅,他们的婚后生活很美满。战争爆发前夕,冬妮娅生了个儿子。日瓦戈应征上了前线,在一所战地医院当医生。他负伤后,在战地医院里遇到了女友拉拉。拉拉母亲的情人科洛夫斯基奸污了刚刚成年的拉拉。安季波夫是一个工人出身的科学家,他同情她们母女俩的处境,后来就娶了拉拉为妻。拉拉向他坦白了自己遭侮辱的情况。帕维尔一家搬到乌拉尔的一个城市,他们在那里定居,一年后,帕维尔志愿服役。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帕维尔走后,拉拉一直没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于是,她把孩子留在莫斯科亲戚家里,自己到前线找丈夫,找不到安季波夫,她就在战地医院里当了女看护,就这样她和日瓦戈又相遇了。日瓦戈和拉拉常能见面,对拉拉产生了感情。一个星期后,日瓦戈登上了回莫斯科的火车,拉拉也被允许回乌拉尔工作。就这样,他们又走上了人生岔道。
日瓦戈回到莫斯科,由于饥饿和寒冷,便带了妻儿去乌拉尔山区,到冬妮娅的外祖父留下的农庄里避难,同行的还有冬妮娅的父亲。在那里,日瓦戈享受到了安静和物质上的保障,同时,他也意外地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他在尤里亚金市阅读室翻阅书刊时又遇到了拉拉。日瓦戈告诉拉拉,他见过拉拉的丈夫安季波夫,此时,拉拉和丈夫已经形同陌路了。日瓦戈和拉拉住到了一起。一天下午,日瓦戈骑着马去找拉拉,被迫当了游击队的医生,跟随他们去了西伯利亚。后来,终于找了个机会逃跑了。回到乌拉尔,日瓦戈才知道他的家庭已迁到莫斯科去了,他和拉拉只好住在一所别人丢弃的茅屋里,生活虽然很艰苦但他们很快乐。可是,他们不理睬政府当时提出的口号,日瓦戈逃到了瓦里吉诺一个被弃的山庄。但是科洛夫斯基又出现了,他们不能一起脱逃。日瓦戈独自离开乌拉尔,流落到了莫斯科。人们告诉他,他的妻子冬妮娅和他们的孩子已经移民到了法国。日瓦戈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安格拉夫已是红色政权中的将军,他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后又与玛琳娜结为夫妻,生了两个女儿:卡帕卡、克什卡。日瓦戈医生在莫斯科混了几年,过着他认为无聊的日子,最后心脏病发作,死在莫斯科的街上。痛不欲生的拉拉参加了他的葬礼,之后拉拉的结局无人知晓。
在他死后,安格拉夫收集了日瓦戈生前的诗作,并把它结集出版。安格拉夫设法找到了日瓦戈和拉拉所生的女儿,负起了培养和教育这个孤苦伶仃的侄女的责任。
1959 —— 萨瓦多尔 · 夸西莫多
萨瓦多尔 · 夸西莫多
萨瓦多尔 · 夸西莫多(Salvatore Quasimodo,1901~1968),意大利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水与土》、《消逝的笛音》、《瞬息间是夜晚》和《日复一日》等。
作品《水与土》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
《水与土》——选自
我沉湎于这无声的呼唤,
消失的人儿再也听不见!
人去楼空啊,
再也听不到你对我这个游子的问候。
欢乐岂能两次再现。
落日的余晖洒向松林
宛如海涛的波光
荡漾的大海也只是幻影。
我的故乡在南方
多么遥远,
眼泪和悲愁
炽热了它。
在那里,妇女们披着围巾
站在门槛上
悄悄地谈论着死亡。
——夸西莫多《我这个游子》
1960 —— 圣 · 琼 · 佩斯
圣 · 琼 · 佩斯
圣 · 琼 · 佩斯(Saint-John Perse,1887~1975),法国作家。
凭借《蓝色恋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像,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蓝色恋歌》简介:
包括《雨》《雪》《风》《海标》《鸟》等诗作。作者的诗宏伟壮丽,有史诗的雄浑气魄,显得很有历史感。他的写景诗经常写到令人惊叹的异国风光、自然力量。
节选——《蓝色恋歌》
我们背负着星夜而返,对生与死的理解比人的梦告诉的更深刻。傲气后面,就是荣光,泛青的长剑里闪着这道兴旺的灵魂之光。
事物的汪洋包围了我们。死亡守在舷窗。可我们的道路不在那里。我们栖停在世纪的珊瑚——我们的歌之上。
更勇敢的冒险已经在为我们歌唱了。新手开辟的道路。灯光从一座山峰传递到另一座山峰。那不是闺房的织布歌,亦不是守夜曲,而是更庄严的歌,是别的利剑之歌、荣誉之歌、高龄之歌和主宰之歌。
本期推荐书籍:《局外人》、《鼠疫》、《蓝色恋歌》
这期有你喜欢的作家和作品吗?欢迎大家讨论评价。
- END -
图片制作丨MLZ南国故里
编辑丨MLZ南国故里
内容丨MLZ南国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