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及作家介绍(1981年—1990年|第九期

思菱聊文化 2023-02-19 00:38:16
诺贝尔文学奖

英语: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瑞典语:Nobelpriset i litteratur 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 。

1981 —— 埃利亚斯 · 卡内蒂

埃利亚斯 · 卡内蒂

埃利亚斯 · 卡内蒂(Elias Canetti,1905~1994),英国德语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迷惘》等。

1981年,作品《迷惘》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迷惘》简介:

第一部:主人翁离群索居的生活

《迷惘》的第一部着重描写彼得·基恩离群索居的生活。基恩厌恶人们的虚荣心和贪图享受的本性,不愿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摒弃公职,过着穴居般的生活。他爱书成癖,藏书累万;他戒欲守戒,埋头读书。他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头脑中惟有书本,没有世界,图书就是他的世界。他在四十岁时雇佣了一个名叫苔莱瑟的女管家,此人奇丑无比,浅薄轻浮,心狠手辣。她费尽心机,骗取了基恩的信任和好感,与他结了婚。他俩的结合并非出于正常人的感情需要,而是各有各的打算。基恩对异性从来就感到厌恶和恐惧,他是为了自己的图书馆免遭火灾才娶她为妻的。苔莱瑟嫁给这个书呆子则是为了能控制他,以取得他的全部财产。她和基恩结婚后就撕下了假面具,到处寻找基恩的存折和财产。逼他写遗嘱,从心灵上和肉体上残酷折磨基恩,最后把他赶出家门,使基恩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第二部:误入没有头脑的世界

《迷惘》的第二部描写基恩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基恩置身街头,还在惦念自己的图书馆。他痛苦无比,胡里胡涂地陷进了一个“没有头脑的世界”——一个藏污纳垢的小酒店,一个赌窟和妓院,这里出没的是流氓、赌棍、妓女和骗子。基恩在那里结识了以偷窃和诈骗为生的犹太人驼背菲舍尔勒,后者自称是高明的“棋王”,假装要帮助基恩拯救书籍,以骗取他的钱财。正当他俩去当铺“为书赎身”时,恰好遇上苔莱瑟及其姘夫看门人前去当书。他们反诬基恩是小偷和疯子,基恩遭到他们一顿毒打,还被带到警察局审讯。骗子菲舍尔勒乘机溜走,后被同伙劫财杀死。

第三部:精神病人

《迷惘》的第三部描述基恩被看门人领回家去,作为精神病人关在一间斗室里,受尽残酷的虐待。在巴黎当精神病医生的格奥尔格·基恩突然收到驼背菲舍尔勒发去的一份电报,得知他的哥哥“疯了”。便专程从巴黎赶到哥哥身边,通过私访查到了关基恩的地方,并设计把苔莱瑟及其姘夫赶出基恩的家。基恩回到了自己的图书馆。原来的世界恢复了,但基恩被破坏了的神经系统并没有恢复过来。他头脑里的世界崩溃了,他终日怀疑这是事实,担心再度被赶走,陷入无比的恐怖和迷惘之中。当晚他把全部图书堆积起来纵火焚烧。他站在书上仰天大笑,葬身火海,与自己的图书馆同归于尽。

1982 —— 加西亚 · 马尔克斯

加西亚 · 马尔克斯

加西亚 · 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2014),哥伦比亚记者、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报告文学《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米格尔· 利廷历险记》等。

1982年,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霍乱时期的爱情》简述:

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马尔克斯曾说:“这一部是我最 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霍乱时期的爱情》经典语录

1. 随着晨曦从打开的窗子照进来,才开始有了一丝光亮。

2. 北方的信风会肆意地掀开屋顶,夜里像饥饿的狼群一样在屋子周围呼啸盘旋,寻找可以钻进来的缝隙。

3. 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强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她们渴望那种安全感,以面对生活的挑战。

4. 晨曦在清澈的蒙蒙细雨中显得格外饱满,可小雨很快变成了瓢泼大雨。

5. 尚不知道回忆总是会抹去坏的,夸大好的,而也正是由于这种玄妙,我们才得以承担过去的重负。

6. 在这个轻浮的世俗天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陌生事物的恐惧。

1983 —— 威廉·戈尔丁

威廉·戈尔丁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erald Golding,1911~1994),英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蝇王》、《继承者》、《金字塔》、《自由堕落》、《看得见的黑暗》、《纸人》等。

1983年,作品《蝇王 · 金字塔》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蝇王 · 金字塔》:

“The Lord of the Flies”(《蝇王》) 是William Golding(威廉·戈尔丁)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讲述了未来的某一天,世界爆发了核战争,一架满载了孩子的飞机被击落,孩子们奇迹般地落在一个海岛上。飞机没有了,大人没有了,人类千辛万苦所建立起来的文明世界,也危在旦夕。海岛上的环境很恶劣,野兽比超过想象中的对生存下来的孩子们构成威胁……然而,最大的危机来源于这些原本天真的孩子自身而不是所有能看见的一切。作者通过拉尔夫天真本性的沦丧提出自己的人性真理。

1984 ——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Jaroslav Seifert,1901~1986),捷克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裙兜里的苹果》、《铸钟》、《妈妈》、《哈雷彗星》和回忆录《世界美如斯》等。

1984年,作品《紫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含羞草》——节选自《紫罗兰》

我的春天,

鸵鸟迎着我们朝北走来。

它的一撮轻盈的羽毛

在困窘的手中摇摆。

我们这里只有清寒的垂柳

来迎接春天。

我的贪婪的手指

被黄色的花粉溅脏;

乞丐握着一撮金色的粉末

在歌唱。

在捷克只有清寒的垂柳

迎接苦汉穷郎。

1985 —— 克洛德·西蒙

克洛德·西蒙

克洛德·西蒙(Claude Simon,1913),法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弗兰德公路》、《历史》、《农事诗》等。

1985年,作品《弗兰德公路 · 农事诗》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象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

《弗兰德公路》简述:

小说讲述1940年春,法军在法国北部接近比利时的弗兰德地区被德军击溃,骑兵——佐治跟战友布吕姆、依格莱兹亚一路撤退,后被德军俘虏。佐治越营逃跑回家后,一心经营土地。他从一个赌徒口中得知科里娜已重新结婚,居住在图卢兹。于是,在一切结束了的第二个夏天,他拜访了科里娜。三个月后,他与科里娜在旅馆幽会,但此时他仍摆脱不了战争噩梦的纠缠,大脑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之中涌动着没完没了的回忆、联想和梦幻。战争的故事、战争的惨烈由佐治与科里娜二人在旅馆里的“甜蜜”的私通展现。组成小说的无数画面像现代派的画,色彩浓郁,光影对照强烈,使人眼花缭乱,作品分为五部,展现控诉战争罪恶的思想。

1986 —— 沃莱·索因卡

沃莱·索因卡

沃莱·索因卡(Akinwande Wole Soyinka,1934~),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主要作品有剧作《沼泽地的居民》、《雄狮与宝石》、《路》;诗集《伊当洛及其他》;长篇小说《解释者》等。

1986年,作品《雄狮与宝石》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

《雄狮与宝石》简介:

本书包括《狮子和宝石》等七部剧本,还有诗歌和回忆录等。

《沼泽地居民》(1958)从侧面表现了殖民统治时期尼日利亚城市的畸形发展,农村的生产凋敝,人民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困窘处境。

《狮子和宝石》(1959)描写了本世纪尼日利亚农村发生的一出喜剧。女主人公——美丽的姑娘希迪引起许多男子的追求。而主要角逐者是一个认为月亮也是西方好的青年教师与一个年过花甲、妻妾盈室的老村长,姑娘受不了时髦青年的这一套,宁可投入精明、世故的老村长的怀抱。

《裘罗教士的磨难》(1960)描写一个宗教骗子的狼狈下场,是一出短小精悍的讽刺喜剧。《强种》(1964)肯定为大众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作者唯一的严肃悲剧。

《路》(1965)和《疯子和专家》(1971),寓意隐晦,手法夸张,荒诞倾向非常突出。

回忆录则节选了作者在家乡阿凯童年岁月和在伊巴丹应考之路的两个片段。

1987 —— 约瑟夫 · 布罗茨基

约瑟夫 · 布罗茨基

约瑟夫 · 布罗茨基(IosifAleksandrovich Brodsky,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韵文与诗》、《山丘和其他》、《悼约翰 · 邓及其他》、《驻足荒漠》;散文集《小于一》等。

1987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简述:

本书选择了布罗茨基的前期、近期短诗、组诗、长诗等84篇,反映他个人生平和文艺思想的散文、评论、演讲等8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完整的布氏选本,展现了这位经历坎坷终成大业的诗人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的奋斗历程。

1988 —— 纳吉布 · 马哈富兹

纳吉布 · 马哈富兹

纳吉布 · 马哈富兹(Naguib Mahfouz,1911~2006)埃及作家。主要作品有著名家族小说《两宫之间》和《小偷与狗》、《道路》、《乞丐》、《我们街区的孩子们》、《伞下》、《平民史诗》等。

1988年,作品《街魂》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街魂》简介:

《街魂》又被译为《我们街区的孩子》,这是一本有庞大野心的书,他把人类的宗教用自己街区的孩子来代指,书里出现了亚当、摩西、耶稣和穆罕默德等人物的象征,对几大宗教的教义的阐述也很到位。勇于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观念和技巧,博采众家之长,既带有浓重的埃及伊斯兰风格,又不断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变化,但整体给人的感觉是现实主义的。

1989 —— 卡米洛·何塞·塞拉

卡米洛·何塞·塞拉

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 José Cela,1916~2002),西班牙作家。

1989年,凭借小说《为亡灵弹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企及的想像力。”

1990 —— 奥克塔维奥 · 帕斯

奥克塔维奥 · 帕斯

奥克塔维奥 · 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墨西哥诗人。主要诗作有《太阳石》、《假释的自由》、《向下生长的树》;散文作品有《孤独的迷官》、《人在他的世纪中》、《印度纪行》等。

1990年,作品《太阳石》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太阳石

【作者】奥克塔维奥·帕斯(墨西哥)

我继续胡思乱想,房间,街巷,

在时间的走廊中摸索前进,

上下楼梯,手扶墙壁,原地未动

又回到最初的地方,寻找你的脸庞,

在没有年龄的太阳下面,

沿着自己的街道行走,

你就在我的身旁,像一棵树一样,

像一条河在身边流淌,

像一条河与我倾诉衷肠,

你像禾苗在我的手中生长,

像松鼠在我的手中跳荡,

像千百只鸟儿飞翔,

你的笑声像浪花洋溢在我的身上,

你的头像我手中一个小小的星体,

你如果吃着柑橘微笑,

世界就会披上更绿的盛装,

如果两个人

肱股相交、神醉魂迷、躺在草地上,

世界就会变样:天坍下来,树向上长,

空间只是寂静和光芒,

只对独眼雄鹰开放,

白云的部族飘过,

身体冲破罗网,

灵魂起锚远航,

我们失去姓名

并在绿色和蓝色中间飘荡,

任何事情也没发生

只有幸福地流逝的完美的时光。

本期推荐书籍:《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迷惘》、《街魂》。

这期有你喜欢的作家和作品吗,让我们在浩瀚的书海中来一场奇遇。欢迎大家讨论评价。

0 阅读:0

思菱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