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搞民主,蒙元皇权争夺血雨腥风,结果忽必烈干脆掀了桌子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2-23 03:48:45

蒙古在成吉思汗时期,有一个忽里台制度,看起来是个挺民主的制度,但实际上,却给后面的汗位传承造成了很多的血雨腥风。蒙元的权力传承不畅,成为一个短命帝国,这个制度可以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的一个原因。

忽里台也叫呼里勒台,翻译成汉语,大概就是代表大会或者大朝会的。意思是成吉思汗亲自定下的祖宗之法。

成吉思汗规定这个忽里台大会,每年举行一次。时间不定,但大约在秋季。大汗继位必须经过忽里台,否则无效,除了汗位,很多军国大事也需要忽里台通过方可生效。

忽里台才有权决定是否对外采取重大军事行动,负责重大的祭祀或狩猎活动。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大致判断,这个忽里台制度应该是沿袭了匈奴的大小会,契丹的试选制。它是一种草原民族特有的,比较古典粗糙的军事贵族议会制度。

这里的大伙包括谁呢?前任可汗的遗孀,蒙古各大宗王,各部落首领,藩属国使者和外国友人等。

看起来挺合理对不,但就是这个制度,却最终产生了极其可怕的后果。

可以这么说,之后蒙古帝王世系血腥更替的罪魁祸首就是他。

成吉思汗正妻,正宫皇后孛儿帖,一共四个儿子。长子术赤血统不明,母亲曾被其他部落掳走,回来的时候都快生了,所以搞不清楚这个术赤到底是不是成吉思汗亲生的。

次子察合台,揪着这点不放,经常借此羞辱自己的大哥,说他是野种。哥俩关系极差,甚至当着父亲成吉思汗的面都能掐起来。站在成吉思汗的角度,这俩都不行,都不适合传位。

一个不确定是不是亲生的,另一个脾气太差,情商太低。连自家兄弟都团结不了,怎么能指望他团结偌大一个帝国呢?

于是只能在第三子窝阔台和幼子拖雷中挑一个。

窝阔台比较聪明,原历里说他善权谋,与各派关系都不错。托雷据说不善权谋,但打仗巨牛掰。在蒙古第一次西征期间,三位大哥,包括成吉思汗本人都曾遇到过久攻不克,与敌方僵持的窘境。

唯独这个拖雷逢战必胜,攻无不克,颇有战神风范。所以窝阔台拖雷挑谁都行。

在这种纠结的心态中,成吉思汗做了一个中庸的决定,传位给更善权谋的窝阔台,同时把绝大多数军队给了善于打仗的拖累,让他监国摄政,代为行使国家权力。

这里我们先科普一个小知识,给不熟悉的朋友快速介绍一下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习俗。即蒙古人习惯把家产和权力给最小的儿子。

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儿子长大之后,就给你一批牲畜自己去放,这样到最后一定是最小的儿子留在父母身边。当父母去世的时候,那些放出去的儿子逐水草而居,已经不知道流落到哪去了。

这种情况下,父母只能把家产留给身边最小的儿子。久而久之,这种由幼子继承财产及社会地位的制度,就成了蒙古人的习惯法,被称为幼子守灶。

从这个角度讲,成吉思汗把大部分军队给拖雷,无可厚非,是符合他们的习惯法的。

那托雷到底得了多少兵呢?10万。其他三个:察合台、窝阔台每人4000。

现在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拖雷不是一般的强,窝阔太弱。

那么问题来了?

假如你是拖雷,手里捏着10万蒙古铁骑,你马上得想点儿其他办法,不然你迟早得跪,因为帝王家不比一般的家庭,这个斗争是残酷的,拖雷就是再不善权谋,也必然懂得这个道理。

而三个大哥加一起才一万出头,你敢保证内心一点涟漪和骚动都没有吗?

再说透彻一切,拖雷甚至都不用和窝阔台抢,他只要行使监国摄政的权利,压着忽里台大会不开就行了。因为忽里台一天不开,窝阔台的大汗之位就一天落不了地。你还拿拖雷没招,你逼着他开,他就把十万大军拉出来,吓不吓人?

再换个角度,窝阔台想要破局怎么办?其实也不难,拖雷的十万大军刚不过,那就别刚,想办法维护一下老的基本盘,顺便开发新的基本盘就是了。这就是窝阔台现实位面的做法。

先拉拢二哥察合台,但光这不够,还得拉拢金朝移民,比如耶律楚材这批人;再拉拢西夏移民,比如高质。要这批人,最重要的还得拉拢汉室侯,比如史天泽这批人。等到全拉拢完了,小伙伴多了,自然就不用怕拖雷了。

就这样,1239年,耶律楚材一顿占卜,一顿问天,最后定下来,8月24号,忽里台开也得开,不开也得开。22号只剩两天的时候,拖雷还想挣扎,说“事犹未及”,能不能再延缓一段时间?

耶律楚材非常强硬:“不行,说好24号就是24号,不能错过吉日。”

托雷没招,只能依着耶律楚材,忽里台一开,汗位就这么确定了。至此,窝阔台总算登上了汗位。一年后,1232年,拖雷随窝阔台征金,三峰山一战打得鬼哭神嚎,将金朝最后十五万生力军干报销。

谁料战后托雷同学莫名于北返途中暴亡,尽管正史中语焉不详,但我们几乎可以确定凶手正是擅权谋的窝阔台。他出于巩固权力和消除威胁的考量,用圣水毒杀了拖雷。

没办法,托雷不死,窝阔台,他睡不着啊!

1241年,55岁的窝阔台也去世了。

蒙古帝国又一次陷入了混乱,因为还是老问题,窝阔台虽然指定了继承人,但他说了不算,得忽里台通过才可以。窝阔台本来是想立孙子的,结果他一死,皇后乃马真脱列哥那不愿意了,借口当时法纪混乱,很多宗王贵族滥发牌符征敛财物,唯有拖雷家族没有这样做,赢得了声誉,欲立长子贵由为大汗。

那这么一搞,其他人就不干了,特别是术赤的儿子拔都,他和贵由同为成吉思汗孙子辈,话语权和势力极大。

拔都因为私人恩怨反对贵由称汗,不仅自己不去忽里台大会,还试图阻止其他宗王参加。

贵由呢,后来总算在母亲的运作下,当上了大汗。

据说成为了大汗贵由一刻都不能忍,第二年就领着人马去西巡了。原史里没说西巡去干什么,但从其他的史料记载看,就是去干拔都了。

我觉得应该也是,但最终双方没有干起来,为什么呢?因为贵由是偷偷摸摸带兵去的,想要的效果是偷袭。没想到他前脚刚出发,后方的有人派人快马给拔都报信,说哥们儿还在这和毛子玩包税制呢,赶紧做好准备吧,贵由大军马上要来干你了!由于这个通风报信,使得拔都早早做好了防范,免受此灾。

拔都甚至主动派出使者去半道截贵友。野史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拔都的使者一到贵由处,贵由就知道自己偷袭没戏了,索性就款待了这位使者。

而这位使者在宴席上下毒,把贵由给毒死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拔都派过去的使者厉声指责贵由不该同士操戈,要求单挑。贵由一上头就和他互殴,结果两人身受重伤,同归于尽。

反正不管怎样吧,这个贵由苦苦等了五年,终于当上了大汗,结果椅子还没坐热就死了。贵由一死,蒙古草原又空了。

大家觉得现在谁最有资格当大汗?

是的,理论上呢,拔都最有资格。但拔都包括他的弟兄,已经在钦察草原建国了,小日子挺滋润的。蒙古草原呢,感觉有点远,他不是很想回。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变成了拔都自己不上,但他支持谁,谁就能上。那他支持谁呢?当然有人啊,当初谁给他报的信?

记载说是托雷的后人,具体一点,拖雷的大儿子,蒙哥。

那这么一来,等于蒙古草原要从窝阔台系换到托雷系了,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对此,拔都放话:谁不拥立蒙哥当大汗,就等着掉脑袋吧。

1251年,在脱雷遗孀的权力运作和拔都的鼎力扶持下,蒙哥成为了蒙古帝国第四位大汗。蒙哥上位后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清洗政敌。

窝阔台系的蒙古草原没了,他们必然要捣蛋,而且是拉着其他大大小小的派系一起搞事。蒙哥这个人,手段比较雷霆,所以不惯着他们,捣蛋的人统统干掉。该杀的杀,比如前任大汗贵由的遗孀海迷失这批人。

该流放的流放。但蒙哥这么一搞,人心就散了。草原本来就是政治架构比较松散的地方,所以其他支系的宗王开始默默各自为政,独立倾向也日益增强。

蒙哥干的第二件事是报答拔都的拥戴之功。蒙哥听任其在东欧自立一方。自此,托雷系的蒙哥和窝阔台系的拔都,他俩一东一西,在事实上成为了帝国内部两个独立的政治集团。

蒙古帝国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了。再然后,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征伐南宋时,合州钓鱼山一役,被南宋军投石机的巨石打中,六天后伤重而亡。

于是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开始夺位。支持忽必烈的是蒙古东方诸王和汉世侯们,属于汉蒙联军。

支持阿里不哥的则是西部诸王和那些比较保守传统的蒙古正规军。从法统上讲,阿里不哥占优。但从资源和实力上讲,忽必烈更胜一筹。

双方打了四年,阿里不哥最后无力支持,向忽必烈投降。蒙古草原之争落下帷幕。

两兄弟见面,忽必烈问阿里不哥:“咱俩谁对谁错?”

阿里不哥答:“以前我对,现在你对。”

忽必烈抚掌大笑。后来,忽必烈没有当场杀他,但两年后,47岁的阿里不哥莫名暴亡。事实是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至此,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如愿登上汗位。

但忽必烈为是在开平擅自称汗的,于法统不和,再加上他任用汉人官僚,行汉法,激起了蒙古贵族的强烈不满。终忽必烈后半生,叛乱此起彼伏。尤其是有个叫海都的人,这哥们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反元。

海都是窝阔台的孙子。蒙哥上位后把他流放了,但这个人很牛掰,活生生把窝阔台汗国搞起来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干仗的时候,海都支持阿里不哥,坐山观虎斗。

但海都更加希冀大汗之位属于窝阔台后代,遂积蓄实力,联合钦察汗国,图谋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据传其先祖成吉思汗曾经说出,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因此他不断反忽必烈

于是,阿里不哥败了后,海都继续和忽必烈对着干。忽必烈花了二十年时间,才打败了海都,但也没办法弄死他。忽必烈获胜后要补开忽里台大会,正式称汗。

请帖发出去,海都不给面子,说:“我家里的马需要人照顾,等马肥一点,我再来。”那忽必烈这个人大家都懂,他无所谓:“你来不来呢?哪怕这届忽里台大会上一个蒙古人都没有,全是汉人,忽必烈也不在乎。

该称汗称汗,该吃饭吃饭,该南下南下,不管他。但是,不管归不管,对于海都,防范还是要防范的。1268 年,也就是元军正式围困襄阳那一年,忽必烈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给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宗王们撒币。忽必烈的潜台词是:“乖乖把钱收好,不要搞事情。”

第二件事,忽必烈在元帝国的西北边境构筑了一道全明星阵容的漠北防线。包括他的两位皇子,两个小侄子,还有木华黎的曾孙,蒙哥的儿子,托雷的曾孙,成吉思汗的曾孙等等。

那这么一搞,海都就很难受了,等于被忽必烈的势力包围起来了。所以,他要自救。

他先是策反了察合台汗国。

本来,察合台汗国的首领是忽必烈册封过去的,用来牵制海都的。没想到,海都不知道用了什么鬼招妖术,和这位察合台汗国的老铁成兄弟了。当然,蒙古人不叫兄弟,叫安达。

海都这么一经营,偌大一个察合台汗国,居然莫名其妙成了窝阔台汗国的藩属国。忽必烈得知后,直接吐血。这还不是最过分的。

最过分的是,海都还把蒙哥的儿子给策反了,这下,直接宣布漠北防线的破产。当时,海都对他说:“你爹死了,不应该由你继承汗位吗?怎么落到人家忽必烈手里了?

现在你非但不想着抢回自己的东西,还要替忽必烈卖命来干我?你脑子呢?”

蒙哥的儿子一想,是这个理,就反了。

为了平叛,忽必烈不得不抽调已经快要完事的征宋部队回来。最最重要的是,这条漠北全明星防线是忽必烈苦心孤诣,耗费无数钱财和气力打造的。现在就这么莫名其妙成了大元的马奇诺,这对忽必烈的精神打击太大了。他甚至消极到连宋都不想灭了。说出过“天命未在吾而在宋”这种明显摆烂的话。

叛乱被平定后,海都仍然不死心,继续策反东部诸王,比如乃颜这帮人想要东西夹击,搞死忽必烈。

忽必烈又一次吐血。那一年,他都 72 岁了,却不得不抖抖索索,上马御驾亲征镇压叛乱。再后来,海都觉得策反来策反去,你们不顶用,干脆我自己上马。

两年后,海都率领大军进犯,攻陷了蒙古旧都哈拉和林。忽必烈又又又一次吐血,无奈再次上马披甲亲征,去拿回自己的祖宗之地。海都叛乱持续了很久,一直到忽必烈死之后的元成宗时期才结束。

海都之所以能搞到忽必烈一次又一次吐血,主要是它的形象非常伟光正。在当时的大部分蒙古人眼中,海都才是正义的一方。他曾经遣使质问忽必烈:“本朝旧俗于汉法异甚,汉帝尊用汉语及故如何?

”意思是你到底想干什么?你还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你还是不是蒙古人?

好的。本文进行到这里,我停一下。相信大家也看出来问题了。

蒙古人的制度是有缺陷的。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忽里台”。实际给后代挖了个大坑。

成吉思汗觉得我打来的天下是要给子子孙孙的。即帝国乃黄金家族的共同财产。在成吉思汗的设想中,假如以后某一支后裔特别强大,强大到试图垄断帝国的全部权力和财富,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制度来限制它。

这个思路不能说不对,固然能够解决许多原本依靠武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成吉思汗给出的答案写在了老外的游记中。有个意大利传教士,他参加过第三位大汗贵由的忽里台大会。

后来他写了一篇行记,里面有这么一段:据说成吉思汗回到本土之后,制定了鞑靼人所必须严格遵守的,各种各样的法律和敕令,无论任何人如他“骄傲自大”,以至于未经宗王们的推选而主动提出,想成为皇帝,就应该毫不留情地处决之。

看到没,落脚点还是落在了武力上。成吉思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以后必然有个骄傲自大的家伙,自说自话称汗,到时候你们弄死他就是了。

这就是所谓的忽里台悖论。而忽必烈大概是第一个意识到这么搞不行的人。所以他想了个办法,用私有制,替代公有制,这个汗位以后就是我忽必烈私人的了。

我传位给大儿子,大儿子传位给大孙子,和黄金家族其他人没关系了。即我们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但这么做的后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最终汗位私有化失败。

一方面是忽必烈实在扛不住,另一方面是最支持这么搞的太子真金挂了,终元一朝。忽里台大会还是继续在开,仍然是推选大汗最重要乃至唯一的程序。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黄金家族频繁内讧,冤冤相报,互相仇杀。

因为在蒙古人,这权位重于亲情,信奉丛林法则的他们,为夺取和巩固权威,可以不择手段,哪管洪水滔天,地动山摇。

忽必烈是元朝开国皇帝,如果从南宋灭亡开始算,他实际当了16年的大一统皇帝。

而元顺帝是末帝,以被赶出北京为时间点算,他当了34年大一统皇帝。等于元朝一头一尾,两个皇帝占了50年。而当中这短短40年间,总共换过九个皇帝。帝位转换之频繁,由此可见一斑。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换了,官员集团也随之不断更迭。

国家朝政方向更是屡屡改向。这是元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内因之一。站在今天的视角下,我们无需扭捏,可以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地承认,13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他们所向披靡,席卷一切。

但元朝历史同样向我们证明了,无论怎么横空绝世,煊赫一时,终将要被厚重而苍凉的岁月蓦然远去。

而后来者除了一些遗憾的追忆,苍白的指责,肤浅的审视和无聊的反思之外,其实和前者并无本质不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5

德叔谈史悠悠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