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房地产仍处在调整期,这是很正常的,对未来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客观看待调整事实,另一方面积极化解僵局,寻找买卖双方的平衡点,才是拉动消费的突破口。
就房地产而言,不是大家真的没有买房的需求了,一个是对未来信心不足,另一个绝对是真的有之前透支的客观原因所在。但是专家们对消费和买房的呼声却一浪高过一浪,甚至有的专家说,你们有钱为什么不买房?
从广义角度来看,买房本身也是消费,同时也是投资。有钱谁不愿意消费呢?可问题就在于有钱的不缺房子,如今肯定不是投资买房的最好时期。而没钱的又买不起。你说怎么办?
1月15日,经济学家马光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物价涨幅过低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原因。物价下降会让消费者延迟消费,不利于经济发展。当物价上涨时,人们会担心未来更买不起。所以,马光远建议,将物价上调3%-4%比较合理,对整个经济循环有利。
此言论一出,立刻引发热议。我想这也是他们自己能想得到的,目的达到了。
实话实说,不能说马光远说得没有一点道理,在理想的市场状态下,或许是对的,毕竟过高过低都不正常。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因为有网友说了,难道马光远说的是房地产?而且还得是过去的房地产。
想当年,房价怎么涨起来的,这绝对是原因之一,无论有没有实力,有没有需求,一股脑儿往上冲,就是担心未来房价会更高,将来更买不起。受通胀原因,很多物价也确实越来越贵,但有些东西可不是一直在涨价,而是降价。
可是今天的房地产状态难道给我们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还想靠涨价刺激需求吗?再多的理论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地步也不好使了。
现在正是市场调整的时候,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房地产经历这次蜕变,未来才会知道躺着就能赚钱的时代早就过去,才会放慢速度,知道什么才是可持续发展。
中国老百姓70%的财富都在房地产上面,甚至可能更高。相关产值达到了25万亿到35万亿,占国民经济的20%到30%,但今天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反思,而不是助长过去问题的回归。
正因为如此,房地产在转型过程中才会求稳,大家不要错误理解成是想让房地产回到过去,而恰恰是要摆脱这种依赖。
不得不承认,一些专家所说,房地产没有挤压消费,但普通老百姓肯定不认可。他们都没有说错,因为专家身边不少买多套房的,甚至是带着大家伙炒房的,他们快进快出或许真的赚到大钱了,他们当然没有影响消费。可是后入场的刚需购房者,却被套住了。
大批刚需家里或许只有一两套房,这一套房可能也是倾尽家庭几代人心血才凑够的首付,你说没有挤压他们的消费?如果市场好还好说,可哪有永远好的市场?可是如果买房只是少数人的赚钱游戏,这场游戏还能玩多久呢?
房地产的繁荣发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经济提供很大的助力,但现在来看,高房价的三大弊端也在凸显:“拖累”经济、挤压消费和阻碍实体发展。有没有挤压消费,房价到底高不高,我想最有发言权的还是数以亿计的普通购房者。
房地产的确应该反哺购房者,大家也是冲着这个买的,但事实上究竟谁最受益了?不想再多说。
现在的房地产正处在关键调整期,我们要理性看待,既要对未来长期发展有信心,也要认识到当前问题的核心。那就是稳定物价稳定房价,然后增加居民收入。
1月1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表示,扩大内需仍然是2024年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要下大力气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一是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积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二是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三是提高商品和服务消费质量。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降低投融资成本;持续加强投资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
我觉得说到点上了,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接下来就看如何用实际行动落实好增加居民收入的信心,企业活了,就业多了,至少让老百姓工作稳了,然后才能慢慢增加收入。还不用说不踏踏实实挣钱的方式。
所以,我认为,未来要多管齐下,稳物价、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为居民提供新的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从过去主要从房地产投资获得财产性收入,转向从增加金融资产配置上获得财产性收入。至少要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不能一味透支。
虽然有时候一些统计显示百姓收入增加,但是这是平均数,还得积极倡导第三次分配,改善居民内部收入结构,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当然,我说的还远远不够,老百姓不是不想消费,不是不想买房,有了钱不用你刺激。多渠道扩大居民收入是2024年稳增长的关键。
专家光宇靠吃屎活着。滿嘴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