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里没有节假日休息,累死累活的妃嫔们,工资到底是多少

前朝野生历史 2024-10-15 19:55:05

近几年,《后宫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清宫剧接力热烧。除了精彩宫斗,背景细节也让考据党争论不休。清宫排场多奢华?嫔妃们拚品级、拚皇子,行头与身价又有何讲究?2020 年中研院院区开放日,近代史研究所赖惠敏研究员以「读清宫档案才看懂《红楼梦》」为题做线上演讲,从清宫档案与《红楼梦》的对比,解开清宫妃嫔争宠之谜。

后妃抢升官,月俸年薪有多少?

清宫剧,表层谈的是帝王与后妃的情爱,为了争宠,善人可以为恶,恶人可以更恶。然若细细品味,背后更多是现实利益的考量。比如《延禧攻略》中,霸气四射的高贵妃一出场,就有以下这段抱怨。

「(皇后)一年的宫俸有一千两,本宫少她四百两。长春宫(皇后)用金器,储秀宫(高贵妃)却只配用银器;她用仪驾,本宫用仪仗;就连逢年过节,本宫也比她少好多赏赐。」

这段台词真实性多高?根据《国朝宫史》记载,皇后年俸 1000 两银子,贵妃一年 600 两银子,每年就相差 400 两,怪不得高贵妃不开心。至于金器、银器,指的是膳食器皿规定。皇后可以用金碗吃饭,皇贵妃、贵妃用银器,贵人、常在、答应等连银碗都不行,只能使用铜器、锡器、瓷器、漆器。

妃嫔人人都想力争上游拚上位,也不是没有道理呢。

毕竟在清朝后宫,什么位份才配用什么行头,宫廷器皿和权力地位井然有序,阶级森严。

高贵妃提到的「仪驾」、「仪仗」,历史上也确有这么一段。

乾隆十四年,富察傅恒(就是《延禧攻略》中那位痴情无缘的男主角)上奏皇帝,奏请将后宫的巡行随从分三六九等,以示贵贱。皇太后、皇后用「仪驾」,皇贵妃、贵妃用「仪仗」,妃、嫔称为「彩仗」,区别大致表现在扇子、香炉、旗子等排场的等级。

比如说出行时,会有人先提著香炉把路薰一薰,避免路上臭味让贵人不悦。妃以下的彩仗,奴仆薰路时就只能使用银香炉。另外,皇帝、嫔妃出外喉咙不舒服,痰盂得随时备著,依照位分也有金、银之别。

清朝铜珐瑯香炉。皇帝、后妃们除了在居所薰香,贵人外出时,也会有奴仆拿著提炉,先行驱除恶臭。

这么看来,《延禧攻略》中高贵妃这段台词应是考据过。 后宫地位不只关乎家族权力,还大大影响年薪、排场。

就算你淡泊名利,不在乎奢华行头,但日常吃什么、喝什么,也和嫔妃的位份大有关联。现代台湾人手一杯手摇饮,假若身在清朝后宫,想天天喝好茶?抱歉,先看你的后宫等级。以公家每月配发的六安茶:皇太后 1 斤、妃与嫔 12 两、贵人与常在 6 两,答应只有 3 两。所以入宫不好好争宠,想一天一杯茶都难喔!

金碗、银碗,不是宫中贵人不可用

后宫品级、用度的阶级规范,在《红楼梦》也能一窥一二,第一百零五回讲到宁国府被抄家,抄出的器物就有金器。

「赤金首饰共一百二十三件,珠宝俱全。珍珠十三挂,淡金盘二件,金碗二对,金抢碗二个,金匙四十把,银大碗八十个,银盘二十个,三镶金象牙筋二把,镀金执壶四把,镀金折盂三对,茶托二件,银碟七十六件,银酒杯三十六个。」

清朝后宫,皇后以下不准用金器、贵人以下不准用银器,贾府只是国公,自然万万不可使用金银器皿。结果,竟被抄出这么多皇室专属器皿,麻烦可想而知。

乾隆御用金碗。想要使用这般金光闪闪的器皿,得先努力争气,打败后宫所有对手,顺利升职登上皇后宝座。

这是因为贾家富可敌国吗?其实不然,贾家的田庄每年进献收成,折现不过 2500 两,而他们的开销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置办秦可卿丧礼,棺木 1000 两。贾珍给贾蓉买官,喷掉 1200 两。贾老太太过生日,又烧掉了几千两银子,贾府财政严重超支。

在第五十三回,贾蓉道出贾家的财政亏损状况:「你们山拗海沿上的人,哪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我们不成?他心里总有这心,他不能做主。岂有不赏之礼,按时按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玩意儿。就是赏,也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千多两银子,够什么?」

贾家奢华,还包括嫁入皇宫的贾元春,她花了 120 两银子,让人在清虚观打 3 天的平安醮。但贵妃年俸 600 两银子,做个 3 天醮就烧掉两个半月的薪水,恐怕还是不太能应付娘家的挥霍。

回过头看《后宫甄嬛传》中的华妃,也经常抱怨钱不够用。因为逢年过节,她必定大兴赏赐,争排场、争面子,公发银两没了,还要向哥哥年羹尧讨些应酬费。华妃一开始是妃位,年薪只有 300 两银子。

比对《红楼梦》,贾府婚丧喜庆的花销都得烧个成百上千两,以华妃爱排场、重奢华的个性,难怪总要嫌私房钱不够。

曹雪芹以细致工笔描绘贾府兴衰,若与清宫档案两相对照,更能看懂大宅门里奢华挥霍的起居用度、精细排场。

猫猫那么可爱,为什么要用猫皮?

贾府被抄家,除了抄出一堆不该用的金器,还抄出了 35 张猫皮。为什么贾家要藏猫皮呢?猫皮稀罕厉害吗? 有句成语叫「狗尾续貂」,本是讽刺封官浮滥,制式官帽的貂尾不够用,便以狗尾充之。猫皮也有同工异曲之妙。黑貂皮大衣稀少珍贵,但远远一看,黑猫皮也有黑毛皮效果,所以贾府便「猫皮续貂」来摆阔。 古代野生动物多,但要弄到毛皮还是不容易,从古至今,毛皮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负担起的。

《闲窗录梦》记载,一位在亲王府当差的清朝男子,虽然年俸 60 两,仍然买不起一身的体面穿戴。有天他突然被王爷召见,情急之下,只好向别人借了毛皮袍服来穿。 类似这种需要行头的场面,肯定不少。

从清、俄的恰克图贸易清单来看,清朝的黑色家猫皮需求量非常大。因为黑色尊贵,黑猫皮一张才 0.18 两,相较黑貂、黑狐皮不算太贵。1829-1871 年,清帝国就向俄罗斯进口了 139 万张黑猫皮,占猫皮进口量的 75%。

不过,虽然一张黑猫皮只要 0.18 两,但其实是清朝士兵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再怎么平价,对当时小资族恐怕也接近「古代 LV」了!

一年半薪水,买你一箱茶!

俄罗斯卖猫皮赚钱,清国就向俄国贵族倾销茶叶,而且加倍奉还,大把大把地赚回银两。

因为猫皮与茶价差悬殊,不到一百箱的茶,大约能买到近两万张的毛皮。 根据蒙古国档案馆藏的中俄贸易档案记载,清国卖给俄国君眉茶、白毫茶、布匹,可以换到俄国各式各样的毛皮。茶叶为什么身价如此不凡? 因为运费昂贵。

从福建到清俄边境的恰克图,茶叶得先以人力挑担下山,坐船到上海,再海运到天津,然后派出骆驼载到蒙古。反之,猫皮来自广大的西伯利亚,由农奴这类廉价劳动力猎捕而来,取得相对容易。更不用说,俄国贵族压榨农奴、聚敛财富,再贵的茶也无所谓,也就无怪乎茶贵而猫皮贱了。 现代人花个几十块钱,就能喝到各种茗茶,但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一箱茶相当于士兵一年半的收入!想喝上一杯茶,那可是贵族限定的奢靡享受。

清宫编剧最佳素材

「历史不是那么无聊,其实很有趣的!」中研院近史所赖惠敏研究员说,很多人以为,清宫剧是中国专利,其实不然。她长年专研清史,以清宫档案为本,出版了《乾隆皇帝的荷包》一书。没想到,书中的叙述竟然出现在清宫剧的台词! 「《刑科题本》、《内务府题本》、《顺天府档案》……,档案里有太多素材可以用。」

赖惠敏笑著分享:「这些编剧材料都在中研院图书馆,档案开放、资料库开放、书库开放,从中做一些有趣的研究,大家都有机会成为好编剧。」 华妃的零用金为何不够用?妃嫔们为何拼命抢上位?如懿看起来雍容华贵,喝的都是什么茶?用什么碗?当你细读清宫档案,就能发现古人生活有趣的地方。

1 阅读:369

前朝野生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