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使命的头条号』
中医泰斗蒲辅周治疗痛经单方验方三首
痛经是困扰中青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轻者尚能忍受,重则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必须卧床休息,甚至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蒲辅周老中医为中医界泰斗,治疗痛经常用以下验方,简单有效,都有红糖在里面,味道应该也不错,可辨证选用。
茺蔚老姜汤
茺蔚子(益母草代亦可)50g,煨老生姜50g,红糖100g。
煎取3碗,分3次热服。治疗经行腹痛,每月行经时服之,多年痛经往往亦愈。
当归艾叶汤
当归50g,生艾叶15g,红糖100g。煎熬取3碗,分3次温服,每月经期服。
经行腹痛,下腹凉,手足不温,属血寒者。此方为蒲辅周在农村用之有效的经验方,多年痛经、月经不调,服之经痛消失。
艾附丸
艾叶、四制香附,等分为细末,红糖熬膏为丸,每次服三钱(9g),开水送下。
妇科痛经、月经不调,属胞宫有寒,肝气不舒者,用之有效。此方简验便廉,是蒲辅周在农村常用之的效方。
纵观上方,均以散寒活血为主,可见本病多因寒凝血瘀所致,因此女性在平时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寒,预防本病发生,经期更是如此。
而上述三方中都加入了红糖,而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功效,常用于调经和滋补。
在方一中,茺蔚子是益母草成熟的果实,茺蔚子和益母草功效相似。茺蔚子偏于行血祛瘀,益母草偏于活血化瘀,二者皆为妇科调经要药,所以可以用益母代替茺蔚子。
三个方子都是针对寒引起的行经腹痛,其中方二是针对的血寒引起的痛经。血寒并不是说血是寒凉的,而是说寒邪入侵血液,凝滞气机,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称为血寒证。主要表现有患处冷痛拘急、畏寒、手脚清冷、心腹怕冷、(若腹部有疼痛,喜暖则缓)、唇舌青紫、痛经、小腹凉喜暖、经期有暗紫色血块、月经推迟等。方中使用当归和艾叶都具有活血、调经止痛,且艾叶和红糖又可以温中散寒,对于血寒引起的痛经具有很好的温中散寒,调经止痛的效果。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二、中医治疗口臭经验方
口臭指口内出气臭秽,是某些口腔疾病(口糜、口疮、龋齿)、鼻咽疾病(鼻渊、扁桃体炎)和其他疾病(肺痈、胃火、食滞)所致的一种症状,亦可能由进食特臭气味的食物所致。
口臭的病机,大致为脾胃积热、肺热、食滞所致。
此外,肾炎尿毒症患者有尿臭之口气;消渴患者有烂苹果臭之口气;肝病腹水者可闻及肝臭气及泥沼气,此皆重危病人的—种表现,应综合分析,不以消除口臭为主,应从病之本质考虑治疗方案。
以口臭为主症,日久不愈,当按辨证施治之。
01
脾胃积热证
口出秽臭气,有口糜口疮或牙痛龈肿,或有脘腹痛、口渴、大便秘结,烦躁失眠,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治宜清泻脾胃积热,三黄泻心汤加减。
基本方:生大黄5克(后下),黄芩10克,黄连5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生山栀10克,木通10克,淡竹叶10克,赤芍10克,生甘草10克。
三黄泻心汤泻脾胃积热,丹栀助之,导赤散引热至膀胱而清利之。
若有伤阴之象加玄参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20克以养阴清热。
02
肺热口臭证
口气秽臭,鼻塞鼻渊,咽痛口渴,舌红苔白黄,寸脉滑大,或患肺痈者亦口出秽臭气,治宜清泻肺火,泻白散加减。
基本方: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银花10克,生石膏15克(先煎),知母10克,生甘草10克。
桑白皮、地骨皮、石膏、知母清肺泻火,黄芩、黄连、银花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之性。
咳甚加杏仁10克(打),桔梗3克,蜜炙麻黄6克以宣肺止咳;鼻渊加白芷6克,苍耳子10克,辛夷花5克(包煎)化湿通窍;肺痈加鱼腥草30克,冬瓜仁10克,生苡仁30克。
03
食滞口臭证
口气秽臭,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大便秘结或溏泄,舌苔厚腻,脉滑实有力。治宜消食导滞,予保和丸、枳术丸、木香导滞丸加减。
基本方:炒白术10克,枳实10克,炒山楂20克,炒六神曲10克(包煎),炒莱菔子(打)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5克,木香5克(后下),花槟榔10克,云茯苓10克。
山楂、神曲、枳实、陈皮、莱菔子行气破积、消食导滞,白术、半夏、木香、茯苓健脾行气化湿,花槟榔破气消积,增强导滞之效。
嗜酒口臭,除戒酒外,加葛花30克,枳椇子10克以解酒毒;若进食韭菜、蒜头引起口臭,可嚼食茶叶或黑枣数枚可消除。
一般统治口臭,可用藿香10克,或佩兰10克煎汤漱口,或嚼食砂仁或白蔻仁少许可解。
尚有口干,口粘诸症,皆脾胃湿热所致,可用芳香化湿之品,如藿香、佩兰、蔻仁、砂仁。
1,治头屑:取蒿本、白芷等分为末,夜擦日梳,头屑垢自去。用食盐水,每晚洗一次亦效。
2,治口臭:以白芷为末,食后服3克,以白开水下,芳香解秽。
3,治齿痛:以升麻煎汤,热嗽咽之,或加生地。
4,治疯犬咬中毒:用芫花根皮,不拘多少,糯米一杯,铜器一小具,三味熬成稀粥,空腹食之,毒重者必泄黑水数次,此方是经验方。蒲老用之亦效。
— 完 —I 注: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请勿盲目试用!(感谢您的关注,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