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织毛衣,一件能卖到5000块,靠织毛衣年入百万,两登央视

沐语纪文史 2024-06-05 09:10:49

文 | 瓜田李的猹

编辑 | 沐语纪史

七尺男儿,偏爱女工。

一个20多岁的大小伙,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疯了魔一样,窝在家里织毛衣。

即便被嘲笑“娘炮”、“不务正业”,甚至影响找媳妇儿,他依旧我行我素。

而且他不仅自己织,还带领村里的50位大妈一块动手,想要织毛衣创业。

在机械织造如此发达的时代,小伙想凭手工毛衣赚钱,无疑是天方夜谭。

但谁也想不到,小伙成功了,把一件毛衣卖到了5000块,不仅靠织毛衣开了公司,还两次登上了央视舞台。

他就是80后的潘锐彬,被人称为“织男”,靠着织毛衣年入百万,他凭啥?

在央视舞台织毛衣

2019年,央视《黄金100秒》现场来了个“造型奇特”的小伙。

能上央视露脸,足够成为一辈子的谈资,所以很多人都会打扮的规规整整。

但这小伙,却穿着一个紫色毛衣,脖子上围了一条“土色”的,还没织完的围巾,围巾的一端,还耷拉着一截线头。

小伙却不觉丢人,反而骄傲的向主持人介绍起了自己的穿搭。

他表示自己穿的毛衣和围巾,全部都是自己手工织造的,说话间一脸骄傲。

但主持人拿着手里“土气”的围巾,实在是看不出它的价值,也不懂一个小伙子,为何对织毛衣这件事滔滔不绝。

但听到小伙子说他的一件毛衣能卖5000元,甚至凭着织毛衣成为百万富翁后,众人都惊呆了。

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开始认真听小伙子讲述他的故事。

小伙叫潘锐彬,是个80后,在网上,他被人称作“织男”。

11年前,他放弃了优渥的外企工作,回乡织起了毛衣,整天和一群五六十岁的奶奶呆在一起,也不说找媳妇儿。

根据潘锐彬所说,一个男人织毛衣,其实很多人不理解,也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不男不女”。

刚开始,他心里也很难过,虽说“男耕女织”是传统,但也没规定说男人不能织毛衣。

别人看不起他,他就偏要凭借毛衣闯出一片天,做出一番事业。

而潘锐彬之所以对织毛衣情有独钟,其实和他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母亲,就是他织毛衣路上最早的领路人。

织毛衣是童年的温暖记忆

潘锐彬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一个村庄,村里的人大多数以种水稻为生。

种植业靠天吃饭,收入也不高,为了补贴家用,潘锐彬的母亲闲暇时也做些女工,手工织一些毛衣和围巾。

时间长了,母亲成了当地有名的巧手“织娘”,接到不少手工毛衣的订单。

最火的时候,母亲做的手工毛衣供不应求,只能将订单分给村里的妇女制作。

信息来源:农村青年杂志,链接已附文末

那时候,母亲和外贸公司做生意,手下有100多个女工,她们一起织毛衣的盛况,成了潘锐彬眼中最美的风景线。

在母亲的影响下,潘锐彬觉得织毛衣既有趣,又能赚钱,于是偷偷学了起来。

别人的6岁在玩泥巴,潘锐彬的6岁在织毛衣。

似乎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潘锐彬并没有学过织毛衣,但却织的有模有样。

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尺寸计算,小小年纪的潘锐彬理得清清楚楚。

但一个男孩子织毛衣,没有引来赞叹,反而被人说没什么用,一个阿姨更是直言不讳:“一个男孩子干吗学这个啊?”

母亲却不以为然,反而觉得技多不压身,她认为男孩子可以织毛衣,在找女朋友这方面,会织围巾、衣服也算是一个加分项。

不过母亲从没想过,潘锐彬会把织毛衣当成一个事业。

起初,潘锐彬也只是将织毛衣当成一个爱好,他还是按部就班的读完了高中,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了一个不错的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一家外贸公司担任翻译,工作轻松,还能拿高薪,可以说很有前途。

但潘锐彬却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无趣,他也不想呆在大城市。

大城市用来承载身体,故乡用来装载灵魂,他总是想起小时候,一群阿姨在院子里织毛衣的情景。

思前想后,他决定创业,也准备找个机会回到家乡。

决定创业,辞职回乡

起初,潘锐彬没有盲目辞职,而是先开了一个网店,将自己织的一些毛衣、围巾挂在了上面。

那段时间,潘锐彬除了工作,就是织东西,晚上还要拍照片,打理网店,忙的不可开交。

但出乎意料的是,没多久,他的一条围巾就被拍了下来。

信息来源:央视网,链接已附文末

他很清楚的记着,那一单卖了25元,或许远比不上他的付出,但这一单是对他事业的认可,潘锐彬觉得自己能坚持下去。

之后,订单逐渐多了起来,潘锐彬有些分身乏术,于是他决定辞职创业。

当潘锐彬把想法告诉父母后,本以为母亲会很高兴,不曾想迎来的却是坚决的反对声。

一来手工行业逐渐没落,创业前景犹未可知,二来一个大男人成天织毛衣,会被人说三道四,将来还可能影响找媳妇儿。

其实早在90年代末期,潘锐彬的母亲就已经闲了下来,生意愈发惨淡。

那时候织造业发展迅猛,机器织出来的毛衣款式多、花样新奇,成为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相比起来,手工毛衣款式老旧,织造工期长,已然跟不上潮流。

而且不知从何时起,孩子的童年没有了手工织物,取而代之的是买来的各种儿童服装。

这些服装款式精美,而且不乏大牌,穿出去很有面子。

潘锐彬却告诉父母,手工织物是自己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那一根根毛线,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从明亮的红色到柔和的蓝色,每一根线都是母亲用心挑选的。

在他记忆里,帮母亲缠毛线的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他觉得,手工业没有没落,只是没有找到喜欢它的人群。

就这样,他成功说服父母,回到家乡开始准备织毛衣创业。

艰苦创业,终获成功

回家后,潘锐彬把自己的卧室改成了工作室。

虽然条件简陋,但创业初期,他觉得有地方,还不用成本,就很不错了。

一台电脑、几斤毛线,主力织造师就是自己和妈妈,另外还有一些阿姨帮工。

为了保证毛衣的款式,设计图都由潘锐彬操刀,他负责设计好产品,阿姨按照设计稿进行织绣。

刚开始,订单有了一些增长,但时间久了,潘锐彬发现了问题。

阿姨们的织工参差不齐,所以需要不断返工,大大耽误了客户的时间,导致网点口碑受损,生意变得惨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潘锐彬对阿姨进行了统一的培训,保证了技术水平。

同时,为了打破传统毛衣带给人的“土”印象,潘锐彬平日特别关注各种时尚资讯,学习国际大牌服装的配色和时尚元素。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链接已附文末

在设计上,他将这些东西融合进手工织物中,创造出了新奇、精美的毛衣、围巾。

随着时间的推移,潘锐彬的毛衣越来越好,一件精品甚至要用2000多种针法,配色超过100种。

订单越来越多的同时,潘锐彬也火到了网上,一条用面条织毛衣的视频更是让他收获无数点赞。

倾注心血的毛衣,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一些普通的能卖上千元,精品更是能卖到五千元。

潘锐彬还先后上了两次央视,成为了人人口中羡慕的“织男”。

从潘锐彬的成功来看,职业不分男女,也不分贵贱。

男人也可以有一双巧手,做一些细工慢活。女人也可以运筹帷幄,顶起家庭半边天。

在追梦的路上,不问性别,唯有一往无前,方能披荆斩棘,迎来成功的曙光。

希望我们都能像潘锐彬一样,“择一事,终一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断前进。

信息来源:新华报业网,链接已附文末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与参考:

1.央视网:《选手潘锐彬的精彩表现》

https://tv.cctv.cn/2019/03/11/VIDE12rJqi5DZAwieLXKw7ze190311.shtml

2.中国新闻网:《广东小伙辞职织毛衣创业走红 网友:想起小时候》

https://www.chinanews.com/sh/2019/10-09/8973927.shtml

3.农村青年杂志:《潘锐彬:从外企白领变身网红“毛衣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858148620878239&wfr=spider&for=pc

4.新华报业网:《火了!大男孩辞去翻译工作织毛衣,网友:想起小时候妈妈牌毛衣》

http://jres2023.xhby.net/index/201910/t20191008_6358291.shtml?from=groupmessage

0 阅读:0

沐语纪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