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将发展农业看作是国家经济命脉,商业发展则被抑制。不过在西汉,“国家首席财务官”桑弘羊不仅大兴工商业,而且开创了“官营”先河。桑弘羊,因为在财会上独特的能力,年少拜官,而后担任“国家首席财务官”。为了解决汉武帝南征北战的资金问题,他大刀阔斧施行“官营”政策,其中盐铁、铸币、酒品等重大行业的国有化经营,使西汉的工商业空前繁荣、国库充盈、国力雄厚。
年少拜官
桑弘羊,出生在商贾辈出之地——洛阳,独特的家乡环境对他的经济思想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以致于他担任“国家CFO”后非常注重商业发展。而在父辈的熏陶和启蒙教育下,他从小就对数学和商业表现出了独特天赋,还帮助家里做一些理财。当时计算数据,人们都采用筹码(竹子制成,用来进行运算),但桑弘羊可以心算,因此闻名于洛阳。汉武帝听说后,就给他授予了侍中官职,召到宫中工作,此时他才十三岁。
后来由于善于计算经济问题,桑弘羊参与了武帝实施的盐铁官营规划(国家垄断盐铁生产),负责财会和言利工作。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武帝的赏识。武帝逐步对桑弘羊委以重任。在武帝的大力支持下,他先后推动了商业税、商惩制度、租地于民、国控物资等经济政策,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国库充盈起来。为了巩固边防,还实行了军屯政策,让边关的将士和百姓一边从事农业正常生产,一边保卫边疆,为保证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发挥出了安置流民、开发西北边疆、减少军费开支和巩固边防的重要作用。再加上盐铁的收益,有力地支援了汉武帝的征伐之战。
大兴官营
桑弘羊在财政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得到了汉武帝认可,官职也是接连升迁,最后坐上了财政大臣的宝座。在他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二十几年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工商富国”的思想。历史上,桑弘羊也是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他曾提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等言论,主要就是阐述自己的重商观点。他还认为农业固然重要,但工商业同样是财富主要来源,甚至指出工商业的发展还将带动农业发展。所以,从国家角度出发,他制定的经济举措,也都围绕他的这一观点,但不是对商业有倾向性或者加以保护。
他的思想都是从国家财政角度来考虑的,具体对盐、铁、酒进行国家垄断,实行行业专卖,以此让政府获得高额利润;推行均输平准,调节商品流通,来平抑市场价格,以防商贾囤积居奇,破坏市场经济,他已经运用市场价值规律稳定物价了。这些措施强有力地打击了商人们的势力,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最重要的是增加了财政收入,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虽然商业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但它作为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却带动和刺激其他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间接有助于创造财富,期间商业利润的垄断,对国家来说更是包揽了财富。
改革币制
秦朝统一货币后,汉朝直接承用了,主要的流通货币就是黄金和铜钱,当时称为“半两”。因为常年征战,汉朝初期经济不景气,国家对铸钱就实行了放任自由的政策。虽然对经济恢复有了促进作用,但更引起了币值混乱的问题。 后来,政府直接撤除了禁止私人铸钱的命令,加剧了盗铸钱的风气盛行,结果反倒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割据势力,他们借此迅速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和王朝争高下。汉武帝后,加紧整顿财政,以防割据势力壮大,制造了皮币、白金 ( 银、锡作的合金币 )、三铢钱三种货币,可收效不佳,形势已经不再受政府控制。
元鼎四年 ( 前 113 年 ),为了彻底拯救经济,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等人的进谏,禁止郡国和民间铸钱,由政府指定部门分别负责鼓铸、刻范和原料,同时彻底废除过去铸造的一切钱币,而指定全国唯一通行的货币为新铸的五铢钱(三官钱)。
这次币制改革切实可行,很快解决了私铸铜钱、币制混乱的问题,不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稳定了市场和流通,起到了巩固西汉统治的作用。币制改革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政府的首创,它最终将汉朝的币制稳定下来,还一直流通至隋朝七百余年而不废,这都归功于桑弘羊非常有远见的经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