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445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这篇科普分享中医对导致痛风的病因分析,和痛风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的病机特点,以及治疗策略。
痛风疾病发展到今天,中医认为属于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是脾肾两虚,标志是痰瘀浊瘀痹阻骨节。
正如国医大师路志正说的那样,痛风,起于脾胃,痛在下肢,终于肝肾。
脾主运化,肾主气化,脾肾为人体先后天之本。
痛风之所以会发生,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养,从而导致脾肾两虚,水液运化输布和蒸腾气化能力下降,内生痰湿,流注筋骨、关节,痹阻经络。
体虚,再遇到外界诸邪侵袭,或情志不畅,或劳烦困顿,或饮食不节,则经脉痹阻更加严重,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痛风。
痛风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主要病机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痛风急性期,多以湿热内蕴为主,湿热互结于四肢关节,痹阻经脉影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而痛风间歇期,痛风关节症状消失,湿热重缓解,但体内清浊代谢乱,表现为尿酸高。痰湿缠绵难化,痰湿郁久化热,痰湿热胶着称浊毒,这会进一步损伤脾肾,让脾肾更虚,升清降浊功能更差,营卫失调。
因为失调,会导致白天卫气不能温煦肌肉,充养肌肤,所以关节会肿胀僵硬,活动不利。营气夜不能濡养筋骨,通利关节,所以痛风症状夜里更加严重,疼痛难忍,如虎噬。
痛风慢性期,反复发作,脾肾阳虚,浊瘀痹阻,发展为难治性痛风痛风反复发作,到了痛风慢性期,主要表现正虚邪恋,且以正虚为主。正虚以脾肾阳虚为主,浊邪寒化成瘀,浊瘀痹阻骨节,长出痛风石。
痛风反复发作,痰湿痹阻脏腑,正虚耗伤阳气,脾肾阳虚则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气血运行,痰湿浊瘀停留在筋骨关节,导致关节屈伸不利,肿大畸形,甚至变形,行成痛风石经久难消,疼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
具体怎么治?明天的科普继续分享,欢迎关注后订阅。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有尿酸高、痛风或其他代谢病,甚或口腔黏膜问题,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