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瓦格纳兵变失败的原因?普京早留了一手,俄军最大赢家浮现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5-04-14 04:18:16
引言

兵变那天,普里戈任带着几百人,嚷着要“讨个公道”,结果刚杀出个通州,莫斯科就急召开“高层饭局”。

你说这事儿像不像“皇帝的新衣”?可别笑,背后这场博弈,藏着普京的冷静算计和俄军内部的权力洗牌。

“24小时冲进莫斯科”:这不是兵变,是“演武”!

2023年6月24日,瓦格纳集团带着坦克和卡车,从乌克兰卢甘斯克方向,突然拐上了M-4高速公路,直奔俄罗斯内地。普里戈任在俄乌战场上打出名号,此刻却反戈一击,矛头直指国防部。

这可不是一支临时拼凑的小股力量。

瓦格纳在巴赫穆特战役中打出赫赫战功,普里戈任曾言之凿凿:“我们是拿命在前线换回胜利,却换不来一颗子弹的支援。”

从5月下旬起,他就不断在社交媒体发视频,矛头直指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和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直言“他们在故意不给弹药”。

6月10日,俄国防部颁布命令,要求所有志愿部队必须在7月1日前签署合同,正式归编。这条“军令”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普里戈任直接撂狠话,称这等同于“吞并瓦格纳”。

6月23日深夜,瓦格纳突然“转场”,宣布“对腐败将领清算”,并声称其指挥部在“遭遇导弹袭击”,有人伤亡。这一声明,就是兵变的起手式。

接下来是戏剧性的24小时。6月24日上午8点,瓦格纳已“接管”顿河畔罗斯托夫南部军区指挥部,车臣“卡德罗夫武装”被调往增援。与此同时,俄国境内“进入反恐状态”,莫斯科的快闪店关了,红场封了,直升机在市区盘旋。

但是,兵变走到了中午就开始“变味”。一枪未响,普京在电视上发表演讲,称这是“背后捅刀”,是“叛国”行为,然而士兵没有响应号召“上前线捉拿”。

直到当日晚间,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出场,宣布瓦格纳撤军,“危机化解”。兵变就这样戛然而止,走完整个流程仅24小时。

这一整场兵变,从军事层面看,没有攻下任何关键城防,没有与俄正规军交战,没有展开阵地战。瓦格纳冲进罗斯托夫的方式,更像是一次“实兵演练”。要真是叛乱,怎么能如此“有礼有节”?兵变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牌局?

“兵变没赢,官位换人”:普京手里的王牌终于翻开了

事后第二天,俄方没急着“秋后算账”,而是选择“宴请功臣”。直到7月10日,克里姆林宫才突然爆料:6月29日,普京曾与35名瓦格纳高级指挥官密谈了3小时,普里戈任本人也到场。

这场会议的关键在于:普京并没有直接解散瓦格纳,也没有把兵变当作政变处理,而是试图“分而治之”。

会后第二天(6月30日),普京正式任命一位“白发”军官接手瓦格纳军务,与国防部对接。

这位神秘人物名叫安德烈·特罗舍夫,是俄国退役上校、特种部队老兵,参与过车臣战争和叙利亚行动。他并非瓦格纳新面孔,而是最初的核心管理人之一。

这步棋意义重大,等于是把瓦格纳从“普里戈任个人军队”变成了“国家管理资产”。

紧接着,瓦格纳的士兵被分三路安排:一批直接签约加入俄军;一批调往白俄罗斯;还有一部分,则继续留在海外行动,特别是非洲中部、中东叙利亚一带。普京甚至公开承诺:“他们的合同和待遇不会变,任务照样执行。”

而普里戈任本人则成了谜团:6月之后,多次被拍到往返莫斯科和明斯克。7月初,他现身圣彼得堡签署文件。他没有被逮捕,也没有失踪,只是失去了军权。

此举释放出三重信号:

普京没有一棍子打死瓦格纳,而是“拆解不毁灭”,把战斗力“收编进编制”;

兵变并未动摇普京地位,反而巩固了其“军中中介”的强势角色;

俄国防部成为最大赢家,正式收回此前“租借”的军事自主权。

而“白发”的上位,也标志着一个“战场技术官僚”开始替代“政治商人”在军事体系中的角色。兵变不是兵变,是一次“结构再造”。

兵变不是尾声,是序章:俄军手里拱出一张“非洲王牌”

瓦格纳被拆解后,有人以为这支部队就此烟消云散。其实不然,它不仅没死,还换了个“马甲”,继续在别处发光发热。

根据公开资料,瓦格纳的核心成员并未撤退回国,而是“外派”到了非洲中部的几个国家,尤其在马里、中非共和国、苏丹一带,行动频繁。这些地方是瓦格纳从2018年起就插旗的老地盘。

普里戈任曾在2023年年初高调放话:“瓦格纳在非洲不只是军事服务,是‘国家级外交工具’。”如今这话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兑现。

兵变结束仅两周,俄罗斯外交部便宣布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反恐合作,而瓦格纳的“合同角色”也得以保留,身份从“私兵”变成“特派外援”。

普京通过这次“局部拆弹”,重新定义了私人军事力量在国家体系中的位置——从前线打手,变成海外扩展触角。

而这些触角并非“无头行动”。“白发”特罗舍夫已出任瓦格纳集团在海外的常驻联络人,并由俄国防部统一调度。与此同时,俄军在本土进行战略部署调整,卡德罗夫武装、空降兵旅、远东集团军开始轮换进入前线。

更微妙的是,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赫迈米姆”,近期有新武器装备进驻,且频繁与瓦格纳留下来的小队联动。说明“表面兵变”,实际只是一次“资产重组”。

所以,真正的赢家不是普京个人,也不是国防部,而是俄罗斯军政系统中那股“灵活务实”的官僚派系。他们看准时机,以最小代价拿下最棘手的“私人军事公司”,还顺势扩大了地缘影响。

瓦格纳兵变,不是结局,是工具转型的开端。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正从传统国防向外包合作模式发展,普京用这一局棋,不动声色地完成了“用市场逻辑改造战争工具”的试验。

参考资料:

瓦格纳“兵变”未遂,俄罗斯如何“坏事变好事”?.凤凰网.2023-06-28

瓦格纳终被“收编”,一日“兵变”到底图啥?.观察者网.2023-06-25

“洗牌”瓦格纳:兵变后30天发生了什么?.南方网.2023-07-26

0 阅读:0
德闲说历史故事

德闲说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