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松骨峰血战背后:团长范天恩私自率部赶入战场,却永载史册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5-04-14 04:34:55
引言

别的团长讲纪律,范天恩讲“赶大仗”;别人等命令,他靠地图和指北针“追着主力跑”;别人接到命令才动身,他早就在山沟里埋了装备,全团轻装开干了。

这不是擅离职守?抢功上瘾?非也,而那场他“擅作主张”的私自参战,最终在松骨峰打成了志愿军最燃的战史名场面。

“说好不打的,结果你抢先上了”——范天恩这波操作有点狠!

1950年11月25日,朝鲜战场进入了第二次战役的决战阶段,志愿军38军接到总攻命令,目标是德川,歼灭南朝鲜第7师。

而此时的112师335团,不在主攻序列,也不在参战名册——团长范天恩却做了个惊人决定。范天恩本是38军军部作战科长,作战素养极高,火线调任112师335团团长没多久。

抗美援朝的决策下来之后,他的新婚妻子还未从军中调动手续中回过神来,他就带着一支两千余人的团,扛起冲锋大旗,义无反顾奔赴一线。

可这次,在朝鲜他不只是“请战”,还曾经在无法联系到上级脱离指挥链的情况下,带团开跑!

当时335团刚刚打完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服从上级的命令撤下来之后,在华坪站休息,此地距德川超过100公里。

团部电台损坏,与上级失联。在得知38军的消息后,本可原地待命,范天恩却认为不能错过“大仗”,当晚便下达命令全团轻装出发,所有非必要装备封存在山沟,仅带战斗器械前进。

部队兵分数列,按地形绕行,仅靠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北针作为“导航”,穿越冰封山林。两夜未眠,335团抵达一个临近德川的小山村,前锋抓获数名南朝鲜俘虏,得知战斗已结束。

此地距离德川仅剩十余公里。范天恩立即调派参谋前出侦察,结果查明38军主力正在前往嘎日岭方向。

那一刻,范天恩没有迟疑,放弃短暂休整,立即组织全团向嘎日岭方向突进。此时他仍未与师部取得联系,也未收到任何调令。

11月27日凌晨,335团抵达嘎日岭,与38军主力会合。就在师部一筹莫展、人力空虚之际,范天恩递交请战电报,这才让112师师长杨大易惊讶得几乎把帽子扔了。

原来这位“疯团长”已经提前到了前线,还喊着要“打仗”!这一举,瞬间从“擅离职守”变成“神兵天降”,也为后续的松骨峰阻击,埋下了最关键的一子。

一个连挡一军?是他们真敢打!

时间来到1950年11月28日凌晨,松骨峰西北侧,3连被派遣前出阵地,为335团先头营抢占制高点。这是支全团最能打的连队——3连,官兵多为在国内战场浴血的老兵,号称“长江英雄连”。

天未亮,3连完成登顶,刚布防完毕,美军第2师主力从药水洞方向沿公路推进,规模超过千人,随行配有坦克、汽车、装甲车。

敌军刚一露头,8班机枪手杨文明果断开火,击中敌首辆汽车,迅速制造混乱。排长王建侯率5人斜插上公路,用火箭筒打穿敌方装甲,同时引爆汽车燃料,引发公路堵塞。

与此同时,爆破组精确引爆第二辆坦克,正中油箱,美军陷入爆炸火海。第一次攻击,美军被阻断。

因此,第二次冲击,美军调用了空中支援。整整一个上午,敌方出动战机十余架次,对松骨峰阵地进行轮番轰炸。弹片、汽油弹、炮弹将整座山头变成焦土,草木不存、岩石粉碎。

此刻,3连左翼1连、右翼2连立即上刺刀,左右夹击,三线齐攻。进行至第四次交锋,美军增兵,发动集团冲锋,火力呈碾压态势。

机枪手李玉民连续开火至枪管烧弯,取步枪继续战斗,大腿中弹后用手榴弹塞入裤脚止血继续拼刺。

前线情势紧急,范天恩到一线协调全营部署,兵力分布采用“口袋阵”方式,以打巷战方式守山顶。每个战壕仅留两人,其余人员编入流动小组,轮番投入。

到下午3点,美军发起第五次集群冲锋,兵力超过1500人次,企图一举夺山。此时,3连剩余不足40人。

指导员杨少成子弹打光,赤手持刺刀跃出掩体,孤身一人冲入敌群,在最后被包围时引爆怀中手榴弹。

戴如义组织残部7人固守山头,战至弹尽粮绝,最后七人端着刺刀、赤膊上阵,与敌肉搏至黄昏时分。而他们对面,是数百名已被打崩心理防线的美军。

在松骨峰的死战中,335团打退了敌军五次冲击,阵地仍在。这一连700余人,战后统计,最终生还不到三十人。

人家开四辆车跑了,他派两连赤脚追一天!

松骨峰激战正酣,战况胶着。正在后方指挥的军长梁兴初接到报告:有四辆美军炮车趁乱从335团防区突围南逃,正向龙源里方向撤退。

梁兴初直接打电话给范天恩,命令道:“给我追回来,一个不能跑!”

这时,335团刚经历一整日鏖战,部队极度疲劳。但范天恩没有犹豫,立刻从3营中抽调两个连,编为追击队,向炮车逃逸方向追击。

敌人有四个轮子、带动力,335团官兵全靠两条腿。但战士们不惧困难,沿山间便道日夜兼程奔袭近70公里。

队伍携带干粮极少,行进中靠山泉充饥,雨雪交加,湿滑泥泞,不少人脚底磨出血泡。行至第二天下午,追击队终于在龙源里东南方向小路上发现目标。

敌炮车陷入泥潭,几名美军正试图徒步逃离。335团指战员果断分组包围,利用地形突袭将四辆炮车全部缴获,随车美军无一生还。

这场追击作战未动用坦克、未有增援,仅靠两百余人和双脚,实实在在完成“一个不许逃”的硬指标。

这场小战术,是整个第二次战役中最“务实”的一击:没有排场,没有通电,却展示出志愿军部队执行力、纪律性和战斗意志。

这就是335团,主攻时能咬牙死守,追击时能千里奔袭。那场“私自赶场”的决定,不但没出乱子,反而成了这场大捷的关键节点。

参考资料:

松骨峰阻击战.民间传奇故事.2022

松骨峰为证:谁是最可爱的人.党员文摘.2020

0 阅读:0
德闲说历史故事

德闲说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