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美国通过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通过高关税将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压低,试图抢走中国的钱,甚至以此谋取更大的贸易优势。
然而,中国并不坐以待毙,通过一系列反制政策,中国不仅迎难而上,反而有条不紊地抢占了美国的“软肋”,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和科技领域上,以其独特的战略布局,逐步赢回了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
究竟谁能在这场博弈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今天我们就一探究竟,看看这场中美经济较量背后的深层次策略——美国抢中国的钱,而中国则通过高明的策略开始“抢”美国的人。
美国的“关税大棒”——是谁在背后操控?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谓“雄心勃勃”。
自2018年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力度,从最初的10%逐步上调至2025年达到高达104%的关税税率。

这一系列关税举措意在削弱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通过提高中国商品的进口成本,迫使中国调整其对美贸易结构,以此试图改变贸易不平衡局面。
然而,事实却并未如美国所愿。尽管美国制造商和消费者面对的商品成本大幅攀升,但实际效果却出乎意料。
数据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消费支出大幅下滑,特别是在电子产品、日用消费品和高科技领域的价格上涨,使得美国的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在美国“保护本土产业”的名义下,实际上却伤害了最基础的消费者群体。
此外,全球供应链的变化也给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关税增加导致企业不得不调整生产线,而在新兴市场如越南、墨西哥等国家的生产成本往往比中国高,这使得美国的制造业难以迅速恢复生产力。

一方面,美国的关税政策导致其国内制造业成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许多行业已经开始向更低成本的国家转移生产,美国的产业基础并未得到有效恢复。
中国的反击:离境退税政策的“悄然反转”面对美国的经济打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其中最为亮眼的便是“即买即退”离境退税政策的全国推广。

2025年4月8日,中国正式宣布将这一政策从多个试点城市扩展至全国。
通过这一政策,外国游客在中国购买商品后可以当场领取等额退税款,大大降低了商品的实际价格,让外国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为便利和直接的购物体验。
这种策略有多高明?通过这种“即买即退”的方式,中国巧妙地利用了全球经济的规则,不仅提高了自己市场的吸引力,还能通过促进外国游客的消费,间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举例来说,广州在试点期间的首批退税商店就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这些游客在购物后,迅速拿到现金退税,使得他们的购物支出得到了实质性降低。
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这不仅是一项优惠,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购物机会。
而且,通过这一政策,外国游客的消费将会留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更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政策的影响远超预期,甚至有可能带动新型的全球贸易链。有网民表示,这种模式可能催生“中国采购—个人携带—美国转售”的新型商业模式。
也就是说,外国游客可能会在中国购买商品,然后以更高的价格转售到美国等市场,从中获利。中国的这一战略,不动声色却十分有效,直接回应了美国通过关税造成的经济压力。

关税只是“开胃菜”,真正的主菜是科技与人才的争夺。美国通过加大对中国的高科技限制,尤其是在半导体、5G、电动汽车等领域,试图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保持主导地位。
然而,中国并没有因为美国的打压而停下脚步,反而加大了在这些领域的投入与研发。

例如,在半导体领域,尽管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打压中国,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可谓进展迅速。
美国的“高科技战”不仅没有遏制住中国的崛起,反而加速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步伐。中国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加速了本土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科技反击策略逐渐浮现。中国不仅在半导体、5G等领域积极推进技术创新,还通过灵活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科技人才的加盟。
美国的高科技人才开始感受到压力,一部分选择移居到中国,这无疑为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美国的高科技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而中国则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技术研发,逐步走向全球科技的前沿。
不光是人才,连技术都成了中国抢占的“战略性资源”。美国可能意识到,单纯依赖关税壁垒和政治手段,最终却无法遏制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崛起。中国的高科技行业,将会在全球竞争中继续领跑。

鱼眼·观察丨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全国推广:以消费友好型政策突破美国关税壁垒.羊城派.2025-04-11
贸易战的“回旋镖”,击中美国中产.凤凰WEEKLY.2025-04-10
吃杂书的蝼蚁
问,看到我评论的基督徒。孔孟是否也基督?
吃杂书的蝼蚁
问,看见我评论的基督徒,孔孟是否也天使?
用户16xxx16
的
用户10xxx55
美国抢全世界的钱,中国就拉拢被美国欺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