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后,要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为缴费年限。
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多数地方是从1992年开始实施的,凡是在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具有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或是工作年限的职工,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1992年之前的工作年限要视同缴费年限,1992年到个人账户建立之前的缴费年限计算为实际缴费年限,虽然是实际缴费年限,但也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1992年之前能计算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主要是指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年限,参军入伍的年限,1992年之前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招工手续的县以上集体企业的职工。1992年之前国有企业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招工录用手续的劳动合同制职工,1992年之前的工作年限计算实际缴费年限,但个人账户建立前的缴费年限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1992年之后,在20214年9月30日之前,从机关事业单位调动到企业工作,或是从机关事业单位辞职到企业工作的人员,在企业工作后缴纳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限要视同缴费年限。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计算视同缴费年限的,主要包括这么几类人员。一是2014年9月之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编制内工作人员,包括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干部和职工;二是2014年9月之前,按照政策性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享有编制的退役军人;三是从国有企业调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1992年之前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还是企业职工的视同缴费年限,按照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缴费年限来划分,都是缴费年限,都是由国家承认的工龄转化而来的。视同缴费年限除了要计算基础养老金以外,还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由于视同缴费年限要计算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也要纳入平均缴费指数计算。视同缴费指数的高低,对养老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由于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指数的确定办法不同,于是就有了机关事业工作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和企业职工视同缴费年限有何不同的疑问。

在大家的认知当中,视同缴费大家都没有实际缴费,都是由工龄转化而来的,所以视同缴费指数应该大家一个样,视同缴费指数期间享受一样的待遇。但在实际中,其实有视同的缴费的人,在视同缴费期间就存在差别。
比如在国有企业中,有的是一般职工i,有的是管理人员,有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级别、各种待遇都不一样;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在视同缴费年限期间,有的是普通科员,有的人是科级干部、处级干部,有的是中级职称,有的是高级职称,工资级别和行政级别也是不一样的。
这些差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就已经存在,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后,实际缴费基数中也体现了这种差别,在确定视同缴费指数的办法中也要体现这种差别。再加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1992年就开始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是2014年10月才开始实施,出现了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的单位视同缴费指数确定办法不同是正常的。
企业职工的视同缴费指数确定办法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地方,对于1992年之前的视同缴费指数全部按按照1.0来计算,1992年到1996年个人账户建立期间,按照实际缴费指数计算;有的地方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实际缴费指数的平均指数计算,比如四川、重庆等地。
机关事业单位是按照退休前的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岗位等级来确定,包括了岗位指数、级别或是薪级指数、退休补贴指数等。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办法全国基本上是统一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办法也是统一的,但由于视同缴费年限比较长,过渡性养老金比较高。

视同缴费指数的高低涉及到过渡性养老金的高低。在企业职工中,视同缴费指数是按照实际缴费指数确定,对于后期缴费指数高的人就有利。比如同样是企业职工,高级管理人员是按照300%缴纳养老保险,那么视同缴费指数也是3.0,平均缴费指数也可能达到3.0。
相反,如果也有比较长的视同缴费年限,假如后期实际缴费指数只有0.6,视同缴费指数也只有0.6,不管是基础养老金还是过渡性养老金都会吃亏。为了弥补这种情况出现的差异,四川、重庆等地,过渡性养老金计算都是采取用养老金计发基数和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平均值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综上所述,按照以上介绍的情况,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的视同缴费年限,都是由国家承认的工龄转化而来的,都要计算缴费年限,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在确定视同缴费指数的办法、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办法不同,视同缴费年限实际获取的价值是有差别的。
月夜.舟
但凡有对比…就别和亲生的比……
春梦了无痕
身份不同,标准不一样
用户15xxx90
信吗
清晨
一年是上13个月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