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书打卡#原材料成本是销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及2016年12月31日,原材料成本分占收入的58.2%及58.6%
Nexteer的原材料包括:

1) 电气部件,特别是控制器、电机和传感器;2)机加工部件,包括铸件、锻件、轴承、冲压件;3.商品购买。大宗商品的购买成本受到全球经济状况的显著影响。影响材料成本的主要大宗商品是钢铁和稀土材料,且受不可控制的经济因素影响价格。

上游供应商较为分散,2017年底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比重为8%,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比31%,且不存在特定供应商依赖。
研究到这里,它的钱都花到哪里去已经确定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它的收入从哪儿来,护城河是什么?
答案:绑定下游。

耐世特的下游,是整车制造厂商,且集中度较高,其中最大的客户为其老东家通用汽车(GM.N)
通用汽车采用‘“ just-in-time”(极速供应链)生产模式,这个模式,是根据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升级得来,对供应商的要求非常苛刻
但同时,与供应商的绑定也更深,据通用年报中披露,一旦供应商的供应出现问题,其将面临停产的问题

2010-2012年上市前三年,通用的采购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0.4%、50.6%、52.3%
截至2017年底,通用的比重降低,但是仍然达到了43%,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风险提示:大客户占比高)
根据中信证券整理的数据,2017年耐世特基石车型销量为1117万,相比2016年的1133万辆,同比下降1.4%

其中主要客户通用、PSA和上汽通用五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在长安、东风、比亚迪等品牌的占有率仍较低。
2017年耐世特新增了广汽、比亚迪、雷诺三个整车客户;2018年上半年,新增Maruti Suzuki(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此处,可以看出,耐世特的发展重点为向国产车以及亚太地区进一步渗透

说完了客户结构,我们再来看看出货产品的结构和订单情况:
2018年6月30日,耐世特已获授合约项下所有已签约但尚未交付的产品,价值相较于2017年12月31日239亿美元增长4.2%至约249亿美元(包括已签约业务订单量、已签约业务金额或已签约业务)。
注意,耐世特的产品,需要预定。其在手订单,需要24至30个月的投产时间,因此,在手订单可作为先行指标来判断未来的收入构成情况。

2018年上半年,EPS的销量占总销售比为64.53%,EPS的在手订单占总订单的比为71%
我们通过观察2014年至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在手订单,和实际销售构成的趋势,来进一步验证在手订单的先行性
可见,耐世特的EPS系统仍然是这一阶段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未来渗透度会继续。

看到这里,还有一个思考题,耐世特的订单是可持续的吗?
预知后续,且听下回分解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