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及下辖的几个县,改回古称,会不会提高旅游经济和知名度?

熙来攘去世界 2025-03-22 04:31:11

通化市,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通化市及其下辖的县区在历史上曾有过多个古称,这些古称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变迁,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通化市及下辖县区古称的详细介绍。通化市及下辖县区的古称及相关历史信息如下:

通化市

• 古称:东边。

• 历史信息:远古时代通化地域已有人类生存,西周初为肃慎之南界。东周时为燕国辽东郡属地,秦初属辽东郡,大一统后属“卫氏朝鲜”辖境。汉武帝元封三年,通化属幽州刺史部玄菟郡上殷台县。汉元帝建昭二年,扶余贵族朱蒙率卒攻占玄菟郡高句丽县,更国号为高句丽,通化成为其控制之地。唐贞观十八年,太宗诏谕天下讨伐高句丽,公元668年灭高句丽政权,通化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管辖。契丹天显元年,契丹灭渤海,更名东丹国,通化属之。元中统二年,于辽东设“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通化属之,至元二十四年,置辽阳行省,通化属辽阳行省辽阳路婆娑府。明永乐七年,增设奴尔干都司,通化属奴尔干都司建州卫。清顺治十四年,置奉天府,通化为奉天府管辖,光绪三年设治,始称“通化”。

通化县

• 古称:无明确独立古称,历史上长期与通化地区整体称呼相关。

• 历史信息: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周秦以前肃慎人在此活动,西周初为肃慎南界,周宣王时为韩侯领地,韩侯失国后并入“箕子朝鲜”。秦初属辽东郡,统一后属“卫氏朝鲜”辖境。汉元封三年设玄菟郡,通化县为幽州刺史部玄菟郡上殷台县。唐总章元年设哥勿州都督府。清光绪三年始称“通化”。

集安市

• 古称:汉初称不尔县,治所不耐城;东汉后期称丸都县;渤海时期称桓都县等。

• 历史信息:夏、商之时,属冀青二州,舜分青为营,此地转营州属。周武王灭商后,转属燕之辽东郡,燕国置二龙湖古城、真番障塞管辖。秦统一后,属秦辽东郡。汉初设不尔县,汉武帝元封三年,不耐城属玄菟郡高句丽县管理。汉平帝元始三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即不耐城),集安成为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425年。王莽新朝期间,贬高句丽县为下句丽县。东汉后期改设丸都县。晋武帝泰始十年,隶属玄菟郡高句丽县。公元427年,高句丽迁都平壤,今集安为高句丽别都,仍名国内。唐乾封元年,唐收复集安,在今集安辖域岭前、岭后分设国内、苍岩二州,公元668年,高句丽亡,在集安改设哥勿州,境内地区设丸都县。武周圣历元年,“震国”建立,哥勿州暨丸都县渐入其境,渤海于今集安设正州,后改为渌州,又改为桓都县,渤海强盛时期,设西京鸭绿府,今集安改设桓州。公元918年,建立“定安国”,今集安仍为桓州,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集安为桓州,属辽属县,开泰六年,属东京道辽阳府。公元1125年,金太祖灭辽,桓州转归东京路婆速府管辖。公元1233年,蒙古军灭金,桓州归蒙古所辖,中统二年,属“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元至元二十四年,属辽阳路东宁府。明洪武十年,归东宁府,明永乐七年,隶属建州卫,为鸭渌江部,明万历四十四年,属建州女真满州部。清顺治元年,归吉林将军管辖,军事、行政由盛京将军指挥,顺治十四年,属奉天府尹、奉天巡抚管理,康熙九年,被列入封禁范围,光绪三年,岭前属桓仁县,岭后属通化县,光绪二十八年,置辑安县。1965年更名为集安县,1988年撤县设市,设立县级集安市。

辉南县

• 古称:无明确独特古称。

• 历史信息: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周初属肃慎,后为秽貊、高句丽等民族活动区域。秦汉时期,属玄菟郡。唐朝属渤海国。辽代属东京道。金代属东京路。元代属辽阳行省。明代属奴尔干都司。清朝康熙年间,为封禁之地,光绪年间设治。

柳河县

• 古称:无明确独立古称。

• 历史信息:柳河地域开发较早,周秦时期,为肃慎族居住地。汉代,属玄菟郡。唐朝,属渤海国。辽代,属东京道。金代,属咸平路。元代,属辽阳行省。明代,属奴尔干都司。清光绪三年,通化设治后,柳河属通化县,光绪二十八年,析通化县柳树河子一带置柳河县。

总体而言,通化市及下辖县区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名称和归属虽不断变化,但始终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多个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以及不同政权的更迭与演变。这些古称及历史信息,为研究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0 阅读:10
熙来攘去世界

熙来攘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