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是否可以停药?医生是这样判断的

白影梅的笔记 2024-04-02 03:52:35
我们都清楚,精神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可能伴随的羞耻感,也让很多患者渴望早日停药,但精神科医生会建议患者坚持服药,那么,究竟何时可以停药?医生又是如何判断我们“治好了”呢? 服药时长如何确定? 精神疾病要“完全治好”,需让患者按照临床上的经验,进行足够量、足够疗程的药物治疗,直到临床上认定的“病好了”的标准,足量、足疗程的干预,也就是“整个治病过程的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和平稳期。 全病程治疗分为哪几个阶段? 急性发作期 急性发作期是指疾病的发作阶段,此时期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环境、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可根据病情情况,选择单一种或联合使用方法,其治疗目标在于全力缓解精神症状,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预防危险事件发生。 方式: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帮助,这种当面诊治并非普通的交谈,它有着不少精神检查的方法和部分,有助于对疾病进行分类,明确疾病的性质(如轻型或重型),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而制定后续的检查和应对计划,因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干预方案和治疗地点也会有所不同。 告知:精神疾病是由于大脑功能出现异常,与躯体疾病相同,属于健康问题,与思想道德和品质毫无关系,绝非所谓的妖魔附体。一定要科学的力量,避免因忌讳而不就医,也不要将导致疾病的原因误认为是疾病的全部,早期的干预对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恢复阶段 经过急性发作期的应对,精神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疾病便开始进入恢复阶段。这容易给人一种疾病已经痊愈的错觉,让患者产生是否可以停止用药的疑问。然而,实际上,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仅仅是对症状的控制,疾病并未消失或清除,为了在短期内防止疾病反弹,还需要接受巩固期的治疗,其目的是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并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 做法:继续采用急性发作期应对的有效剂量,定期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效果和不良反应来调整剂量。 提醒: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每个月按时复诊,避免产生粗心大意、不重视的念头,治疗措施要真正落实,有监督有检查,在遇到有压力的事情时,应及早进行干预,并且提供必要的支持,以降低复发的可能。 平稳时期 当疾病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就进入了稳定阶段,部分人群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这与疾病的种类、病情以及复发的次数有关,主要目的是预防疾病在出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提醒:大部分数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反复发作的可能性,巩固期和平稳期的治疗往往容易被忽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怎样判断“治好了”呢?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症状缓解的稳定性:会察看患者的症状是否长时间保持稳定,没有明显波动或复发情况。只有症状稳定缓解一段时间后,才会考虑患者是否达到康复状态。 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会关注患者能否重新投入生活,恢复正常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只有社会功能得到全面恢复,才会认为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复发风险的评估:在断定患者能否停药时,会评估患者的复发风险。对于高复发风险的患者,会建议延长用药时间以降低复发可能性。 要留意的是,一些患者或许因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次数较多、发病年龄较早、共病较多等因素,致使治疗具有较大难度,且复发风险偏高。对于这类患者,医生或许会提议延长服药的时间,用于预防疾病复发。 从“症状减轻”至“康复”,再到维持期间预防复发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我们按照专业的嘱咐持续用药。唯有当医生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综合判定停药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才能够考虑停药。所以,在停药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切不可自行决定停药,以免给治疗带来不良的影响。
2 阅读:1250
评论列表
  • 2024-05-29 16:27

    我精神分裂症复发了三次,药物的副作用感觉腰很累很累,理论上应该是没有希望了。有次无意中喝了些奶制品,感觉好了很多,从哪以后我每次吃药都用250毫升的纯牛奶送药,现在感觉很好。希望能帮到大家。

  • 2024-04-02 19:18

    下次不发了?总行吧?

  • 2024-05-18 16:22

    维生素和护肝片不能停,一个是隐形饥饿,一个是代谢问题,后面可以根据情况补充

  • 2024-04-29 11:01

    那个昨天晚上又搞啥幺蛾子了?

白影梅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