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因流感去世冲上热搜!医生提醒:面对流感,这4件事千万不要做

小王的备忘录 2025-02-04 05:26:35

今天,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台湾女星大S(徐熙媛)在春节期间与家人赴日本旅游,不幸患上流感,并发肺炎,虽经紧急救治,仍未能挽回生命,年仅48岁。据悉,大S在出国前就已经感觉到不舒服,但仍坚持前往,之后去医院确诊流感,只是开了药,也没有重视。直到半夜病情加重,被紧急送往医院,但为时已晚,最终也没能抢救过来。

这一噩耗让无数粉丝心碎,也为我们敲响了健康警钟。

其实,像大S这样,被流感夺走生命的悲剧时有发生。

2018年,北京一名32岁程序员因流感引发心肌炎,从发病到死亡仅72小时。2020年,杭州一位孕妇感染流感后发展为重症肺炎,胎儿未能保住。2023年初,上海一名12岁男孩因流感导致脑炎,留下终身残疾。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提醒我们:流感绝不是“大号感冒”,而是一场可能致命的健康危机。

一、流感和感冒: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1. 病原体不同: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引起,症状较轻,病程短。而流感多由流感病毒(甲型、乙型等)引发,传染性强,并发症多。而且流感病毒会直接攻击呼吸道黏膜,破坏免疫屏障,为细菌感染打开大门。

2. 症状差异:感冒以鼻塞、流涕、咽痛为主,发热少见或低热。而流感更像“全身被暴击”,常表现为突发高热(39℃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头痛等,呼吸道症状反而不明显。如果发烧超过3天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3. 并发症风险:普通感冒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流感真的可能“要命”,像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肺炎,若发生在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身上,就是致命的存在,另外还有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都可能直接要了患者的命。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流感死亡人数高达65万,其中80%以上死于并发症。

二、流感并发症:为什么肺炎最致命?

肺炎是流感最为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大多死于流感的患者都是因为并发肺炎而导致的。所以,得了流感,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1. 病毒性肺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击”

流感病毒侵入肺部后,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试图消灭病毒。但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反应会导致肺泡损伤,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表现为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胸片显示“白肺”等。

2. 细菌性肺炎:继发感染的“致命补刀”

流感病毒破坏呼吸道屏障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乘虚而入,会进一步导致混合感染,加重肺炎病情,严重可致呼吸衰竭,直接致死。如果出现退烧后再次高热、咳黄脓痰、血象升高等症状,必须立即干预。

3. 高危人群:这些人最易“中招”

虽说流感不如普通感冒好对付,但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来说,积极应对的话,问题也不大。怕就怕有些特殊人群会招架不住,像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儿童,以及伴有各种慢性病的患者、孕妇等,这些人群最易并发肺炎,需要高度警惕。

三、流感季的高危行为:这些事千万别做!

总之,流感非小病,一定要积极治疗,重视起来。另外,面对流感,还有很多常见的误区,可能会让患者误入歧途。提醒大家,以下高危行为,一定要远离!

1. 不注意休息,熬夜过劳

休息不足会让身体疲惫不堪,免疫系统难以全力对抗流感病毒。感染流感后,身体正处于与病毒的战斗中,若还过度劳累、熬夜,会使免疫力进一步下降,给病毒可乘之机,加重病情。比如有些上班族患病后仍连续加班,结果发热、咳嗽等症状愈发严重,病程也明显延长,甚至因此而带来严重的并发症。

2. 擅自大剂量用药

很多人在感染流感后求愈心切,自行加大药物剂量,或多种感冒药一起吃,认为这样能更快康复。但药物都有其安全剂量范围,超量服用不仅无法增强疗效,还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以常见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为例,过量服用会损伤肝脏,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衰竭。抗病毒药更是不能随意加量,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按规定剂量和疗程服用,才能既有效对抗病毒,又保障用药安全。

3. 置之不理,喜欢硬抗

一些人在感染流感后,秉持着 “小病不用管,扛扛就过去” 的想法,对流感症状选择忽视。但流感病毒不会因为人的“硬扛”就自行消失,反而会在体内不断繁殖、肆虐。初期可能只是轻微的发热、咳嗽,可若不及时干预,病情会迅速恶化,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

4. 乱用抗生素,迷信偏方

流感是病毒感染引起,而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对流感病毒毫无作用。部分患者一发热、咳嗽,就自行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会破坏体内正常菌群平衡,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难度会大大提高,而且还会降低免疫力。还有些人迷信民间偏方,“捂汗退烧”“醋熏消毒”等等,这些偏方往往没有科学依据,不仅延误病情,还可能加重病情。

四、科学防治:流感季的“保命指南”

最后,还是要讲一下面对流感时正确的干预措施,如果是轻症,可以居家处理,除了及时用药外,还需注意家庭护理。

1. 疫苗接种: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推荐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接种,保护期6-8个月。需要注意的是,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不能预防普通感冒。

2. 抗病毒治疗:确诊流感后,要抓住黄金治疗时间,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一般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可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风险。需要注意,用药需谨遵医嘱,不可擅自服用,即便症状缓解,也建议完成5天疗程。

3. 家庭护理:流感发热首选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慎用酒精擦身(可能引发寒战),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要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同时注意多喝水,多吃点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注意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等。

0 阅读:6
小王的备忘录

小王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