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老人糖尿病去世,生前坚持吃药,医生叹气:这2个习惯害了她

小王的记事本 2024-11-13 01:03:08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医生啊,您快说说,我家老伴一直按时吃药,怎么这病还越来越严重呢?”陈大叔焦急地盯着医生。

医生看了看他,轻轻叹了口气,满脸无奈地说:“陈大叔啊,您老伴的事儿,确实挺让人惋惜的。这糖尿病呢,不光是靠吃药就行,生活习惯可得注意啊!”

医生的话一出口,陈大叔的眉头就皱得更深了。

“您是说,她平时吃药还不够?”

“没错,光吃药不行。您看啊,胡大妈其实有两个很致命的习惯,这些个习惯让她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哎,有些事不注意就是大麻烦啊!”

胡大妈生前是个典型的“快活人”,开朗爱笑,一天三顿不落外加两顿零嘴。

她的饭量嘛,那真叫一个好!一碗米饭加一大碗热汤,胡大妈总能吃得津津有味,只要有点儿好吃的,她从不含糊,这样一来,她的血糖就总在高位徘徊。

但胡大妈有一个“原则”:“我吃了药嘛,吃点东西算啥!”

“医生都说了,吃药了不怕。”胡大妈常对她老伴陈大叔说。于是,她把这糖尿病药当成了“定心丸”,对待饮食也就更“豪放”了。

问题就在这里,医生解释,胡大妈这种心态就是最大的误区之一。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觉得既然吃药控制血糖了,生活里就可以“放飞自我”了,但殊不知,这种做法会让身体雪上加霜。

糖尿病控制的是整体的血糖波动,药物虽然能在短期内让血糖降下来,但它不能解决饮食带来的长久影响,就像医生解释的那样,药物只是辅助,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吃药就像是“打折扣的保险”,也就是说,它有一个限定的保质期和效力,不可能让你随心所欲地大吃大喝。

像胡大妈这种,每天都吃上几块甜点、夜宵的“硬菜”,就等于在给身体的负担加码。

这样下去,药物的效果不仅被“吃”掉了,反而导致她的胰岛功能越来越差。

医生提到,很多人往往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忽视了饮食的重要性,等病情恶化后才追悔莫及。

其实吧,糖尿病是个很狡猾的“对手”,控制它需要全方位的配合。

简单地说,药物负责“控制”,而饮食则负责“支撑”。

忽略饮食,就好像是拆了房子的地基,这房子说不定哪天就倒塌了。

胡大妈一边吃药一边大口吃饭,这种饮食习惯让她的血糖在药效还没到作用期时就飙升了,而药物在面对她的“盛宴”时,简直是“杯水车薪”。

不仅如此,医生还发现,胡大妈的运动量几乎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

医生接着说,运动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你看,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糖分,还能有效地增强胰岛的敏感性,让药物的效果更好。

胡大妈就偏偏不信这个邪,总觉得上了年纪就该好好休息,“人老了嘛,少动动省着点力气”,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成了医生最无奈的“伤疤”。

陈大叔听了医生的解释,一拍脑门,懊恼地说:“哎呀,我就说嘛,她吃饱了就坐着,晚上还要吃点零嘴,这不是成问题了嘛!”

医生微微点头,温和地补充:“确实是这样啊,很多糖尿病人都不愿意运动,觉得累了或者怕受伤,可这样长期下去,身体的机能退化得更快,对糖分的耐受能力更差,病情就更难控制。”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胰岛素的分泌更加有效,也帮助降低血糖。

运动的好处不仅仅在于体重控制,更是帮助糖尿病患者从根源上减轻对胰岛素的依赖。

即使只是散步,也能帮助消耗血糖,降低体内糖分的囤积。

胡大妈却总是推脱,甚至认为运动是一种“额外负担”,所以错失了这个宝贵的“自我疗法”。

“所以说,陈大叔啊,这生活习惯真是决定糖尿病发展的关键啊。光靠吃药不行,您以后也要多运动,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不被糖分‘包围’啊。”

医生的话让陈大叔彻底明白了,胡大妈不幸去世,其实并不是药物失效,而是她没有明白糖尿病的“对抗之道”。

糖尿病不是一场短期的战争,它是一种持久的“博弈”。要赢得这场博弈,不仅要依赖药物,更要改变生活方式。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陈潇潇.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慢性病学杂志,2022-05-15

3 阅读:669

小王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