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之战,张辽到底是怎么指挥,才能以800破10万的?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12-25 17:39:05

张辽在合肥以“八百破十万”,这是三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迹战役。

只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八百破十万”,都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的!

那么,张辽“八百破十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志在必得的孙权

215年,孙权率十万众围攻合肥。

合肥这个地方,孙权这辈子打过很多次。在此之前,208年,赤壁之战后他打过一次,后来,233年和234年,他又连续打过两次。

然而,只有215年这一次,孙权是真的志在必得。

208年,赤壁之战后,孙权亲率大军攻过一次合肥。

虽然那一次孙权出了多少兵力,史书记载不详,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东吴几乎所有的名将,当时都跟着周瑜在打江陵!

所以,那一次,孙权攻江陵,与张昭攻当涂,都是“打辅助”的,都是配合周瑜打江陵的。

原因很简单:如果不能夺取江陵,则长江之险依然是曹操与孙权“共之”,对当时的苏取暖来说,江陵的重要性大于合肥!

233年、234年,孙权又两次攻了合肥。

但是,当时,三国的阵线早已稳固,魏国的国防体系已经十分完善。孙权攻合肥主要是应诸葛亮之约“同时大举”。

原因同样很简单:当时吴蜀联合抗曹。诸葛亮希望孙权分担一下,孙权则希望“鼓励”诸葛亮吸引住魏军主力,自己好趁机有所得!

所以,从当时出兵的时间和作战积极性来看,孙权一直避免与魏军主力作战,而是希望魏军主力被诸葛亮吸引住的情况下,“偷一把”!

但是,215年这一次,孙权是“来真的”。

这一次,机会是特别好的。

曹操远征汉中!

现在,不需要“鼓励”谁了,曹军主力自己一头扎进了千里之外的崇山峻岭了!

而合肥前线,曹操只有乐进、张辽、李典的7000人把守。

因此,这一次,孙权卯足了劲,几乎所有的东吴名将全部跟着一起攻了出来!

合肥,志在必得!

曹公雄才

曹操在远征之前,对合肥的防御做了指示。

他让护军薛悌带了个盒子过来,上面写着“贼至乃发”,等东吴攻过来了就打开!

等到吴军来攻,薛悌打开盒子: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不得与战。

曹公的这一番操作,充分展现了他的雄才!

1、指出了胜负关键:士气战!

听到曹操的这个指示,“诸将皆疑”,大家都还在“消化”时,张辽已经看出了曹公的用意!

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三国志.张辽传》

大军在千里之外,指望不上的!全都要靠我们自己!

只有先趁敌人尚没有集结完毕,立刻发起逆击,“折其盛势,以安众心”,才能有坚守的条件!

“成败之机”,就在“折其盛势,以安众心”,先打一场士气战!

张辽,深刻地理解了曹公的指示!

然而,实际上,曹公的高明,绝不只如此!只不过,张辽没有必要说出来!

2、明确指挥系统。

曹操的部队,来源于群雄和豪强,是其部曲的联合。这些部曲,内部依附性极强,难以进行改变,彼此之间又互不统属。

所以,曹操不能亲临时,或者安排”督军“在统一都督各部,或者安排护军来协调各部之间的关系。

然而,此时,曹操却不便安排”督“来直接指挥。

一来,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等诸夏侯曹将领,或随曹军主力远征汉中,或另有任命。

二来,真的让曹仁、夏侯渊之类的人在这里统一指挥,恐怕也应付不了局面呀!

因此,曹操让薛悌为护军,来协调诸将的关系。

然而,护军并非军事人才,平时维持一下关系还可以,到有战时,“护军不得与战”,宣告护军不要再外行指导内行了!

而诸将之间,也不必非要正式分个上下级,而是直接做分工:张辽、李典出战,乐进负责守城!

如此,各自任务明确!

3、”贼至乃发“:对人性的把握。

而曹操对发布指示的时机,把握得更是妙到毫巅!

曹公没有直接让护军发布命令,而是“贼至乃发”,等到最后时刻再打开!

这体现出曹操对人性的精准把握!

当时,“进、典、辽皆素不睦”,三个人关系都很糟糕。

其中,张辽和李典之间更可以说是有仇!当年张辽跟随吕布时,杀了李典的叔叔!

这里面的仇恨,不是曹操三言两语而能消融的!

曹公要他们做的是:不必是朋友,只要做战友!

张辽、李典、乐进,都不是圣人,相反,他们都是有血性的人,彼此的仇恨并不那么容易“放得下”。

但是,张辽、李典、乐进,都是有为将的素质!在关键时刻,他们是可以放下嫌隙,并肩作战的!

不过,深仇大恨,是长久的情绪;而同仇敌忾,是危急时刻才会有的情绪。

如果曹公早早把指示发布出来,而东吴又尚未攻过来,那么,搞不好张辽、李典等人有充分的时间提出异议,情况反而很难处理!

所以,曹公特意强调,要“贼至乃发”,到危急时刻再发布指示,让张辽、李典们将同仇敌忾的情绪暂时压制住仇恨!

曹公,该做的都做到了,接下来,就看将军们的了!

张辽的任务:士气战!

张辽的突击,历来人们都赞许其勇武。

其实,在这样的作战中,勇武只是基础,指挥之能才是关键!

孙权的兵,乌压压一大片,你张辽再是神勇,也是砍不了不少人的!

何况,人家还有吕蒙、甘宁、凌统这种级别的名将,人家也不是吃素的!

张辽的任务,不是以砍杀多少敌人来衡量的,而是以对双方士气的影响来衡量的!

如何才能振作自己的士气,给敌人士气充分打击呢?

7年前,在江陵,曹仁曾以他的勇武,赢得了众人“将军真天人也”的赞许,稍微鼓舞了士气,但是,那次对东吴的士气打击似乎很有限。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曹仁,奋勇出击,只是救出了被围的牛金,并没有对周瑜表现出足够的威胁,自然也就打击不了对方的士气了!

当时,江陵的曹仁军力并不比周瑜弱多少,所以,曹仁那种级别的表演已经不错了!

但是,如今,在合肥,7000对10万,曹仁那种级别的表演是不够的!

只有给东吴士气以充分的打击,张辽的出击才有意义!

那么,张辽该如何做呢?

张辽的出击1:闪电突击,破坏东吴指挥系统

张辽当夜募得敢从之士800,杀牛饱食,准备次日出击!

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三国志.张辽传》

次日清晨,张辽、李典率军杀出!张辽披甲持戟,冲在前面,率领勇士奋勇杀出!

很短的时间内,光张辽本人就斩了两员吴将,杀了数十人,直接破垒而入,直杀向孙权!

这就直接冲到孙权前面了呀!

许多朋友读到这里,既佩服张辽的勇略,但更嘲笑孙权的失误:你孙权怎么把指挥部放到这么考前?

其实,这一次,还真是有点冤枉孙权了!

张辽冲过来,主要不是孙权靠前,而是因为张辽真的冲得猛!

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三国志.潘璋传》

张辽这一路,连续击败了东吴三位名将的军队:陈武战死,宋谦、徐盛皆败走!

陈武、徐盛,皆是“江表之虎臣”,宋谦亦是自孙策时代就知名的将领!

这个战果,已经非常不错了!

然而,实际上,这个阶段,张辽还取得了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战果!

那就是:摧毁了东吴的指挥系统!

在冲击徐盛的作战中,徐盛丢掉了牙旗!(《三国志集解》引《太平御览》)

牙旗,就是孙权指挥全军的主要通讯工具!

后来,孙权称帝,“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东吴作《赋》曰:军欲转向,黄龙先移,金鼓不鸣,阁穆若神,可谓秘奇“!

显然,牙旗一直是吴军的指挥作战的关键工具!

张辽的突击,使吴军失了牙旗,自然使吴军此后的作战出现了严重混乱!

张辽的出击2:直逼孙权,进退自如,摧毁其士气

随即,张辽直接扑向孙权!

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三国志.张辽传》

“权大惊”!

当然惊啦!

7年前,在白狼山,张辽的突击,直接阵斩了乌桓首领蹋顿!

此时,孙权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蹋顿第二!

所幸,孙权的亲兵还是有相当素质的,他们立刻退到一处高地,以长戟环绕阻击!

张辽遂在下面大声喊孙权的名字,叫孙权出来单挑,气势惊人!

其实,这又是张辽难得之处!

此时,张辽气势如虹,而孙权已经是惊弓之鸟。

换做一般的将领,此时热血沸腾,还罗里吧嗦喊孙权单挑干什么,直接就冲上去干掉孙权呀!

然而,张辽不是一般的将领,他不是有冲锋陷阵的神勇,更有令人窒息的冷静,而且是在热血沸腾的同时保持着令人窒息的冷静!

张辽虽然勇猛,但是,他手里总共也就只有这么点人。

孙权虽然惊恐,但手下已经以长戟构成了防御!

这种情况下冲击孙权,张辽不但没有机会取胜,反而会一头扎进去,陷入被动!

能斩首自然最好,不能斩首,那就继续打士气战!

因此,张辽大声呼孙权出来单挑!

孙权又不傻,当然不会出来单挑!

如此,张辽就进一步沉重打击了吴军士气!

战局变化

就在张辽与孙权对峙时,战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1、潘璋督促吴军各败兵重新杀了回来。

此时,潘璋赶来,将徐盛、宋谦所部的退兵斩杀了两人,如此,在潘璋的组织下,“兵皆还战”,败退的吴军又杀了回来!

2、贺齐夺回了牙旗!

贺齐引兵拒击,夺回了徐盛丢掉的牙旗!

如此,吴军人马杀了回来,指挥工具也找了回来!

显然:张辽虽然冲得很猛,但是,毕竟众寡悬殊,随着时间的推移,袭击的红利消失了!

这个时候,张辽就该调整了!

张辽的出击3:果断而从容的退却,士气战的天花板

此时,孙权在挨骂的同时,也注意到张辽身边就那么点人,于是开始组织对张辽的包围,准备吃掉张辽!

而张辽在牛逼哄哄挑衅孙权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一变化!

张辽认识到:袭击的红利已经用完了,现在该收了!

于是,张辽开始组织退却!

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三国志.张辽传》

张辽的突围,同样是把他的个人勇武和战术指挥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张辽先是“左右麾围”!

古代冷兵器交战,应对猛烈突击,尤其是骑兵的突击,步兵最常见的方法是“靠拢”,密集起来,以提高抗击的强度。

在张辽“左右麾围”的影响下,吴军分别向左右集中,中间自然就疏散了。

张辽遂“直前急击”,迅速从正面突围,直接杀了出去!

当然,张辽这一顿操作,利用的是少许骑兵的机动力优势和冲击力,第一次跟着张辽出去的只有数十人。

还在围内的曹军急了:张辽这是不顾我们了吗?

张辽又迅速从阵后冲入,会合围内之军,一起杀了出来!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总结自己的作战方法,就说:我每次观察出敌人阵型的虚实,就率领精锐直杀过去,然后从阵后再杀入,“鲜无不克”!

张辽在这次突围中所用的战法,与李世民的套路是一样的,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李世民能反复冲杀,依靠的是集结了秦琼、尉迟敬德等猛将的玄甲军,而张辽这次反复冲杀,靠的是自己的勇武和常年征战锻炼出来的部分并州勇士!

这些,都是个人勇武与指挥天才的结合!

个人以为,这也是古代战争中最精彩的部分!

悬念不大的守城战

张辽的这次突击,从早晨杀到中午,杀了半天。

从时间角度来说,这只占了此次合肥之战很小的部分。

但是,这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经此一冲,“吴人夺气”、“众(曹军)心乃安”,双方的士气发生了根本变化!

曹军当然安心了!

张将军带着800人,在野战中直接扎到吴军中都能带着大家全身而退呀!

如今,靠着城池和7000人,我曹军将士还怕什么呢?

吴人当然夺气了!

你吴人还敢放胆进攻吗?你就不怕张辽什么时候再冲出来杀一次?张辽如果再出来冲一次,会不会直接把孙权给带走了?

如此,人多势众来攻城的吴军,自然是畏畏缩缩。

那还打个鸟?

如此,搞了十几天,孙权也知道没有希望了,遂下令撤军!

然而,孙权或许想不到:这一次,他又一次差点报销了!

张辽的出击4:机不可失

孙权的撤退,组织得十分令人费解。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逞能,撤退时,吴军大部先走了,孙权本人带着甘宁、凌统、蒋钦等人及千余下车虎士还在最后!

合肥城内,可是有7000曹军呀!

你孙权就带着千余虎士和一些猛将在后,是把自己当项羽了,还是把自己当成孙策了?确实不知道怎么想的!

这样的机会,张辽当然不会放过!

张辽看出战机,立刻率军发动追击!

这一次,张辽不必只带800人了,他可以带城内7000人中的大部分出来!

因此,这次冲击时,张辽不但在士气、战斗力上有优势,在兵力上也有绝对优势呀!

这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张辽率军冲击下来,吴军毫无悬念的大乱!

当时,吴军的鼓吹手都吓呆了,直到甘宁厉声呵斥才开始鼓吹,可见吴军当时乱成什么样了!

而张辽,再一次展现出他的用兵的精当:抢先把桥给断了,等于是直接把孙权的后路完全断了!

还好,凌统、甘宁拼死保护,孙权和他的马又擅长奔跑跳跃,而张辽又不认识孙权,如此这般,孙权才侥幸逃脱!

张辽后来得知:他曾见到孙权本人,只是不知道那是孙权,如果当时知道,孙权必然被擒。于是,全军都十分惋惜!

然而,孙权虽然没有擒到,但张辽仍然取得了合肥之战的光辉胜利!

此战后,东吴有小孩啼哭,大人就喊:张辽来了!

看来,张辽在此战中的表现,给吴人留下了多么大的心理阴影呀!

张辽在此战的表现,几乎展现了一位名将的一切素质!

大敌当前时,能放下个人恩怨,与李典并肩作战,这是他的品质!

能率领800勇士,奋勇出击,来回冲杀,这是他的勇武!

在进攻中,能选择敌人的指挥系统,一拳砸掉;在追击时,一出手就断掉敌人退路;这是智!

在进攻顺利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调整进攻节奏,并在关键时刻果断撤退,这是惊人的冷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关羽、张飞、曹仁、于禁、邓艾、周瑜、吕蒙、陆逊···

汉末三国时代,将星闪耀。

张辽不是最会用兵的一个,也不是个人勇武最突出的一个,更不是成就最大的一个,但是,他应当是勇武、谋略、性情等各方面最为全面的一个!

0 阅读:5
喝下历史的鸡汤

喝下历史的鸡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