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就像一部摆拍的舞台剧,满满的仪式感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4-10-28 14:46:42

孔子说: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意思是,西周的礼法借鉴了夏、商两代,真好啊,我支持周礼。

孔子属于商朝后代,他的祖籍宋国是周武王姬发分封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而来。

孔子高度赞扬了把他祖先灭掉的周朝,说明周代商朝是一种历史进步。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与商纣决战于牧野,战斗从清晨开始,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商纣军队反戈,至黄昏时分,周军队即攻破朝歌,纣王自焚,姬发建立西周,史称“武王伐纣”。

回顾这场3000多年前的重大历史转折事件,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武王伐纣”在司马迁的笔下,有些细节就像摆排的舞台剧,满满的仪式感,礼数周全之极。

一、周武王军队打仗时,迈几步,砍几下,都是有数的

周、商两军对峙牧野,周武王左手拄着黄金装饰的战斧,右手紧握用牦牛尾巴点缀的军旗,向全军发出了一道严格的战前军令:

“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不过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勉哉夫子!”

这是说,战士们前进时,走6到7步,就必须停顿下来,重新把队形排整齐了,大家一定要努力执行啊;当砍杀敌人时,最少砍4下,最多砍7下,然后就得停下来,重新把武器整顿利索了,勇士们,一定要做到啊!

这个看似僵化不顽、甚至有些啼笑皆非的指令,着实是细思极恐:

如果所有人同时严格执行这道命令的话,那将是多么恐怖的震慑力!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群人能够始终保持严密的队型,同时发出攻击,劲儿往一处使。没有一个因为杀红眼了、或者是害怕了,而脱离战队。

这种推土机一般的集群式砍杀作战,明显强过那种漫山遍野的随意冲锋,估计是最早的战阵了吧,只是当年姜太公没给这种战阵起个名字。

二、斩杀敌方头领时,用什么道具,摆什么造型,也必须是丝毫不乱

商纣兵败,登上鹿台,全身挂满了金银珠宝,自焚而死,他的两个爱妃随后也自尽。

这时,天下诸侯们都围观了过来,该看男一号姬发的戏份了。

姬发首先是对纣王。

只见他驱车来到鹿台,站在战车上,张弓搭箭,啪啪啪射了三箭,都命中纣王的尸体,然后跳下车,提着宝剑在尸体上刺了几下,最后用他那把象征王权的黄金斧子,砍下纣王的脑袋,挂在大白旗上示众:

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

纣王心说,CNM的姬发,我都死得透透的了,你还这么折腾我!

接下来,轮到收拾陪纣王自尽的两个爱妃了:

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

姬发的操作流程,上半部分和对纣王的没什么两样,都是各射上三箭,再用剑刺几下。不同之处在于,砍脑袋时用的是黑色的斧子,人头挂在了小白旗上。

这两个女人,按照《封神演义》的说法,妲己必须有,另一个不知道是琵琶精还是雉鸡精了。

周武王华丽丽地完成了上面一系列摆拍后,回头抱拳,微笑着向诸侯们致意:

“在下岐山姬发,请赐教!”

三、姬发最后摆了几个造型后,“武王伐纣”这一条算是过了

姬发胜利后,分封了各路诸侯,然后向天下人宣誓,从此不再用兵!

为此,姬发最后摆了几个造型:

纵马於华山之阳,放牛於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把战马放归到华山以南,再把战牛放养到桃花盛开的田野上,最后把兵器都放到仓库里,让士兵们都解甲归田。

把马放走,让牛去吃草,这就是表示和平。武王伐纣至此大幕落下。

从此,周礼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打架礼节,整得和参加奥运会比赛似的,后世纷纷效仿,不这么做的话,就是不仁义。

比如双方必须摆好队形才能开打;人数、武器等配置要有定数;你射我一箭后不能连发,该我射你啦;我追杀你时,你的战车掉坑里了,我得先帮你修好喽,才能继续追你......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说:

“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人们才发现,原来那些规矩,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啦。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0 阅读:3
南松聊过去历史

南松聊过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