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熟知的大唐名将,夺回丢失近百年的河西诸州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4-10-20 14:14:42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镇守河西的诸路唐军都被调走,吐蕃趁大唐西部防务空虚,出兵蚕食河西诸州。

从758年唐肃宗开始,历经代宗、德宗,到805年唐顺宗继位,吐蕃完全控制了河西,大唐与西域之间“路阻萧关雁信稀”,今天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大唐陷民深受吐蕃奴役之苦。

直到799年,大唐将领张议潮于沙州(敦煌)出生。他于848年在沙州起义,并于851年带着河西十一州地图和户籍,献给唐宣宗,失陷了近百年的河西诸州才重新回到唐朝的怀抱。

一、皇帝犹念陷吐蕃生灵否?

吐蕃自633年松赞干布建立起历史上藏区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统一政权后,国力不断增长,唐朝则采取防务加和亲的方式,在与吐蕃的关系中一直处于优势。

直到安史之乱开始,吐蕃才趁唐朝内乱,数年间即占领了河西诸州,并对百姓采取了强压和奴役政策。

而这个阶段的唐朝,偶尔还是能打一打吐蕃的,但也只能击退,无力收复河西,更多的时候,是与吐蕃搞一搞如同废纸一般的会盟。

河西陷民无日不在思念着唐朝。史载:

开成时,朝廷尝遣使至西域,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吐蕃之人见唐使者旌节,夹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吐蕃生灵否?”其人皆天宝中陷吐蕃者子孙,其语言小讹,而衣服未改。

这说的是,在836年唐文宗时,唐朝使者出使西域,途经河西,见到城池仍然一如唐朝旧貌,百姓夹道欢迎使者,并哭着问:“咱们皇帝还挂念着我们这些陷于吐蕃的生灵吗?”这些陷民的口音已经有点变了,但服饰仍然是唐装。

哭泣的人群中,就有“誓心归国,决心无疑”的张议潮。

二、张议潮点燃的第一把火

在今天的敦煌壁画和藏经中,专门有张议潮的变文。变文是唐朝时期的一种叙事文学,是很有价值的补充性史料。

统一性质的吐蕃,在最后一任赞普(藏地之王)朗达玛于842年被暗杀后,就此不复存在,此后的吐蕃,都只是某一个或几个部落的代称了。

朗达玛的两个儿子永丹、欧松,侄子乞离胡,再加上一个最有实力的大将论恐热,这四家从此就开始了不死不休的吐蕃内战。

而同时期的唐宣宗是唐朝最后一位中兴明君,他一继位就着手收复河西的战事,847年发动对吐蕃的进攻。

张议潮的机会终于来了。

吐蕃已经衰落,大唐重新中兴,自己也已经筹划多年,拉拢了大量河西有势力的宗族和组织,特别是得到了河西最有影响力的高僧洪辩的全力支持。于是,张议潮于848年在沙州起兵,奋力击溃吐蕃守军,率先光复沙州。

张议潮点燃的第一把火,如同“一鸟飞腾,百鸟影从”,河西人民纷纷响应。史载,当时张议潮非常兴奋,虽然只拿下了一个沙州,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派出10队使者,向唐朝汇报好消息去了,因为沿途仍然是吐蕃的占领区,所以使者们不得不拿着棍棒防身,最终只有1队使者到达了长安:

遣押衙高进达等十辈,首操梃内表,其中东北走天德城,因防御使周丕请命于朝。

三、光复河西,为大唐守护40年

851年,张议潮率领义军连战连捷,遂派哥哥张议潭入京为质,并献上河西十一州,失陷近百年的河西诸州,除凉州外,终于重新回到大唐的怀抱,张议潮被封为归义军节度使。

861年,张议潮攻下吐蕃在河西的最后一个重镇凉州,吐蕃完全退出了河西。

此后,张议潮苦心经营河西,一面生产,一面多次打退回鹘、吐浑以及吐蕃残余的侵扰,特别是866年打败并斩杀吐蕃的论恐热,让唐朝不再有西防之忧,河西也重现勃勃生机:

“河中现有十碾水,潺潺流溢满百渠。必定丰熟是物贱,休兵罢甲读文书。”

867年,张议潮的哥哥张议潭去世,68岁的张议潮主动入朝为人质,并于872年在长安去世。

接过归义军职责的侄子张淮深,继续为大唐守卫着河西,直到890年张淮深也去世了,河西才又陷入战乱之中。

从851年到890年的40年间,张议潮叔侄俩一直在守护着河西。

有些遗憾的是,张议潮的孙子张奉承在906年脱离了唐朝,在河西竟然建立起一个小小的绿洲小国“西汉金山国”,这让英雄祖先们的脸上颇有些挂不住。

而那支曾经在河西英勇抵御外敌的“归义军”,则在时势变换中彻底迷失了方向,仅剩的1000余人,于1036年投降了西夏。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0 阅读:13
南松聊过去历史

南松聊过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