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个资深的票友,在他一生里对生对戏曲特别是京剧可谓是情有独钟,每一次看戏时主席都会很动感情,在看完以后毛主席还会思考许多问题。
1964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看了由真实历史改编的京剧《奇袭白虎团》,主席也被戏剧中那慷慨激昂的斗志为之打动,在看完戏以后,主席指着“主角”,小声询问一旁看戏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这个人他现在还在么,任的是什么职务呀?”
等演出结束后,肖华赶忙去了解情况,于是一个“战斗英雄”的庐山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
演出结束后,肖华便连夜给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打去电话,询问起了杨育才的情况。
杨得志也是赶忙叫人去调查,很快就获知了,杨育才是隶属203师的一员,驻军于江苏徐州,203师的政治部干事刘瑞年、吕连澄等人也得知了,杨育才目前的职务是师侦察连副连长,他此时正带领战士在江苏沛县的微山湖畔生产基地边,40岁的他,正带着比他要小上20岁的战士训练着,所训练的项目叫做武装泅渡。
这个武装泅渡。简单来讲便是说带着装备以低噪音的方式渡河,这样的训练在平时或许不算什么,可是此时正值深秋,湖面中的水凉的有点刺骨。
刘瑞年、吕连澄等人在得知消息以后也是被杨育才的训练精神所感动,可是也不由的对他职务感到好奇,这样的英雄人物,其职务为何只是一个副连长呢?
在经过一番调查以后才知道,原来杨育才的事迹比起台上的戏还要更精彩,他职务过低或许是因为他的从军履历有关,存在着一定复杂的历史原因。
1926年,杨育才出生于陕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在他年幼时,母亲便离开了人世。为减轻家中重担,杨育才没能去私塾中读书,而是去给地主家放牛赚自己的吃饭钱。
1948年8月,杨育才收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他急忙回到家中去处理父亲的后事,可是此时负责替国民党征兵的保长也在这里等着他了。
等到见着杨育才后,对方也不管杨育才是否愿意,直接将人给捆去充当起了壮丁。
直到1949年,杨育才方在那暗无天日的生活里看到了些许的希望,此时共产党的军队解放了他,他也自此不再为国军效力,而是开始遵循自己的意志,做起了一名为老百姓打仗的军人。
也就在这一年的4月,杨育才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他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
历经无数大小战役以后,新中国终于成立了, 然而就在这时朝鲜爆发了。
1951年6月,杨育才跟随着志愿军抵达了朝鲜,他先后参与了金城阻击战与东线防御战。
为侦察兵的他胆大又细心、为人也是机敏伶俐,他每次都可以出色的完成上级交予他的侦查任务,没多久就从一个小小的侦查连副班长晋升为侦察排副排长,就是连他的战友们也很是亲切地称呼他为“飞毛腿”、“大力士”或“小诸葛”。
从这些个称号里,不难看出杨育才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过人才华。
当时守卫边疆的解放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雪是饮料风是歌,边疆严寒奈我何。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身处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不仅是要面对敌人猛烈的火力压制,有时会在严酷的气候时节战斗,到冬天,大雪封山,那浓浓的雪可以到个人的腰那么高,而战士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坚持着战斗。
在金城战役正式打响以后,志愿军第68军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这天收到了一个有些特殊的任务:他需要带领一个12人的侦察班,去歼灭白虎团团部,尝试从侧面配合正面战场上志愿军主力部队的进攻。
那“白虎团”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
这支部队配备着一个机甲营、4个炮兵营,拥有40多辆坦克和140余门大口径火炮,这支部队的每个士兵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的才有资格加入的,其战斗力不容小觑。
在韩国军界他被誉为“无敌猛虎”。
杨育才这一次便是要拔掉这个气焰嚣张地“白虎”的牙齿。
在战斗即将打响之际,203师师长杨栋梁下达了指示:
“第607团派1个侦察班,需利用敌人兵种混杂、互不熟悉、战况又混乱的空子,采取化装袭击的手段,直捣对方心脏,奇袭白虎团团部指挥中枢,以此来配合主力部队全歼守敌。”
杨栋梁这番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派出一个班的兵力去打入对方内部,从而与主力里应外合,用最小的伤亡达到全歼白虎团的目的。
在部队中宣读了师部命令以后,就开始了物色人选,也就在这时,身为侦察班班长的杨育才站了了出来。
“还请团长,将这个任务交给侦察排一班吧。”
在接到这个艰巨的任务以后,杨育才便与战友们开始商量起了对策,最后决定定伪装成敌部队中一个迎接“美国顾问”的小分队,用正大光明地方式插入敌军腹地。
7月13日,战斗正式打响,伴随着志愿军数门大炮一声声的轰隆下,杨育才也带领着部队开始向着敌415高地进发。
等进入以后,杨育才猛然发现似乎有些不对劲。
此时的天色暗沉,他这一路走来,时常会去借用敌人的照明弹来借此观察部队其他战士的行进情况,可是这一次他发现缀在队尾的一个战士似乎不像其他人一样着急向前走,反倒是拖拖拉拉,勉强才跟的上部队。
对这一行为杨育才不动声色地记在了心里,等到又一颗照明弹升起后,他迅速了一下小队成员的人数,这时他瞳孔不由为之一缩,他们这支原本本13人的奇袭小队,竟然不知何时起成了14人!
这是有人混入队伍了呀!
杨育才没有任何的慌乱,他默默的走到了队伍的最末尾,接着又以迅雷之势缴了此人身上佩戴的枪支。
原来此人也并非是敌方特意派出的内奸,他之前曾是415高地负责放哨的哨兵。在战斗打响以后,他被炮声惊住了,等再回过神以后,却是脱离了队伍。也就在这时杨育才带着人出现在他面前,这就让他误以为是自家部队,便稀里糊涂的跟在了队尾。
好在这是虚惊了一场,可这也同样给了他们一份大礼,这一次他们要想顺利地通过敌人的警戒区,就必须知道当晚的通行口令,而这个哨兵便恰巧知道。
于是杨育才小队没花多大力气就抵达了敌人的指挥部附近。
也就在他们准备继续前进时,忽然一列车队沿着山路向他们缓缓驶来,大约有五、六十辆汽车的车照灯发出强光,顿时间就把整条马路照亮。
伴随着杨育才下达指令,小队所有人立即向汽车投掷手榴弹,接着又是用机关枪扫射,这一下子把敌军给整懵了,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奇袭小队已是直捣白虎团的团部。
接着13个人,只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就端到了号称称韩军王牌部队的“无敌猛虎”。
事后,志愿军第203师政治部是这样去描述战斗的:
这以战共计击毙敌人214人,俘虏19人;缴获白虎团团旗一面,吉普车27 辆、卡车10辆、火炮一门、各种枪支 76 支、各种电台总机11部、步谈机和电话机110部。”
而他们”13人全都安全无虞,只有一人受了轻伤,所有人得以安全归队,也因为这一次他们任务的成功,彻底打破了原本白虎团作战计划,从而配合了志愿军主力部队实现歼敌。
1953年7月27日,志愿军如愿重创南朝鲜部队,金城战役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后,杨育才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之后朝鲜又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1953年9月,杨育才受到邀参加了当年的国庆典礼,当天毛主席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十分亲切的说道:“人民感谢你!”
1955年的这天,杨育才所在的部队从朝鲜凯旋而归,也在这天他们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再之后的杨育才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自他回国以后,就一直待在济南军区,职位也是副连长。
按理讲他是有上升的空间的,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旧是副连长。实际上就杨育才本人来讲,职位的高低他是不在乎的,只要新中国可以和平那便是完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尽管说他只是一个副连长,可是杨育才也没有降低自己的标准,在平日里他还是会坚持训练,没有一丝丝的懈怠。
根据杨育小队才的奇袭白虎团的事迹,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文化干事王程远写了2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同时也以《奇袭》为题在《解放军报》上发布。之后的王程远又把其改成了6万字的长篇报告改成了一部电影。
等到志愿军京剧团去往志愿军京剧团,这才意外知晓了杨育才奇袭白虎团的事情,也就在这时将其改编为京剧《奇袭白虎团》,这也成了供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所观看的戏。
1964年6月,山东京剧团去往北京演出,这一次的演出获得了周总理朱德、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认可。
在观摩大会结束以后,周总理想到毛主席因为要忙于公务没时间观看,就决定将其留了下来。
1964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时候,他在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等人的陪同下,一同观看了《奇袭白虎团》剧目。
在毛主席观看的时候,见到台上的主角严伟才带着侦察班的12名战士,化妆成美军顾问的南朝鲜兵,通过巧妙方式,冲破敌军的阻拦,一路顺畅的抵达了南朝鲜白虎团团部,趁敌人开会之机,猛地开火,一举击毙白虎团团长,成功缴获了白虎团团旗,这也让对方群龙无首,志愿军随即发起进攻,获得重大胜利。
这个剧不仅节奏紧凑,还扣人心弦,加上演员们自身的努力,一下子就把朝鲜战场上的真实场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给呈现了出来。
在观看时,毛主席给了“声情并茂”的评价。
在得知台上是剧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时候,台上的角色严伟才原型叫杨育才时,毛主席立即问向一旁的肖华。
于是这就有了开头一幕。
从朝鲜班师回国以后的203师驻军于江苏徐州,杨育才就随调防来到了徐州。
38岁的他带着战士们,在江苏沛县的微山湖畔生产基地一边搞生产,一边训练着,他从未有过居功自傲,也从未因为年纪大了而懈怠训练,不论外边天气多严寒,他都会下水,在那刺骨的湖水中苦练。
好在人民没有将他忘记,毛主席也没有忘记他,在获知杨育才的情况后,主席下令道:“杨育才升任济南军区原陆军第68军第203师副师长。”此外,1975年10月杨育才还奉命以中朝友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访朝鲜。
当再一次回到过去战斗过的土地上时,杨育才心中也是忍不住感慨万千。
至于当年他们所缴获的白虎团团旗,现如今正躺在抗美援朝主题展览的文物柜里,告诉着所有人那段可歌可泣的传奇记忆。
在自己的岗位上杨育才兢兢业业多年,他从未曾辜负过祖国、辜负过主席对他的期望。一直到1983年,这时已是57岁的杨育才离休了。他在坚守多年的济南安度晚年,闲暇之余,他也会去参加一些爱国活动,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年轻人一代人,鼓励他们要学会保家卫国,学会为国奉献。
可是他很是在自己子女们面前提起当年之事,他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是:“你们自己的前途就得自己去奔走,未来走得好那说明你们有能力,奔得不好也不要怨其他人。”
1991年10月,杨育才带着老伴和儿子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
在走下火车以后,杨育才叫了辆三轮车去往当地武装部报道。
武装部领导在知晓是他来以后也是十分震惊,这位名震中外的战斗英雄竟是如此的低调,立即就准备给杨育才安排住宿、派专车接送。
可是对这些杨育才却是婉言谢绝了,他说:“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如今回家探亲也不过是个人私事,不可以去花公家的一分钱,我来部队报道,这是我在履行组织纪律。”
在回家以后,他的一个侄孙想要参军,就找到了杨育才请求他去武装部说情,可是却被他给严词拒绝了:“当兵这是件好事,可这绝不可以依靠我!你得按照正常途径去应征,要去接受祖国的挑选”!
杨育才会时常去告诫他的后辈们要做个正直的人,不要想着去搞歪门邪道,他一家人没有一个是凭借着他的关系找工作的。
他的大女儿杨军15岁时下乡,去农村扎根,之后凭借自己努力考入了护校,入了党。
二女儿杨华和三女儿杨红也是先后成为了军人,后来她们退伍时,找不到工作就想让杨育才跟上级说一声,可是杨育才坚决不同意,让她们要靠自己。
小女儿杨辉则是考入了解放军测绘学院,当时他的妻子向让杨育才去找人将小女儿分配至到济南的部队中,可杨育才就是不同意,要知道当时他的那些老战友,老部下都在济南军区。
至于他唯一的儿子杨波,在退伍以后,想叫父亲给他安排个工作,可杨育才很是明确的告诉儿子说,叫他死了这条心吧,你得凭自己的能力去找工作,之后的杨波自己找了个工作,可不就却是下岗了,对此杨育才依旧不闻不问。
这便是毛主席时代走来的将领!
在临行前,武装部为表达对他的敬意,就专门给他准备了一顿便饭,同时也想要派专车送他去车站,可是杨育才说什么都不去,这时的他依旧不忘告诫招待的战士说:“你们的这份心意我是心领了,不过我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搞特殊的,绝对不可以占公家的便宜!”
于是就这样,杨育才叫他的侄儿用三轮车将他送至了火车站,那天他买了一张普通的车票,进入了拥挤的人流中,离开了家乡。
晚年躺在病床上的杨育才,时常会对身边人说:“假如祖国需要我杨育才的话,那我不会讲二话,我会再次去往战场。”他几乎是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心爱的祖国。
1999年5月26日,杨育才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他用生命守护的国家。
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为他敬献花圈,副主席迟浩田为他题写挽联:
“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史名扬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