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观点根据吴军博士《脉络》部分章节整理,原文有删减。
今天我们来认识市场中另外一股力量:共识。
比未来预期更疯狂的是共识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技术的进步就远落后于金融创新的速度,很多匪夷所思的东西都可以作价,甚至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赚钱。
比未来的赢利更虚的赚钱机会是所谓的共识。什么是共识呢?比如大家都觉得郁金香球茎未来会涨价,有人就可能花很多钱来买,并希望将来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兜售郁金香球茎,而大家只把它当作庭院里种植的花,那个人也卖不了多少钱,因为它的价值基本上等于它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观赏价值。但是,如果有一群人认定郁金香球茎是个好东西,它就会被加上一些溢价卖出。如果很多人,甚至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即郁金香球茎不管有用无用,将来价格一定会大涨,它就成了投资品,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财富。当然,有人觉得这只是大航海时期的郁金香泡沫,以后就没有再出现了。
郁金香球茎是没有人炒作了,但大蒜、普洱茶、冬虫夏草,甚至大闸蟹的提货单、月球上的土地、遥远恒星内核的钻石,都被炒作过。这些看似无用,却能够长期被炒作的对象背后,都有一样东西,就是“共识”。“共识”这两个字是大大值钱的,甚至超过对一个企业未来的预期,更远远超过房地产、现金和珠宝。
有了共识,稻草的价格会远远超过今天,今天很多人不就是这样把各种空气币炒得比金条还值钱吗?这些东西的价格能够涨上去,离不开共识。比如,今天很多古代收藏品和字画的价格,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它自身的艺术价值、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大部分则来自共识。即便是传统的投资人所投资的企业,一部分价值来自其盈利能力和未来的预期,而相当大的部分也来自共识。因此,共识是今天一笔巨大的财富。
非常理性的金融学家、投资人伯顿·G·马尔基尔在《漫步华尔街》一书中也强调,如果只利用企业的价值进行投资,你会失去很多挣钱的机会,因为投资狂徒们的共识是推高资产价值的巨大动力。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你需要利用它。
信仰对财富的影响更为深远稳定
和共识类似的是信仰,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信仰不是宗教信仰,但其坚定和狂热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宗教信仰。比如东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范围的财富提升主要靠的不是企业的利润,也不是股票或者债券的收益,而是房地产的增值。在房地产中,地价其实占了重头戏,建造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种现象越是在中心城市,越是明显。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大卫·李嘉图地租定律。(李嘉图地租定律:优质的土地因为能够产生更大的利润,所以要支付更高的地租才能租到,结果导致中心地区的房价要远远高于周边地区。)
但是土地原本就在那里,它的价值其实是没有变化,今天之所以能够以上千倍的价格出售,靠的是对房地产的信仰。具体来讲就是很多人坚信房价永远会上涨,中心城市好地段的土地永远是稀缺资源,人口是不断增长的,需要住房的人会越来越多。
房地产信仰是东亚社会特有的现象,这可能和那里几千年来农耕的传统有关,拥有一块土地或者房产是各阶层人的梦想,只不过不同富裕程度的人对房产质量的要求不同罢了。清代的皇子、贝勒和官宦显贵,有了钱会修园子,普通商贾会把租赁的房屋买下来,这就是房地产信仰。普通民众其实大多无法拥有片瓦,但是当工业革命开始,财富剧增之后,很多人会把祖先上百代人的梦想都实现了。在日本房地产信仰最坚定的时代,东京御所,也就是现在的皇宫,本身的土地加上外面属于它的空地,一共1.5平方千米,地价超过美国整个加州地价的1/3。要知道美国加州的面积是42万平方千米,超过全日本的国土面积,而且加州是美国人口最多、最发达的州,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超过英国和印度)。同时,加州拥有硅谷和好莱坞,是世界上亿万富豪最集中的地方,而且加州也一直以高房价著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州的地价,也抵不过东京45平方千米的地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已经不是李嘉图地租定律能够解释的了,甚至它都不需要很多人的共识,只靠部分非常坚定的房地产信仰者的支持即可。这种情况曾经发生在韩国、中国香港,甚至是中国内地一些城市。
信仰和共识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产生共识的人只是乌合之众。他们聚得快,散得也快。这也是为什么郁金香泡沫会在瞬间破灭,很多空气币会在一瞬间清零。
信仰则不同,信仰者是坚定的,他们的人数可能不是很多,但当信仰出现危机时,信仰者就会站出来,甚至会以殉道者的方式来维系信仰。因此,这些人就成为支撑信仰的中坚力量,让对于某种财富的信仰得以延续。今天,比特币的价格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在高位,就是有批坚定的去中心化、非政府货币的信仰者。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认定任何政府都是“邪恶的”,它们会通过滥发货币控制世界的财富,而且也没有办法停止不断增发货币的行为。他们认为不受政府控制、由算法控制的货币发行不仅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这就是一种信仰,他们和试图通过炒数字货币暴富的人不同,后者看到无利可图时,逃命的速度比进场的速度还要快,但是去中心化货币的信仰者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使命。
和这些去中心化货币的信仰者类似的,是一些自诩不讲政治、只讲商业和技术的全球化信仰者。全球化是件好事...但是这种信仰者心目中的全球化和大家想得不一样。他们认为技术和商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政府变得无关紧要,甚至国家的主权也是可有可无的。他们认定谁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就有资格通过技术和产品来主导世界的发展,哪个政府如果试图维护国家的主权。就是破坏全球化。这些人不仅通过投资支持创业以将他们的信仰付诸实践,而且通过写书和办讲座宣传他们的思想,最后总要让读者和听众感受到——未来,国家将不再重要。在这些人中,马斯克和乔布斯的继承人库克,以及“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就是代表人物。......我们至今无法评估从卡恩到马斯克的这种信仰是不是真知灼见,抑或有问题,但是这种信仰的的确确被反映到了资本的估值中。换句话说,在很多人的财富中,这种信仰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信仰和时代有关,过去的信仰带不来今天的财富,今天的信仰也未必会让财富在明天保值。
少数人的信仰在市场的某一时刻会达成热烈的“共识”,产生共识的时刻往往积聚泡沫。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泡沫,但不要沉醉其中。
想想看,我们身边的财富,哪些来自于信仰,哪些来自于共识,抑或哪些信仰开始为市场达成“共识”,哪些信仰能够穿越周期甚至时代?
吴军,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网络搜索知名专家。当前谷歌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
一个人看待历史的态度比总结什么历史规律更为重要。除了财富认知,《脉络》一书浓墨重彩的中西方历史概要和解读最为精彩。推荐阅读。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巴菲特读书会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