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前夕,陆逊声名不显,他如何成为东吴大都督的?

小双正能量 2025-01-26 19:05:43

夷陵之战,乃三国时刘备向东吴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战斗,并且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役。

孙权清楚局势很不乐观,为了防止同时在两个方向作战,当机立断地实施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他派遣使者向曹丕表示愿意称臣,以此稳住北方局势,还任命陆逊担任统帅,带领五万精兵去抵挡刘备的进攻。

刘备的总兵力大概在五万到八万之间,和对方的兵力差不多,所以夷陵之战并不是那种兵力少的一方战胜兵力多的一方的战役。从东吴传来的情报到了刘备的阵营中,蜀汉的将领们对陆逊不太了解,觉得这人没什么名气。

所以,在详细讲述接下来夷陵之战的具体作战过程以前,陆逊到底是怎样成为东吴第四代大都督的。

在孙策当政的时候,陆逊的家族遇到了灾祸。

陆逊来自吴郡陆氏,这个家族在江东那片儿是很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

从东汉后期开始,在吴郡有四个特别有名望的家族,那就是陆氏、朱氏、顾氏以及张氏,这四个大姓在后来被一起称作“江东四大姓”。

相比来说,孙权他们家祖籍是在吴郡,在孙坚发迹以前,他家一直人口不多。虽说孙氏家族历代都有人当官,但是和陆、顾、朱、张这四个大家族一对比,不管是从家族势力的范围大小,还是底蕴深浅方面来看,都要略微差一些。

然而,终归都在吴郡这一个地方,先辈们说不定曾经有所交集,就算不能成为至交好友,原本也不该产生那种有着你死我活般仇恨的情况。

然而在东汉末年那动荡难安的时期,扬州一带展开了一场致使众多家族命运发生改变的特殊战役。

那时,孙策刚崭露头角,想要谋求发展,便在袁术手下短暂做事。袁术为达成他攻取江东的战略打算,也为了对孙策进行试探和压制,就让孙策单独带领一支队伍,去攻打扬州的庐江郡。

那时,庐江郡的太守是陆逊的祖父陆康。孙策一路奋勇拼杀,顺利拿下了庐江郡,从此,“江东小霸王”的威名远扬。

从陆家的视角来看,这段历史着实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孙策围攻庐江的那两年,陆家受到了极为沉重的冲击,家里一大半的人不是死就是伤。

在那时候,有一部分族人在和孙策军队的惨烈战斗中阵亡,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战争导致的饥荒而丢了性命。城池被攻破以后,坚守此城的老将陆逊的祖父陆康,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就因为心力疲惫、伤病缠身,最终不幸离世。

在庐江城被攻破的那一年,陆逊才13岁,这一段家族的悲惨经历,如同一道深深的伤痕,牢牢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实际上,不单单是陆家和孙家存在着深仇大恨,其他一些江东的大族跟孙家的关系也是相当复杂的。

然而在那动荡不安的时期,出于维护自家家族利益的考量,这些江东的大族和孙家只得彼此合作。这种既彼此依靠又互相猜疑的微妙状况,致使后来东吴集团内部的形势变得格外繁杂。

对陆家来讲,虽说家族由于孙策的原因遭受了重大损失,可日子还得照样过。特别是在孙策把江东统一之后,陆家整个家族都在孙策的管控范围当中,只得忍辱负重,看人家脸色行事。

常言说“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现今的陆家,确实不敢再想着去找孙策报仇了。不过呢,他们对孙策统治江东这事心里是抵触的,也不情愿主动跟孙策合作,去支持他管理江东地区。

这便是孙策还在世的时候,尽管平定江东的过程好像挺顺利,然而当地却常常出现叛乱的关键缘由。在挺长的一段时期中,那些江东的大族对孙策的管理并不认可,一直呈现出一种忽远忽近的状态。

命运的转变常常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在公元 200 年,孙策在外出打猎的时候,倒霉地遭到刺客攻击,最终因重伤而丢了性命。

在孙权当政的时候,陆逊从文官转向了武官。

紧接着,年轻的孙权继承了兄长的事业,当上了江东地区的新一任领导者。

孙权登上大位后,很快就发现了孙策在位时和江东豪族关系紧张会引发问题,所以立刻改变策略,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硬地压制江东豪族,而是选择积极地与他们合作。

他大力征召江东豪族的人才来当官,想借此把这些地方势力归入自己的统治系统内,从而稳固自己政权的基础。

与此同时,孙权即位时才18岁,在江东集团内部立足未稳,为了能更有效地把控局面,打理好这偌大的产业,他急切地需要栽培一批忠心耿耿、值得信赖的自己人。

在公元 203 年,21 岁的陆逊,靠着家族的名望和自己杰出的才能,顺顺当当进入了孙权的幕府,当上了孙权的一个幕僚。

孙权依靠自己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才智,渐渐巩固了他在江东地区的统治。接着,当遭遇曹操大军逼近的艰难局面时,孙权毫不迟疑地和刘备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曹操。

在赤壁之战里,孙刘联军靠着火攻这一奇妙计策,把曹军打得大败,造就了中国军事史上兵力少的一方战胜兵力多的一方的典型战例。

赤壁之战结束,孙权耗费数年光阴,领军向南进发,顺利把交州地区给平定了,让交州归入了东吴的疆域。等把整个交州掌控住以后,孙权就把注意力放到了荆州上,孙刘联盟也随之慢慢变得分崩离析。

在这一连串的历史事件里,陆逊一直处在比较靠边的地方,基本上没怎么参与进来。

起初,陆逊始终跟在孙权左右,主要干的是类似幕僚与文秘的活儿,承担着处理一些日常文书事宜以及想办法、提建议的任务。由于在工作里的优秀发挥以及对孙权的忠心耿耿,陆逊慢慢获得了孙权的信赖。

其后,孙权把他派到现今浙江海宁那一片地方,让他负责组织进行屯田的工作。

陆逊在主政地方的时候,治理才能特别出众。他大力推动当地的屯田工作,让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他还主动组织当地民众对抗旱灾,成功地减轻了灾害的影响,因此得到了百姓的称赞和拥护。

后来,陆逊调到会稽去做事了,主要还是管地方上的那些事儿。会稽这个地方,有一帮很强悍的山贼,存在很长时间了,好些年都在那儿捣乱,官府好几次去围剿,可都没把他们拿下。

陆逊上任后,打定主意要把这问题给彻底解决掉。他在当地招兵,通过精心的训练以及周全的安排,对山贼发起了全方位的剿灭行动。在这次战斗里,陆逊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军事指挥本事和果断的决策水平,顺利打败了山贼,把地方上的隐患给清除干净了。

此后,陆逊接连奉命去往鄱阳、丹阳等地,针对当地的盗匪力量展开围剿,同样获得了显著的战果。

陆逊靠着在剿灭山贼、水匪等诸多战斗里立下的显著战功,逐步从文官体系中崭露头角,顺利迈进了东吴的军界。

不过呢,在吕蒙白衣渡江这件事发生之前,陆逊其实并没有真正打过那种大规模的硬仗。

虽说他进入官场后,东吴接连展开了江夏之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等好些重大战斗,然而陆逊一次都没参加过。

他的军事才能呢,在之前那些战役里一直没机会显露出来,等到夷陵之战打响了,这才给他创造了一个特别好的机会,能让他站到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好好地表现一番。

0 阅读:25
小双正能量

小双正能量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