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的一天,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前礁村,一位村民在进行自建房施工时,意外挖到了裸露在外形如“箱子”的物体。清除周围的石料,继续往下挖,红色的木质结构赫然出现。
这是朽蚀破旧的“红漆棺材”!
村民觉得这应该是一座古墓……专家们闻讯赶来,初步判断这的确是一座古墓,“红漆棺材”确切地说是棺椁,而且不止一具。
从墓室形制和两具棺椁摆放位置来看,这应该是一座夫妻“异穴合葬”墓,就是男女不同穴而又合葬在一起。专家们的猜测很快有了答案。
在右边的女墓中,专家们发现了墓志铭。墓志铭这样写道:亡妻李氏,故朝散大夫浙东安抚司参议讳宗大之次女也……前平江府长洲县丞赵伯沄(澐)墓。
显而易见,墓志铭是由赵伯澐为妻李氏撰写的。这个墓应该是赵伯澐与妻子李氏的合葬墓无疑。
赵伯澐何许人也?
根据宗谱记载,赵伯澐是赵子英的第六个儿子,而赵子英是赵匡胤的六世孙。如此,赵伯澐应该算是赵匡胤的七世孙。
考诸史料,赵伯澐生了三男三女,曾经做过台州黄岩的县丞,而且修了五洞桥。他的墓在黄岩发现倒也合情合理。
作为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澐只做到了县丞,多少令人唏嘘。不过,考虑到赵伯澐的皇族身份,在他死后,朝廷还是给了他通议大夫(四品)的虚衔。
有赵氏宗室的身份,而且还有追赠的虚衔,赵伯澐的墓应该不一般。事实的确如此,赵伯澐的墓中出土了很多很有价值的文物。
如衣、裤、袜等服饰,绢、罗、纱等丝绸文物,这些对于研究南宋的礼仪性服饰及日常穿着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当然,让我们惊艳的是那两件随葬品。
一件是南唐玉璧。这枚玉璧放置在棺内男主人的头部,由一块和田玉山料制成,外直径7.5厘米,内孔径2.6厘米,厚度为0.7厘米。
玉璧素面有一段49个铭文:“大唐皇帝昪谨于东都内庭修金籙道场设醮谢土上仰玄泽修斋事毕谨以金龙玉璧投诣西山洞府昇元四年十月日告闻。”
显而易见,玉璧是公元940年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祭天之物。李昪原名徐知诰,先是在金陵建立徐齐,后来以扬州府为东都改国号为唐。同时,徐知诰也改名李昪。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李昪举办祭天仪式是在东都扬州,玉璧又是怎么到达300年后的浙江黄岩呢?
难道穿越了?还是被人捡拾辗转到了黄岩,这仍是一个未知数。
另一件就是玲珑剔透的“水晶璧”。“水晶璧”纯净透亮,还有前卫的编织绳带,这哪是南宋的东西呢,简直就是现代的工艺品,会不会是假文物呢?
专家的解释,“水晶璧”是一挂美观时尚的佩饰,可以用来压制飞扬的轻薄丝绸衣物,的确是南宋的东西。
观看“水晶璧”,垂直整齐的内壁,规则如机器般精准的切割,我们不能不折服于宋代的美学。宋朝是一个不容低估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