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亚的诺门罕到西欧的诺曼底,短短的5年时间,他先后当过日军、苏军、德军,也先后成为苏军、德军、美军的战俘,到最后定居美国,过着平静的生活,有着相对圆满的一生。
你可以说他是“兵油子”,靠不断的退缩和投降才侥幸活了下来。但当你了解事情的原委,或许并不这么认为。
有人说他叫杨基俊,但更多的人称他为杨景钟,我们随大流称其为杨景钟。杨景钟是朝鲜人,更确切地说是日本统治下的朝鲜人。因为当时已经是1920年了,此时日本已完成了对朝鲜半岛的吞并。
杨景钟长大后应召参了军,这个军自然是日军。他被编入第23师团64步兵联队。23师团号称“黄军之花”,是日军中精锐力量,曾一度作为与苏军对决的核心力量。
尽管如此,在诺门罕战役中,包括23师团在内的日军难挨苏军的钢铁洪流,溃不成军。在这场战役中,大约6万多日军被歼灭,也有部分被俘虏,杨景钟就是其中之一。被俘后,杨景钟被押往古拉格劳改营进行改造。
这样大概过了两年,到了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着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苏德之间的战事全面爆发。战事吃紧,人员短缺,苏联人便打起了在古拉格劳改的囚犯的主意。
很快,杨景钟被动员上了东部战线的战场,拿起枪来打德国人。一开始,德国在东线战场推进地非常顺利,而苏军节节败退,死伤惨重。
在1943年的哈尔科夫战役中,杨景钟被德军俘虏。德军虽然残忍,但对战俘还是保留了那么一丝的“温存”。一则杀俘虏违反日内瓦公约,在法理和道德上说不过去;二则德军还要将他们改造成“东方营”,为自己所用。
没有悬念,杨景钟被编入了“东方营”。“东方营”看似兼容并包,实则民族成分极为复杂,说白了就是没什么战斗力、送炮灰的杂牌军。
在诺曼底登陆战中,“东方营”在盟军的海陆空立体打击下瑟瑟发抖,士兵们除了投降就是逃跑。
在这种背景下,同样没有悬念,杨景钟也投降了。他在诺曼底海滩被美军俘虏。初看,美军以为他是日本人,开口审讯后,才知道他是朝鲜人。
杨景钟像大多数“东方营”士兵一样被送到了英军战俘营。在战俘营,杨景钟呆了一年有余,1945年8月战争结束他才重获自由,并选择到美国生活。
杨景钟经历可谓传奇,三次成为他国的军人,又三次做了别国的俘虏。不过,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发掘细小的尘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像杨景钟一样频繁转换角色的人并不在少数。
如上我们提到了,被关押在古拉格群岛中的犯人、德国“东方营”中的士兵,他们哪个没有角色的转变。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杨景钟那么好运,他们参与一两次战事、转变一两次角色就完事了。
杨景钟能够活下来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还是退缩,或许兼而有之。在战场上退缩的确是比较好的保命方法,可即便是退缩,我们也不好对其进行道德的评判。
自己的国家都不知道在哪?是什么名字?还谈什么为谁而战?或许活命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在大时代面前,平常人只能如蝼蚁一般地活着,而仅仅是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也正因为如此,杨景钟的事迹也时常被人们说起。
杨景钟在美国生活时,选择了沉默,毕竟这段往事是值得炫耀呢?还是会遭人唾弃呢?实在无法确定。后来,历史研究者还是从一张照片中将这段往事发掘整理出来。由于太过传奇,韩国还根据杨景钟的经历拍摄了电影《登陆之日》。
参考资料:安东尼·比弗《第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