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隐秘的特务机构,不要小看粘蝉的、织布的

东坡先生pro 2022-05-19 18:26:00

清朝需不需要锦衣卫之类的特务机构?当然需要。只不过在具体操作上不如明朝招摇,更加隐蔽罢了。

我们先来回顾下明朝的锦衣卫。

明朝设置锦衣卫开始于朱元璋。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整日惴惴不安,担心哪天自己也被赶下台。

于是,他将自己的仪仗队改造成一个特务机构,专门驾驭不法群臣,看看大家私下了搞了哪些事情,有没有密谋造反。这个机构就是锦衣卫。

从本质来看,锦衣卫是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专门服务于皇帝。锦衣卫的权力很大,可以逮捕包括皇亲国戚在内的任何人,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大家所熟知的胡惟庸案、蓝玉案,锦衣卫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等异己铲除得差不多了,加之锦衣卫依势作宠,滥用职权,朱元璋将锦衣卫解散,并将侦察、逮捕、审问、刑狱等职能转交给刑部和三法司。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棣得位后,设置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这实际上就是恢复了锦衣卫。毕竟朱棣得位不正,他需要锦衣卫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当然,朱棣不仅恢复了锦衣卫,还设置了东厂,后来明宪宗外增设西厂。

锦衣卫、东厂、西厂合称为厂卫。由于权力缺乏限制,厂卫常常为了邀功而罗织罪名,制造的冤假错案数不胜数,将明朝推向了阴森恐怖的深渊。

清朝入关以后,继承了明朝的一些制度,其中就包括锦衣卫。当时,顺治皇帝设置锦衣卫来拱卫京师,其职能与明朝无二。

定在京文武官员支给俸禄柴直,仍照故明旧例……锦衣卫都督、一百六十八两。(《顺治实录》)

清朝入主中原本来就不能使人信服,加之锦衣卫臭名昭著,没过多久,朝廷便将锦衣卫更名为“銮仪卫”。銮仪卫保留了皇帝的保卫工作,而去除了锦衣卫的特务属性。

之所以去除特务属性,也好理解。清朝初期,贵族共治,皇权相对分散,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这个时候再在明面上搞个特务机构不是增加内部分裂吗?

清朝的锦衣卫昙花一现,存续时间太短,而且没有什么存在感,大家自然没有什么印象。

我们知道,清朝在中原稳定阵脚后,中央集权很快达到顶峰,皇帝靠什么来加强控制呢?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依靠内廷机构。清初宫廷内部有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等十三个衙门。从名字上看,这些机构是服务皇帝衣食住行的,实际上也有打探消息、监视监听的职能。

康熙即位后,裁撤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掌宫廷事务。内务府是管理皇家事务的,其中免不了要监听、传递一些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内务府下面有各类织造,如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等,名义上管丝织品的,实际上充作皇帝在地方的耳目。

二是粘杆处,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血滴子。这个机构的正式名字是尚虞备用处,实际上就是个特务机构。雍正皇帝就是依靠这个机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干一些正常手段不好推动的工作。

三是依靠内部官员密折打“小报告”。密折本来就是告密,后来发展成为一项制度,就有了监察反腐等功能。当然,这也是明面上的说辞。

实际上,皇帝信任的官员,根据皇帝关心的问题,可以通过密折撰写,秘密直接送达皇帝本人拆阅,任何人不得拆看。这为皇帝掌控局势,控制官员带来了很大便利。

综合来看,清朝的特务机构比明朝要隐秘得多,获取情报的方式也要灵活得多。但有时候,隐藏在内的反而恰恰最危险。清朝入主中原后,有鉴于明朝的教训,在统治上也更有经验了。

关注“史趣”,我们一起畅聊更多有趣、有料的历史故事。

0 阅读:36

东坡先生pro

简介:文史江湖,快意恩仇,共饮一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