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汤显祖,他和莎士比亚有5个共同点,其作品更有独到之处

宋安之 2023-01-20 19:58:05

1930年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著作中,感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

这是最早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个东西方戏曲家提到一起,并且认为两人是相提并论的观点。虽然青木正儿写下这句评价以后,并未在这一点上作进一步深究,但也引领了一个新的方向。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外出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比较文学研究也被随之带回中国,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比较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对比。

戏曲研究家赵景深先生曾写过一篇《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举出这两人有着5个共同点:

一、他们的生卒年相近。

二、都是戏剧大家。

三、都善于取材于他人著作。

四、都不太遵守剧作的清规戒律。

五、剧作都哀怨动人。

虽然赵景深先生的论说并未再深透说明,但观点清晰明了,使人进一步了解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共同之处。

我们再仔细看看这5个共同点,汤显祖生卒年是(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莎士比亚生卒年是(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

汤显祖比莎士比亚大了14岁,两个人于同一年死去,可以说是同时代之人。

他们的成就也都是有目共睹,这个无须多说。

善于取材于他人著作,个人理解就是用前人写下的故事,注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可以说是全新创作,只是借用了框架,内里完全不一样。

像莎士比亚的《裘力斯·凯撒》取材于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汤显祖的作品之中,诸如《紫钗记》就是取材于唐代蒋防的传奇作品《霍小玉传》,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又有新的塑造和发挥。

而且他们对于创作并没有循规蹈矩,颇有随心所欲而又浑然天成之意,也正是如此,所以才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同样的他们的作品多是悲剧,使人看之悲哀,是感同身受。

不过认真来看,这二人有着诸多共同点的背后,却又有着很大不同。

虽然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之人,但二人的人生经历大为不同。

首先文学创作上,莎士比亚更专业,他出生优越家庭,但对于仕途似乎没有多么热衷,他一开始就是创作戏剧,并且随着时代变化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从明朗乐观到悲观,可以说是纯粹的文学家。

汤显祖则是古代典型的文人走上仕途以后,被打压的心灰意冷,眼见施展不了自己抱负,于是打消了仕进之念,转而醉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像汤显祖这种情况也不少,诸如晚明的冯梦龙就是如此。还有唐朝的杜甫也是如此。仕途无望,反而在文学方面,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被打压,第一阶段读书求官,结果不同意陪衬首辅张居正的儿子,因此自然科举无望。

不过虽然张居正打压过他,但汤显祖对张居正的评价很客观:“凡所以为天下者,刚柔而已。华亭徐公以柔承肃祖之威而事治,江陵张公以刚扶冲圣之哲而事亦不可谓不治也”。

从汤显祖不屈服于权贵,并且对张居正的评价来看,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正直的人。

汤显祖的人生第二阶段是南京为官,张居正一死,无人打压他,自然顺利成为进士,先是在北京礼观政,次年以七品官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一待就是七年。

南京当时是留都,虽然六部俱全,但大多并没有什么实权,太常寺尤为其中的闲职,可以说汤显祖是坐了冷板凳。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汤显祖眼看朝廷乌烟瘴气,正直的他在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上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弹劾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揭露他们的罪行,更是胆大包天的对万历帝登基二十年的政治都做了抨击,有点失望至极以后,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万历帝大怒,将汤显祖放逐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为典史。还好一年后汤显祖遇赦,并内迁浙江遂昌知县,这时候的汤显祖开始他的人生第三阶段。

虽然知县是个芝麻官,但好歹也是为政一方,于是汤显祖终于得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任上是“去钳剭(杀戮)、罢桁杨(加在脚上或颈上用来拘系囚犯的刑具)、减科条、省期会”,还修建了书院。

最有名的典故是,有一年他如同唐太宗李世民一般,私自放囚犯过年,最后囚犯还都又回来了,并没有趁机逃跑。

不过可惜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是皇帝,他做出这样的事,自然是善政。汤显祖只是一个知县罢了,他还在任上得罪了当地的士绅官僚,所以被人借题发挥,是恶语中伤。

汤显祖最终心灰意冷,不愿屈从朝廷税吏的重税害民要求,不待政敌攻击赶走他,便是弃官居家,过起了隐居生活,如同陶渊明一般,这是他人生的第四个阶段。

汤显祖晚年醉心于文兴,并且思想比较消极,曾经一腔热血,心有抱负的汤显祖竟然说道“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后又以“茧翁”自号,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汤显祖在临川逝世,享年66岁。

也就是这一年,努尔哈赤开始崛起,建立后金政权,拉起明朝灭亡的序幕。4年以后,万历帝驾崩,再24年以后,明朝历经泰昌、天启、崇祯三帝,最终亡国。

可以说汤显祖是坎坷不平,怀才不遇的一生,所以他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来说,更直白而贴近生活,并且是悲剧中带有喜剧。

像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曲家沈璟,对汤显祖在《牡丹亭》中的奇思妙笔还是非常钦佩和羡慕的。

但作为曲学家,他对《牡丹亭》“不谙曲谱,用韵多任意处”又十分不满意。后来还对《牡丹亭》进行了改定,即串本《牡丹亭》,又称《同梦记》。

可惜稿本已经失传,不过还好有一些曲子是流传到后世,通过这些曲子来看,沈璟所改的曲子虽然谨守曲谱,句式规格严整,字句工整,平仄押韵,用韵和谐,但比之原著,其句式明显不够活泼,缺乏灵性,且内容与原著存在着较大差距。

说白了就是虽然格式对了,但只是一味的追求了格式严谨,使得文字僵硬,使得作品失去了灵性,如同没有灵魂一般,空有其形而已。也难怪汤显祖看完改进版以后,是很不满意。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的作品就是很具有灵性,他也亦是一直强调文章之妙在于“自然灵气”。他的书信也很富有感情,文笔流利,为后人所推崇,可谓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妙人。

他的作品也在当时获得很多称赞,诸如晚于汤显祖20多年的沈德符评价道:“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但难怪有人这般评价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写的悲剧是悲剧,而汤显祖写的悲剧,是带有喜剧的悲剧。

不过可惜的是,足以和莎士比亚并肩的东方伟大戏曲家汤显祖,在知名度上远不及莎士比亚,甚至如今的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历史人物,或者只是知道其名字,不知道其人生故事。

不过还好的是,汤显祖这一生无愧于自己,对得起自己的初心,从不屈服于权贵,虽然没有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却在戏曲创作上留下不朽的作品。

几百年后,人们再回首,与汤显祖同时代趋炎附势之人,纵有才华,纵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也早已被人遗忘,而汤显祖,却成为戏曲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作品也一代一代流传着!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0 阅读:51

宋安之

简介: 悠悠九州沧,一朝多少英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