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无公族是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词语,它的意思跟字面意思大致相同,就是指春秋时期的晋国缺乏国君的同族。国君一族的人缺少,这在古代那种权利体制下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导致权利易手。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晋国的姬姓一族的权利果然落于韩赵魏三家异性之手,最终姬姓完全失去权力,三家分晋。我们知道,在过去,掌握最高权利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缺乏子嗣同族的,毕竟因为权利的缘故,他们身边会有很多女人,从而子嗣众多,那么作为春秋时期强大的那么作为纯春秋时期历史悠久的老牌强国的晋为什么会最终因为公族减少,落得个晋无公族,三家分晋的结局呢?这主要和它历史上发生的几件事情有关。
挑战宗法制——小宗的胜利在春秋时期,西周的宗法制依然占据主宰地位,继承权利的嫡长子一系被称为大宗,其他同姓宗族便是小宗。这种情况下,小宗想要挑战大宗的地位从而掌握国家权力成为大宗是极其困难的。但这样的事情偏偏发生在了当时的晋国。发源于曲沃的晋国小宗,因为实力强大,在不断挑战大宗地位的过程中,经过67年,历经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三代,最终甚至击败了周天子派来试图捍卫宗法制的军队,彻底打垮大宗,掌握晋国政权,创造了一个小宗战胜大宗的神话。击败大宗以后,曲沃武公以珍宝贿赂周天子获封晋公,即为晋武公。
在小宗取代大宗的过程中原大宗一脉化为乌有,同时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小宗挑战大宗的事情,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采纳大臣的建议,对曲沃桓公和曲沃庄伯的子孙以及残留的原大宗一脉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两次消耗让晋国的公族大量损失,对晋国公族的整体力量造成了一次重创。从客观上来说,晋国完成了一次自身的更新换代,衰落的原晋国大宗一族被蓬勃的小宗一系取代,晋国可以继续它的发展之路。但是它同样消耗了晋国整体的实力,如果后来国君无法谨慎地弥补这次内耗对晋国所造成的重创,那么晋国的未来已经走在了悬空的铁丝上,随时都可能会落下,破灭。
骊姬之乱——小宗的自我毁灭之路晋献公在诛杀威胁自己一脉权利的其他公族的过程中巩固了自己一脉的地位,同时继续发展晋国的势力,功伐吞并了许多小国。在攻灭郦戎的时候,晋献公得到了骊姬和她的妹妹两个绝色美女。晋献公对她们十分宠爱,不曾想却给后来晋国的大乱埋下了祸根。
骊姬受宠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于是便设计让太子背上了试图谋杀自己父亲晋献公的罪名,结果太子在恐惧中自杀。太子死后,骊姬又以知而不报,坐看太子谋害国君为由,唆使晋献公诛杀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结果这两个公子逃离晋国,在外流浪。这两个人后来在晋国内乱以后都曾在秦国的帮助下继承君位。
在设计害死太子,逼走太子的两个弟弟后,骊姬终于得偿所愿。在晋献公死后,大臣立骊姬的儿子为国君,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以后,维护宗法制的大臣杀掉骊姬的儿子和拥立他的大臣,于是又立骊姬妹妹的儿子为国君,又再次重演骊姬儿子的悲剧故事。这下子,整个晋国简直是乱了套了。这一通乌烟瘴气的事件下来,掌握权利的晋国这一脉公族也被杀的七七八八。再加上前期对其他公族的屠杀,晋国公族的整体势力降到了低谷,几乎到了无人可用的程度。以致后来,不得不提拔他姓之人作为卿大夫,导致他姓势力的崛起,最终不可收拾,再也没有了晋国。
晋国在内耗过程中最终走向了灭亡,它原本可以成为后来的大秦那样的国家,一统华夏,终结乱世。遗憾的是它的领导者们并没有在当时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重任,最终在权利的漩涡中迷失了方向,走向最后的灭亡。可以说,如果晋国灭亡,不分裂。那么秦国很难向东扩张势力,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晋,是秦国是尽全力也很难吞灭的。
即使在后来的战国时期,强大的秦国面对晋国分裂而成的三晋,也要花上一百多年的时间才最终将他们一一打败,甚至在这期间,赵国竟然再次崛起,逼得秦国不得不赌上国运,去打那一场长平之战,稍有不慎就会被击败,从而彻底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那么,面对一个未曾分裂的晋国,秦该有多么艰难与无奈。这一点,秦国的先辈秦穆公就曾体验过,穷尽一生心血,图谋东扩,最终虽然打败了晋国的军队,东扩硕果却依然寥寥无几,那种让人无法忍受的无奈,是秦穆公永远的遗憾。
附:今天本来要写穆公,但转念一想,如果不交代意外穆公东扩时期,穆公主要对手晋国的情况,恐怕会有很多地方显得臃肿琐碎,所以今天特意先写一篇关于当时晋国国政情况的内容。
霸王龙
三家分晋中的韩出自晋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