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史记》
周幽王是西周的亡国之君,他的父亲是中兴过一段时间最后又继续加速周王室衰败的周宣王,而他的爷爷正是明面上彻底开启西周衰败之势的周厉王。作为对西周灭亡负有重大责任的爷孙三代,周幽王作为亡国之君,表现得最荒唐,最可笑,结局也是最惨的——为戎族攻破都城,自己身首异处,美人财货尽数被抢夺,诸侯望而不来救。天子做到这份上也是够凄慌的。
那么为什么幽王会亡国呢?而他的父亲虽然最后也犯了许多错误,却还远没有至于亡国,而天子之位交到幽王手上却最终亡国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危墙之下,纵情贪欢按道理来说,周幽王的祖父当政期间致使国人暴动,最终狼狈出逃。这一点应该足以给后来的继任者以警醒。比如他的父亲周宣王,虽然最终也失败了,但起码宣王即位后就有一定的危机意识,着力改革国政,调整政策。可是幽王即位后,却丝毫没有任何危机意识,反而是纵情享乐,声色犬马样样不耽误。对于正在衰败中的王室权利,他浑然不觉,对于天子的地位和实力还有天真的认知。这一点在后来他戏弄诸侯,公然违反礼制的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下来,西周政权的继续破败,是注定的,至于亡不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愚弄诸侯,失信于天下——自毁天子权威这一条在我们今天,仍为大家所熟知。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大致就是幽王得到绝色美人褒姒后,特别宠爱。但是褒姒不爱笑,幽王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让褒姒笑。这个时候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建议幽王点燃烽火戏弄诸侯来让褒姒笑,幽王不顾大臣劝阻,采纳了这个建议。最终烽火点燃,诸侯果然勤王,但是来了却发现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己被愚弄了。幽王把事情讲给褒姒听,褒姒爆燃笑了。此后,幽王便经常的点燃烽火,结果就是诸侯来的越来越少。这个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我们今天主要谈一谈它的危害。
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实不管一个人权势再怎么大,只要他在这个世界生存,有些规矩时一定要遵守的。周幽王戏弄诸侯就相当于是坏了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契约——即天子有难,诸侯勤王。这样,在天子真正需要勤王的时候,就会大大降低这种防护措施的效用。另一方面,就相当于给诸侯解套了,本来点燃烽火诸侯来救某种程度上也是诸侯的枷锁,不管他们心里情不情愿,那个时代背景下,没有人敢毫无缘由的公然违反这一点。但周幽王多次戏弄诸侯之后就相当于给了诸侯一个借口,这导致后来大量的诸侯在周幽王真的需要勤王时并未及时赶到,最终导致了幽王之死。
因爱废立,终至灭亡因为宠爱褒姒,周幽王就把原来没有过错的往后和太子废掉,立了褒姒和她的儿子。这带来两个恶果。一个是违反礼制丧失人心。另一个就是——岳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个王后不是一般人,她的父亲也是一位诸侯。王后和太子被废以后就回到了申侯那里,申侯对自己的女儿没有任何错误却被废掉十分生气,恰逢这个时候幽王又想要对申侯动武,于是申侯先发制人,一不做二不休地联合缯侯和西戎向幽王发难。结果幽王自食恶果,在没有大批诸侯勤王的情况下战败,镐京被占领,十数代先人的积累被洗劫一空。源于武王伐周而起的西周王朝彻底毁灭,残余的周王室势力忌惮于游牧民族的袭扰,迁都洛阳,华夏历史开始进入东周时期,也就是人们经常提起的春秋战国时代。
客观上说,周幽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亡业之主,他在西周政权正在走向衰落的时候,居危不思危,反而是倒行逆施,纵情享乐,不管不顾的肆意妄为,最终招致身死国亡之祸。本来如果,周幽王能本本分分地,不求励精图治,只求平稳过渡,那最起码西周还可以再继续苟延残喘一些年头,况且天子虽然地位衰落,但终究未至名存实亡的地步,一旦明主出世,未尝没有真正的再度复兴的机会。秦国可以在秦穆公之后二百年碌碌无为,从一个曾经称霸诸侯的强国变成备受欺凌的弱国,但二百多年后秦孝公励精图治,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一下子崛起,最终横扫六合。所以,西周未尝没有这种机会。可惜的是,周幽王实际上就像是一味催化剂,让本来还应该慢慢传上几代的王权顷刻间化为乌有,真是可悲。可还记得文王武王乃至周公当年兴业的不易?兴业好似针挑土,毁业却如水推沙。这后半句用在幽王身上还真是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