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

小屋成一统 2024-07-02 19:47:44

中国的历史从三家分晋进入战国开始,强国并不是固定的。在战国早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之后,魏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早期时代的第一强国。那时的魏国可说是人才济济。当时除了李悝之外,魏文侯手下更是有文能变法强国,武能兵法传世的吴起。举个例子,在战国中后期,一般就是秦国有事没事就打三晋,掠夺三晋的土地,打得三晋毫无招架之力。但在战国早期得魏文侯时期,简直是完全反过来的,吴起率领的魏军大败秦国,夺取秦国大量土地建立河西郡。甚至可以说,以当时秦魏的国力差距,灭秦并不是很难。由此可见,秦国并不是一开始就注定最终统一天下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经历过无数转折之后,最终胜出的。

从魏国称雄,到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崛起,成为强国。但是历史还是给了天下不同的选择——由赵统一天下,还是由秦统一天下。那么大家会问了,为什么是秦赵,赵国为什么具有实力与秦国决定天下往后的归属。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在战国中后期,本来是唯一超级强国的秦国遭遇了它在统一道路上的最强对手——赵。在胡服骑射之后强大起来的赵国,是足以撼动秦国地位的一个国家,虽然综合国力上赵国比秦要弱一些,但是军力,可以与秦国持平,而赵国最多的就是军事人才,这一点更加加重了对秦国的威胁。这就造就了战国后期的双雄格局。可以说如果保持下去,那么谁也无法统一;如果秦国衰落,那就是赵国最后统一,反之亦然。

但是在那样一个大环境下,保持现状是不可能的,秦赵必将分出胜负,而这胜负的分出,正是在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后,赵国一蹶不振,甚至如果秦昭襄王不犯糊涂,当时就可以灭赵。但尽管当时没能顺势灭赵,六国也再无法阻挡秦国的加速统一之势。基本上,秦国统一已成定局。长平之战带来的转折给了战国时代一个明确的信号——战国时代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再也没有战国七雄了。如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说,在战国历史的一次次转折中,各个国家走向强国之路,然后走向衰落之后,最后一次转折,终于走上了历史舞台——即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那么为什么长平之战具有这样的意义呢?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 合纵无法灭秦

在秦国经过变法迅速强大之后,六国无法独自抗秦,最后想出的办法就是合纵。合纵是一个理想化的策略,如果六国各自足够理性而高尚,那么或许可行。但是除了秦国的威胁之外,六国哪一个不是经常互相攻伐,各自利害错综复杂。为何而战?名声,土地,金钱,美女,等等等等。这是永远都无法彻底解决的矛盾。这就导致了合纵从一开始,就具有易破坏的弱点。更遑论秦国自孝公以来代代明君,恰当的使用了变鲸吞为蚕食,连横,远交近攻等顺应时代形式的恰当国策,一步步使合纵形同虚设。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历史最终证明了合纵的乏力。六国在合纵的过程中,往往是被打急了就合纵,有点儿甜头了就连横。即使在合纵最成功的时候,也只是击败秦军,将之打回函谷关,并未有给予秦国重创,更别提灭秦了。

第二 天下形势,决于秦赵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合纵效果有限而且反反复复,如果六国无法诞生一个新的强国,那么七雄格局瞬间就会走向终结。而在当时,刚好有一个可以与秦国抗衡的赵国,可以说两雄具在,六国可存,甚至说还能为其余五国争取再次走向强盛的时间。但是,这一切在长平之战之后就再也不复存在在了。战国形势彻底走向了合纵无用,不合纵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抗秦,但是想抗秦又必须合纵的无奈循环之中。给予足够的时间,六国或许还有机会,毕竟齐国当年七十二城被燕国打得仅剩两城,最后也还是翻盘了。

第三点 长平之战的结果为何最终能够影响天下格局

虽然双雄格局为其他五国争取了一些腾挪的时间,但可惜的是,日削月割,已趋于亡之势在长平之后已走向极盛,六国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所以说长平之战的结果所带来的走向,几乎是决定性的,再也无法挽回了。可笑的,当时的某些国家,还在趁火打劫赵国,真是可怜可叹。

在前面的论述中已多次提及了,总结起来就是秦赵两家的存在对于战国格局的保持是有决定性意义。如果长平之战最终大家互有胜负,那么大不了天下继续七国混战的状态。如果秦国胜了,历史走向秦国为天下选择的道路,反正亦然。那么我们不禁要想,为什么一场仗就能决定天下走向,这不过是一场仗而已,怎么就最终发展到了可以作为六国即将终结的标志的地步呢?

其实,如果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战争,那么即使赵国战败,损兵折将,那也顶多是衰落一下子,不至于再也无力抗秦,彻底一蹶不振的地步。可问题就在于,这场仗已经不能算是一场普通的战争了,因为赵国失去的并不仅仅是一场失败可以形容的了。简而言之,就是赵国在这一战中,实在是输的太惨了,在双方基本上都投入自己大部分主力的情况下,赵国战败后四十五万赵军被屠,这是决定性。这意味着,赵国的成年男性骤减。无粮无财,还可以借,了不起明年地里就长出来了。但是这四十五万成年男性没个十年八年去哪里补充,这军力骤减的十年八年,赵国如何自处。秦国又怎么可能让他安然复原呢?所以,其实说来说去,长平之战之所以能被称为战国的最后转折,根本就在于赵国失去抗秦之力以后,也永远失去了再次崛起的时间。这一点对于六国,对于均衡才是最致命的。

第四点 秦国决定性地进一步强大,六国彻底失去了机会与大势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好像是托马斯潘恩在《常识》里写的,大致意思是,只要你不能使它停下来,那么即使它速度再慢,也最终不可阻挡,时间将弥补它速度上的不足。这句话用在这里也算恰倒好处。不过这里再说速度慢,已经不合适了。在长平击败赵军并屠军四十五万之后,秦国获得了它曾经渴望的一切,它再也不用顾忌,可以随意地去攻伐六国,去实现自己的统一之路,而且在长平之后的决定性强大的过程中,它将越来越强,越来越快。

赵国的命运亦不必多言,在长平之战中其它看戏的五国看似毫发无损,其实他们失去的,也并不比赵国少。他们再也没有可以支撑他们存留下去的机会和大势了。曾经冷眼旁观的人,却不知道自己其实一直在风暴之中,直到被放到砧板上才恍然悔悟,一切已经太迟了。四十年后,秦王嬴政在接受了齐王建投降之后,天下最终一统。在这短暂的四十年里,六国想再有转折,已经不可能了。

总结

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来说,长平之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加快了天下的统一步伐,终结了分裂割据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它所带来的最终一统,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大一统的榜样,使大一统有可能作为一种全民族意识生根发芽深入人心。我想诸位总不至于希望我华夏大地像欧洲一样,说起来都是亲戚,实际上却是一个个实体吧!另一方面,统一之后才有可能有心思,有余力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去开疆拓土,这一点对于我们今日的广大国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0 阅读:106
小屋成一统

小屋成一统

一个非虚构的历史写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