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病逝,武则天出家为尼,居然是王皇后给李治出主意接她回宫

周惜娣 2020-05-13 11:54:41

唐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日(649年),李世民病逝于翠微宫。在臣民们的哭泣中,李世民走完了他风光的一生。在古代,除去少数昏君、庸君,多数君王都会关心自己死后,继承江山的人能不能治理好国家,他们害怕主幼国疑,害怕重臣弄权,害怕外戚干政害怕牝鸡司晨……有头脑的帝王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预防方法:汉朝汉武帝立太子先杀太子的生母钩戈夫人,釜底抽薪,防止大权旁落;三国时期的刘备见儿子资质差,干脆将国家托付给对他最忠心的诸葛亮;明朝朱元璋在儿子继位前先把功臣们杀个干净,为儿子扫清敌人。

李世民为儿子、为大唐想到了方方面面,他认为自己做得万无一失:文臣方面,他选择了两位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前者是李治得舅舅,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也是唐朝数一数二的人物,有他在,李治的皇帝帝位就不会动摇。李世民在病榻前,指着太子和太子妃王氏对他们说:“我这一对佳儿佳妇,就交给你们了。”武将方面,他看中李勣,对李勣说:“当年你对李密尚且忠心耿耿,我相信你决不会辜负我。”把儿子、也把大唐的安全托付给这位老将。为了让他更能效忠李治,李世民还耍了个心眼儿,特意把李勣降职,对儿子说:“我现在把这个人降职,你继位后,要马上将他召回朝廷,给予高官,他才会对你效忠。”具体事务方面,李世民将贞观之治的领导班子完整地留给了李治,还要加上他在位数年积累的粮食,财富和对外的国威,李治只需要沿用从前的班子和路子,就能一帆风顺。后宫方面,李世民看到儿媳妇王氏端庄贤淑,一派大家闺秀风范,举止更是透出国母之像,就算李治今后有了宠爱的嫔妃,料想也出不了大问题李世民去世的时候,带着对个人的自豪,对太子股股的期望,死得安详,走得放心。

他为儿子殚精竭虑地安排,但即使聪慧干练如李世民,也不能插手自己身后之事,历史不会按照他的愿望进行,他所做的一切,短短几年就因一个女人而天翻地覆。李世民去世前从未想过他的才人武媚娘入宫十二年,如今终于走出宫门和所有没能生育的嫔妃一道,被马车分送到长安城的寺院,削发为尼,迎接她的是青灯古佛,是简陋的房屋,极度伤心的李治无从顾及一个女人,她的人生,似乎已经尘埃落定登基后,李治无暇顾及武媚娘。但这不是因为喜新厌旧,而是面对父亲留下的江山,他不知该如何打理。直到坐上皇位的那一天,李治仍然不太相信自己真的继承李唐大统,从此君临天下。而朝臣们早有准备,也不需要他做出英明决定,他们都认为,自己比李治更英明。李世民的本意是希望大臣们悉心辅佐新皇,但在新皇眼中,大臣们似乎不把他放在眼里。李治也想提拔自己的亲信,但提拔幅度有限,朝廷大臣仍旧牢牢地掌握在以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老大臣手中,不过,李治性子软脾气好,他还要倚仗舅舅,这些事他都能忍。

做皇帝毕竟不是做太子,每日上朝,左一个大臣报告某某地有地震,右一个大臣报告某某地有外患,这些切实的重压都压在了李治肩膀上。恰好李渊当年起兵的晋州也发生了地震,更让流言四起,认为李治这位皇子登基大不吉利,不然龙兴之地怎么会发生地震?亲曾经的教育,让李治有了初步的事业心,明白一个仁明的皇帝对国家的重要性,他也立志要效仿父亲,做个万民称颂的贤君。他没有父亲东征西讨积累的名声,也没有父亲举重若轻的英雄气概,他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跌跌撞撞地摸索着,下诏赈灾,下诏修律,下诏节俭,但也只是在父亲的阴影之下亦步亦趋,久而久之,心中难免失落。他并不是遇到挫折能鼓起勇气的坚毅之人,而他的身边,也没有一位能安慰他的女性。李治身边的嫔妃不少。他的皇后王氏与他感情平平,而且性子含蓄,只知贤良淑德,不是李治喜欢的类型;还有一位妃子萧氏,同样出身名门,容貌既美,性子张扬,很合李治胃口,也是他最宠的妃子,很快被封为正一品淑妃。可这位肖淑妃虽然活泼美丽,却少了能帮李治排忧解难的政治头脑,李治在他身上同样找不到真正的安慰。

李世民喜欢有头脑的女人,他有足够的主意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不需要女人多插嘴,却可以用这个头脑帮他留意细枝末节,在他大意麻痹时提醒声,在他得意忘形时督促一下;而李治和李世民正好相反,他性子软,年纪轻,习惯了听父亲的,听舅舅的,还没学会自己拿主意,他需要一个有智慧的女人,帮他出主意,帮他担责任,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想起武媚娘,希望她就在身边,像当年与他谈烦心事一样,和他一起谈谈国事,想想办法。这种依恋加深了他对旧情人的思念。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思念,一年后的五月廿六日,也就是太宗李世民的忌日,李治选择了在感业寺为父亲进香。这个决定让大臣们不解,因为感业寺是长安城一个不起眼的小寺庙,而之前皇帝要进香,都会选择那些既有高僧、又有门面的大佛寺。不过,谁也没把这个决定放在心上,李治也顺利地见到了心上人,只见她一身缁衣,容颜憔悴,梨花带雨,他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感业寺的生活无疑是武则天生命中最低谷的一段时期,她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李治对她的感情,她不知道这份感情是否牢不可破,是否经得起考验。她不是天真的女子,清楚地知道就算李治有心与她再续前缘,大臣们也不会同意新皇将先帝的才人收入后宫。但是,年轻男女的爱情,越是分离越是热烈,武则天仍然有争取的机会。

她给李治写了一首情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仅仅一首诗,就能体现出武则天的文字水平,那种对爱人的思念、对分离的无奈直透纸背,就连诗仙李白对着这样的诗也曾自愧不如,可见武则天的文学造诣不低。明代钟惺曾这样评价:“‘看朱成碧’四字本奇,然尤觉思纷纷’三字愤乱颠倒无可奈何,老狐甚媚。”一个连写情书都妩媚动人的女人,难怪令李治神魂颠倒。即使与李治重燃旧情,武则天依然心事重重,她不知该如何突破难关成为李治身边有名分的女人—如果无名无分,一旦年老色衰,自己的结局依然悲惨。李治也希望武则天能时时在自己身边,可是,想到物议人言,即使贵为天子,他依然一筹莫展。没想到,这个问题被他的皇后解决了。这一天,王皇后与夫君李治恳谈一番,她体贴地表示自己知道皇帝的心事,而她本人也喜欢武媚娘的聪颖,想要媚娘当她的侍女,希望李治把武则天接到宫里。这真是峰回路转,绝处逢生,李治不禁对皇后很是感激。

王皇后自有她的打算。她虽然是李治的正妻,却并没生下一子半女,而萧淑妃在后宫恃宠而骄,对皇后不甚恭敬,也让王皇后如鲠在喉。李治是个和稀泥的脾气,就算知道皇后和淑妃互不顺眼,平日互有争执,也只做充耳不闻,谁也不敢得罪,这让王皇后每每落于下风。她思索着如何才能选个可靠的女人帮自己争宠,恰好宫里纷纷传闻李治与武则天在感业寺偷情,王皇后心中一动。王皇后认为武则天是个理想的人选:一来碍于身份,她只能做个低名分的嫔妃,永远爬不到自己头上;二来自己让武则天脱离尼姑庵,武则天必然心存感激,对她效忠;三来让武则天进宫称了丈夫的心,丈夫从此对她另眼相看。于是,王皇后命人悄悄嘱咐武则天蓄起头发,将养身体。然后,她以皇后的身份劝李治接武则天回宫。新皇接先帝的才人入后宫,原本会闹得满城风雨,但因开口说情的人是皇后,倒是塞住诸臣和后宫诸妃之口。而且,王皇后考虑得仔细,她让武则天在自己身边当侍女,名分上让人挑不出大错,一件大事,竟然就这样风平浪静地结束,这让李治和武则天大喜过望。回宫后的武则天收敛了从前的锐气,在王皇后面前低眉顺目,视王皇后为再造父母,凡事都听皇后的话,凡事都为王皇后着想,即使李治宠爱她她也不肯去分王皇后的恩宠,反而经常在李治面前称颂皇后的女德。

王皇后见这个女人不但知道感恩,还处处摆正自己的身份,即使受到李治的宠爱,凡事仍然以皇后为尊,不由大为满意。而武则天入宫后,萧淑妃的气焰果然被打压住,这让王皇后喜上加喜。在武则天回宫初期,李治的后宫可谓和美,武则天对王皇后恭顺,一来是因为自己羽翼未丰,需要借助王皇后的扶植;二来李世民去世未久,她不敢太张扬。她极力让自己显得微不足道,以躲过外朝的眼目。而她的母亲杨氏也来到了长安,时不时帮她打点关系,让她在后宫能够安稳积蓄力量。这时候的武则天总是带着恭顺的笑容,对任何人都礼让有加,让人心生喜爱。暗地里,武则天已经开始经营自己的势力。有李治的宠爱,就有人阿谀跟随,她在王皇后不注意的时候,笼络宫女宦官《资治通鉴》记载,她一边对皇后极尽忠心,一边观察皇后的所有举动,发现皇后对哪个人不好,就一定会笼络这个人。如果得到了赏赐,她全都分给大大小小的宫女们。她做事小心不落把柄,宫女宦官们也乐于在她这里得到些好处,渐渐的,后宫大大小小的事,武则天全都能掌握,兼之李治凡事喜欢与她商量,对她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信服和依赖,武则天的地位一日比一日高。

向而立之年迈进的李治,在经过严肃的国事演练后,更感觉到内心的焦虑和疲惫。有太多的事需要他去处理,有太多的情况需要他的思考,他每天面对的公事如一团乱麻,而朝廷还残存着太宗朝的进谏风气,每天有太多人对他提出意见,使乱麻更乱。他希望自己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让一切事情清清楚楚,但他性格软弱,始终无法在他人面前真正地摆起天子的架子。而武则天,刚好是一把快刀,每当他将烦心的国事吐露给武则天,武则天微微思索,随即拿出主意供他参考,这些主意又都得到了朝臣们的赞同。渐渐地他对武则天由爱到敬,更加希望将更多的荣宠回报给这个女人。唐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最盼望的事终于成为现实,她为李治生下个皇子。有了这个孩子,武则天才终于彻底放了心。从此以后,即使有人拿出她的身份说三道四,也不得不顾忌她是李治的皇子的母亲。而且,靠着她对王皇后的“忠心耿耿”,即使她有了皇子,王皇后对她依然赞不绝口,并怂恿李治给武则天一个正式的名分。几个月后,李治封武则天为正二品昭仪。

李治很满意这个结果,他终于能给心爱的女人一个较高的名分;王皇后很满意,她相信武则天会感激涕零,今后更加忠于自己,她甚至想自己没有孩子,武则天有了孩子,也是自己的一个强助;后宫上下多数人都满意,因为这位昭仪会做人又大方又和蔼,和死板的皇后、骄纵的淑妃大不相同…只有武则天并不满意。从感业寺的尼姑到后宫的昭仪,武则天苦心经营,走得艰难却也卓有成效。她已经在后宫站稳脚跟,拥有了自己的地位。而且,她还有了自己的孩子,还有李治的宠爱,如今她地位牢固,有资本向着她的目标更进一步—她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除掉自己的恩人王皇后,取而代之!

0 阅读:4

周惜娣

简介: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