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被打骂,为何如今孩子容易有心理问题?看看教育环境就知道了

兰妈谈育儿 2023-03-03 20:23:49

文/兰妈谈育儿

以前北漂时,隔壁住着一对母女

听说,小女孩的爸爸早年前玩失踪,留下娘俩独自面对着生活

可能是生活压力太大了,也可能是抱怨命运不公

经常可以听到妈妈打骂女孩

不是说“拖油瓶”、就是骂“你跟你那死鬼爸爸一样,让人讨厌”

句句不离愤怒、字字包含恨意,仿佛隔着墙面都能感受到女孩身上的小心翼翼

现实见面时,女孩给人的感觉也特别敏感,不敢与人交谈、更害怕与人对视

尤其是上学都要特意绕小路的自卑,就像是山上的蒲公英一样轻轻一碰就随风而去

我能深刻地感受到女孩脆弱的心理,甚至还担心继续如此敏感下去,将来或许会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后来,跟朋友聊天时谈到了这个话题

朋友觉得我是在杞人忧天

她觉得现在的孩子就是生活得太好了,缺乏心理韧性

想想当初的我们,谁没有在爹妈的打骂下成长

那个时候的打骂可比现在“狠”多了,直接抄柴堆里的枝条就开始抽打,那种钻心的疼痛,如今回味起来还下意识地揉揉屁股

而小时候被打骂得那么凶的我们,现在的心理不也是照样健康,更不会跑去跳楼呀

如此对比,听上去好像还挺有道理的

但实际上,年代不同、成长环境也完全不一样

不信,我们接着往下看☟

01

父母的思维在发生变化

在隔辈教育里我们经常听到老人会说:

“是读书的料,早晚都会成材,以前时代里哪有什么补习班、奥数班,能考上大学的还不是一大把”

而我们在面对教育时,似乎也习惯拿过去的人生经历,作为现在教育的参考

比如

我们小时候穿着缝补丁衣服、踩着破鞋上学

那个时候没有玩具、也没有好吃的零食

或许我们也总觉得

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希望通过以前的“刻苦”唤醒孩子的知足常乐

可事实却是,在孩子的眼里、能理解的范围,你所说的旧时代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体验过的感同身受,自然是多说无益

也正是因为这种前后差别,在思维模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断崖式落差

举个例子

在过去的旧时代里

生活方面,由于物质条件太差,只要“冻不到、饿不坏”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最好照顾

认知方面,抱着井底之蛙思想,读那么多书又不能当饭吃,还不如多种些庄稼管吃饱

以前的养娃,多半也都是放养模式

虽然也经常被打骂、批评,但大家都吸够了自由空气,拥有大量运动、得到健康体魄,同时还带着放飞的身躯去快乐长大

再看看现在的养育

大家跳出了四面环山的田园生活,周围的工厂也变成了商业区,还有挤满的高楼大厦、就业困难

看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存环境,再看看那些争先恐后的起跑线教育,思维模式在时代环境里就发生着改变

我们不希望孩子走自己走过的弯路,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大家在思维模式上就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从曾经的散养教育转变为如今的精养模式

教育方面呢,也为了孩子而不得不加入鸡娃大军,每天不听地包办、唠叨,甚至焦虑

02

现代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

上4年级的外甥,每天晚上写作业要熬到深夜23:00

这件事让我久久不能消化

难道现在小学生都赶上中、高考的紧张气氛了吗?

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辅导班是小姑安排的课后作业训练

本以为,自从有了延迟服务后家长就能轻松减半

可现实却是,学习不能放松

如果只在学校上延迟就放学回家,不出一个星期,老师就会打电话反映学习问题

为了不成为班级里的拖后腿,辅导班就成了外甥学业上的一种依赖,有老师专门盯着、定向培训,那学习还能跟上大部队

看着外甥那犹如中、高考般的紧张学习气氛,我深深地受到现代化的学习压力

那种整天埋头苦读早出晚归,甚至连路边新开的花儿都来不及欣赏的着急忙慌,很难想象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内心会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我们都希望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为孩子更好地未雨绸缪,可一旦对孩子有了要求和目标,本质上就会出现更多的强势、和干涉

你以为孩子不想学好吗?不,每个孩子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成长程序

学习环境的竞争压力又那么大,如果还经常以爱之名强迫孩子加大学习力度,那些不留休息的步步紧逼,只会让孩子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学习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出路,也更应该在相对于轻松而快乐的环境下进行

如果孩子想学学不进,那么适当的辅导补习会对孩子起到拉扯、和帮扶的作用

但如果孩子本身学习压力就很大,就不要再执着辅导补习了

毕竟,比起补课辅导这件事,孩子更需要的是端正态度、健康的环境

03

家庭的影响力在慢慢变淡

仔细想想,以前的年代确实和现在的成长环境完全不一样

像过去教育一个孩子时

不止是父母的打骂教育、批评唠叨,还有来自兄弟姐妹、长辈亲人的影响

我就是家里面的幺女,小时候如果做错事不是被爷爷奶奶惩罚,就是被几个姐姐批评

那个时候一个孩子也不止是生活在家庭里,还有来自整个家族的规矩和约束,大家也不敢太放肆

而现在呢

大家的很多传统观念在慢慢淡化,隔辈教育容易出现分歧不说,老一辈要么溺爱、要么不参与,兄弟姐妹也散布在天南地北,就更别提能产生什么影响力了

那种从生活负担、再到教育上的单打独斗,现代化父母也正在面临着不一样的困难

他们既要承担生活压力、又要担起教育责任,希望生活更好的同时,也希望孩子未来可以发展得更好

而那种抓了生活、还想抓未来的理想,固然很好,但现实却很骨感

尤其是三代同堂里不能统一的家庭教育,最容易出现“帮倒忙”的情况

曾经,在教育女儿时就遇到了沉迷手机的紧迫问题

为了帮孩子尽快改善“沉迷游戏”这个不良现象,我发动全家“监督”任务

明面上大家都爽快地答应了,可私底下又是另一码事

女儿知道家里一个好说话的奶奶,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每次都故意说好话讨好,并整天脚跟脚地缠着奶奶

面对这种从未有过的讨好,奶奶自然是招架不住了

于是,我的明面禁止、和奶奶的私下纵容,就形成了对立性的教育挑战

那段时间也是教育里最难的时候,孤立无援、还不能被家人理解

尤其是被女儿疏远、讨厌的阶段,简直是焦躁、无力又无奈

想想过去曾走过的无数弯路,我觉得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环境影响

一段好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潜移默化影响,更少不了家庭教育带来的统一影响力

04

物质下的安于现状比较明显

有一位妈妈问她的女儿:“宝贝,你将来有着怎样的人生规划,打算做什么呀”

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就想一直跟着爸爸妈妈,想要什么都能给我买,我还要做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公主”

从那以后,妈妈在物质上就开始慢慢控制女儿

她觉得,一个孩子若是连自己的人生目标都没有,只知道依赖的不思进取,将来到社会上肯定会受到更多的挫折磨难

同样都是打骂孩子,为什么如今的娃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物质条件带来的安于现状也是一方面

想想过去的孩子,生活圈子就跟当时的成长环境一样刻苦,一切靠自己的独立意识会比较强,他们知道自己未来想要什么,也会朝着这个方向而不断去努力、奋斗

而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呢?就有种“报复性”消费走向:家长喜欢会把自己曾没有实现的愿望都实现在孩子身上

在我的认识的圈子里就有这样一位妈妈

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太差,从来没有吃过零食

所以,这位妈妈就在她女儿身上实现了零食自由

面对众人不解的目光,妈妈也毫不避讳地说:“小时候因为条件差、吃不起零食,现在可不能让我的女儿也吃曾经的苦”

物质上这样,学习上也是如此

为了可以更好地培养女儿,妈妈还特意辞职在家,每天陪着去上昂贵的辅导班,但凡是孩子想学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上都是大力支持

比如

女儿今天说想要学钢琴,明天家里就会出现一台全新的钢琴

女儿觉得会跳舞的人都比较优雅,第二天就会出现在舞蹈教室

想让孩子多才多艺,并在教育和兴趣爱好方面大力培养,这是好事

但过度培养、或在物质上的随便给予,最后只是让孩子不懂得珍惜,甚至习惯在父母的包办下安于现状

所以,好的教育从来都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成长、感受成功,拔苗助长的结果只会起到反作用,物质上的随意满足也会让孩子渐渐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

那么,关于“为什么如今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3 阅读:718
兰妈谈育儿

兰妈谈育儿

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