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张治中生活拮据,向傅作义借钱,周恩来懊恼:是我疏忽了

扶苏过去录 2025-04-09 09:38:57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父子狼狈退往台湾,和他一同前往的还有何应钦、顾祝同等黄埔嫡系核心层的高级将领,然而,作为蒋介石“八大亲信”之一的张治中,却选择留在大陆,为新中国的发展鞠躬尽瘁。

不过,我军将士和广大爱国者们称张治中为“和平将军”,周恩来总理更是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老朋友”。

张治中,安徽巢县人,年少时家境贫寒,为了求学,他在商店当过学徒,在扬州当过备补兵,甚至经历过6年的流浪生活。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治中敏锐的政治嗅觉,促使他来到上海参加了学生军,并顺利进入保定军校。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张治中经同学推荐进入黄埔军校工作,深得校长蒋介石的赏识,逐渐成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

在此阶段,他结识了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周恩来的气度、学识、谈吐都令张治中十分钦佩。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后,张治中毅然决然向周恩来提出希望自己能加入共产党,周恩来再三考虑,认为就当时的状况,张治中留在国民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而共产党人,也将帮助张治中开展工作。

因此,未能如愿的张治中虽有遗憾,却与周恩来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8年,“十年内战”开始,在这期间,张治中手握兵权却从未向我军开战,他反对内战,认为国共二党不应兵戎相见,为了逃避蒋介石的派遣,他躲在中央军校担任教育长,一待就是十年,蒋介石多次指派他带兵参与内战,他都坚辞不就。

此后,张治中依然坚守着孙中山先生的理念,致力于促进国共形成和平共处的局面。1941面,皖南事变爆发,张治中义愤填膺,主动牵头向蒋介石上万言书,痛斥蒋介石对中共问题错误的处理方法,极力主张两党合作,共同抗日。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张治中第一时间开展了推动国共和谈的工作,调动国内主和人士向蒋介石施压,在张治中等多方人士的运作下,蒋介石三次向毛泽东发去电邀函,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和谈。

经中共中央研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赴重庆谈判。蒋介石对张治中与我军的良好关系了然于心,指派张治中前往延安迎接毛泽东一行人。

第一次来到解放区的张治中,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哑口无言,这里的人民脸上洋溢着发自肺腑的笑容,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气氛,人民群众热火朝天的劳动着、歌唱着。

毛泽东从一处土窑里走出来,脸上带着春风般的和煦。离开之时,解放区的民众自发送行,看向毛泽东的眼神里,写满了担心与关注。张治中意识到,共产党具备国民党所不具备的群众向心力。

落地重庆,周恩来总理的心揪的更紧了,在这里我军本来是有两处宅院的,但其中一处被国民党死死监视着,另一处距离市区太远,无奈之下只能找张治中商议。

张治中一听,竟立刻与妻儿商议,让妻儿搬出了自己的宅邸,把宅邸让给毛泽东居住。毛泽东万般推辞敌不过张治中的不断劝阻,此后的几十天行程里,张治中的“桂园”,便成为了毛泽东一行人的落脚之所。

除此之外,张治中还百般叮嘱桂园的警卫:保护毛泽东,要比保护我认真十倍!

接下来的43天中,大大小小的会议不断召开,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了针锋相对的趋势,在这期间,张治中积极推动谈判工作,时刻活跃在谈判的第一线,成为了本次和谈成功的最大推动者。

然而,国民党内部又传出有人要对毛主席不利的消息,周总理找到张治中,希望能早些让毛主席回到延安主持大局,又表示不放心毛主席一个人回到延安。

张治中主动请缨:“毛先生是我接到重庆来的,那我就有责任将毛先生送回延安!”

事实上,他也并没有食言,在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后,张治中陪同毛主席回到延安,在路途中,毛主席对张治中说:你是真正为和平奔走的人!

而这是张治中第二次来到延安,飞机还未落地,张治中就看到人头攒动,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无数人自发来接毛主席回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使张治中心潮澎湃,这才是民心所向啊!

次年,张治中再次来到延安,同周恩来总理会谈军备事项,三到延安张治中无比欣喜,他说道“我这是第三次来延安了,以后你们书写历史的时候,应该写上张治中三到延安……”

大家听了也是哈哈大笑,毛主席问: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你这是认为我们一定会胜利了?张治中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从来没想过你们会失败。

张治中的话是具备前瞻性的,1949年,蒋介石拒绝在和谈书上签字,和平谈判破裂,将正在北平与我军和谈的张治中等一行人置于无比尴尬的境地。

同时,渡江战役打响,百万雄师英姿勃发,一举拿下了固若金汤的长江天堑。

蒋介石派专机接张治中回去复命,所有人都知道,张治中这一去,面临的不会是好的结果。周恩来劝张治中留下来,说道:“西安事变的时候,已经有一位姓张的朋友遭难了,我不能再对不起你这位姓张的的朋友。”

在张治中心神俱乱、举棋不定之时,周恩来通知地下党的同志,将张治中的妻儿不惜一切代价护回北平。当张治中看到自己的妻儿时,声泪俱下地握着周恩来的手说:“恩来,你是我一生中最真诚的朋友!”

家人的团聚固然是喜事,但是没多久,张治中就发现自己口袋空空,没有经济支撑一家老小的吃喝,百般思索之下,他提笔给傅作义写了一封信“今生活拮据,特向军借250元,用作周转。”

傅作义也很大方,直接寄了500元,此事没多久就被周恩来知道了,周总理顿足捶胸,责怪自己没注意到张治中的拮据,赶忙拨款6000元让张治中缓解燃眉之急。

也正因如此,我军的人情味再一次让张治中感到无比温暖。

1969年,张治中逝世,周总理力排众议为张治中举办葬礼,葬礼结束后,周总理还亲切慰问了张治中得遗孀,并表示会竭力为张治中的家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不得不说,周总理对张治中的牵挂让人动容,而这段伟大的友情也必将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参考资料:中新网

1 阅读:38
扶苏过去录

扶苏过去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