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大境门(二):峻岭绵延连古塞,苍山静穆护雄关

牛爷大走四方 2025-03-14 17:22:42

(续接上文·雄关锁钥通南北,古道烽烟话古今)

大境门作为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其所处地势险要,外有东、西太平山对峙,西太平山与大境门紧密相连,仿若一体。西太平山为大境门长城构筑起天然的坚固屏障。大境门凭借西太平山的险峻地势,进一步强化了防御功能,在军事防御上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与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

从大境门向西,经过第一座烽火台一路向上,穿过一圆秃似馒头的土堆的夯土版筑内芯的烽火台遗迹,沿着由就山开采的毛石垒砌的毛石长城继续前行。

大约行进有3-4分钟,便来到了一处三岔路口。直行的路边立有一块“大境门景区全景图”。沿着毛石长城前行通往峻峰亭、好汉石和问月亭;左手边的岔路通往揽胜亭、竞技台和柏园。

过了岔路口,沿着毛石长城向峻峰亭前行;通往西太平山的毛石长城,整体高度相对低于大境门长城的高度,但白灰勾缝的毛石垒砌更为厚实,异常坚固。

城墙顺着西太平山的走势一路攀升,在峰峦间时隐时现,仿佛一条蛰伏的巨龙,随时准备腾空而起。其走势或陡峭,或平缓,依凭山势巧妙修筑,在防御外敌上占据着绝佳的地理优势。

路边的毛石长城是由一块块不同形状的石头堆砌而成的石墙。这段城墙不像临近大境门的城墙是由大块毛石垒砌而成,而这段城墙更像是堆砌而成的。

古老的长城沿着山势一路向上,为了行人的安全和对古老长城的保护,在步道旁和石墙建,安装了金属护栏。

西太平山山峦起伏,层峦叠嶂,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近处的山坡上,岩石裸露,杂草稀疏,透露出一种原始而粗犷的美。远处的山脉连绵不绝,仿佛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大地之上,令人叹为观止。在山的一侧,可以看到一段古老的长城,它沿着山势蜿蜒而上,仿佛一条巨龙在山间穿行。长城的石墙已经有些斑驳,但依然屹立不倒,彰显着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沉淀。

古老的长城沿着山脊蜿蜒,石块堆砌的城墙透露着岁月的痕迹。远处连绵的山脉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丽,近处的枯树与岩石更添几分苍凉。长城的雄伟与自然的壮美在此交汇,让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心生敬意。

在湛蓝的天空映照下,一块巨石矗立于石板路旁,其上刻着激励人心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词句。字迹遒劲有力,彰显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周围绿树环绕,为这励志之语提供了一幅宁静的背景不仅令人联想到长城的雄伟,更激发起人们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决心。

石板小径贴着古老的城墙蜿蜒前行。城墙由粗糙的石块堆砌,前方山坡上有一座飞檐翘角的亭子,应该是“全景图”中标示的“峻峰亭”,为这古朴的防御工事增添了几分雅致。蓝天映衬下,城墙沿着山势起伏,两侧树木和灌木丛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古老的氛围

石阶蜿蜒而上,直通山顶,两侧灌木丛生,绿意盎然。阳光洒在石阶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增添了几分生动。石块垒成的山体,颜色斑斓,与蓝天相映成趣。

一座典雅的四角攒尖顶的亭子矗立于石砌山丘之巅,翘角飞檐彰显传统之美。四周灌木虽显枯萎,却也映衬出冬末春初的宁静。其开阔的位置让人可远眺四方,为自然景致平添了一抹古韵。

峻峰亭位于西太平山上,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西太平山的自然景观和大境门的历史氛围相得益彰。亭子采用传统的木质或砖石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现出精湛的建筑工艺。

峻峰亭周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站在亭中,极目远眺,长城在山间蜿蜒,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一条蜿蜒的山路穿行在树木和灌木丛生中。阳光明媚,天空湛蓝,为这条小路增添了宁静与美丽。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来到了一处岔路。左边是一个小型的健身活动广场,直行是一条上山的石阶路。于是沿着石阶路继续上行。

距离峻峰亭大约有10分钟左右的路程,便来到了好汉石。周围群山环绕,长城蜿蜒,植被茂盛,景色壮美。好汉石寓意着攀登至此的人如同好汉般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得名。

站在好汉石回望峻峰亭,山巅古亭,红柱青瓦,傲立群山。蜿蜒小径,盘旋而下,通向远方。山下城镇,错落有致,静谧祥和。蓝天映衬,山峦叠嶂,景色宜人。好汉石旁,回望峻峰,心旷神怡。

远望东南方向的山顶上也有一座圆亭。从高处俯瞰,有一条蜿蜒的步道直达圆亭。步道沿着山脊延伸,连接着亭子和山下的张家口市区。市区中高楼林立,远处的山脉层峦叠嶂,与蓝天相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从好汉石沿着山道一路下行,徒步行进了大约2-3分钟,就可以看到这个圆亭了。按照《大境门景区全景图》介绍,这座圆亭应该是问月亭。

问月亭坐落于西太平山之巅,周边环境清幽,树木葱茏,与好汉石等景点相邻,飞檐斗拱精致细腻,亭身造型典雅,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古韵十足。“问月” 之名,充满诗意与遐想,在此凭栏望月,仿若能与苍穹对话。

从问月亭放眼望去,视野极为开阔,大境门的雄浑古朴之姿、张家口市区的繁华景象以及山峦起伏、长城蜿蜒的壮丽风光皆可一览无余。如果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月光洒在亭上,与周围景色交相辉映,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经过问月亭继续沿山路下行,大约百米左右,又来到一处三岔路口。继续执行是景区的另外一个出口,而左后方的山路可以回到大境门,因为车辆停在大境门,所以决定走这条路回大境门。

蜿蜒的山路,古朴而宁静。道路两旁是树木和灌木丛,松树挺拔。远处可以看到山丘,天空晴朗,呈现出一片清澈的蓝色,光影斑驳,静谧自然。

小路蜿蜒山间,两侧灌木丛生,枯枝交错。回望远处山顶,问月亭矗立山巅。蓝天映衬,阳光明媚,宁静自然。山路尽头,问月亭若隐若现,引人遐想。

沿着山路蜿蜒前行,来到了一路健身广场。广场的左侧是科普橱窗,右侧是宣传牌。广场的尽头是一片茂密的柏树林。柏树林的右侧是一条下山到另外一个出口,据说离大境门还有4-5公里的路程。

经游人指点,决定走穿行于柏林中的这条山路。阳光透过茂密的柏树林,洒在笔直的石板路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路两侧由石块砌成的矮墙整齐排列,林间静谧,偶有微风拂过,树影婆娑,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穿过大片的柏树林,前面有路标指引,直行通往柏园和揽胜亭。

继续前行大约2-3分钟,看到一个足球场。场内一对老人带着一个小朋友在场内玩球,应该是祖孙。经交流是附近市民带孩子来玩的。经老人指点,

经老人指点,贴着足球场的防护网前行,就来到了一条两边立着竹篱笆的水泥路。

前面便来到了柏园。柏园犹如一颗镶嵌在山林间的绿色明珠,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与西太平山整体的自然景观巧妙融合。柏园内大片郁郁葱葱的柏树形态各异,有的高大挺拔,直插云霄,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有的枝干蜿蜒曲折,仿佛岁月雕琢的艺术品,尽显古朴韵味。

过了柏园前面又来到一个岔路口,路标显示沿着左侧的道路前行将回到大境门。

沿着路标所示,一条石板小路蜿蜒穿过树林。左侧是光秃秃的树干,右侧是灌木丛,地面上投下斑驳的树影。

揽胜亭位于“绿色明珠”的西太平山北端,地理位置优越,可登高望远,一揽全市之胜景。揽胜亭飞檐高挑,好似展翅欲飞的鲲鹏,线条流畅且富有动感。亭中横梁与立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为这座亭子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

从揽胜亭放眼望去,美景尽收眼底。近处,繁茂的树木枝叶摇曳,四季更迭,景色各有千秋:远处,大境门雄伟壮观的身姿映入眼帘,这座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的关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周边的山峦、长城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河画卷。

沿着揽胜亭一侧的石阶一路而下,可直通塞北关隘-一大境门。

沿着林间小路一路前行。

前面已经可以看到毛石垒砌的城墙。

沿路行进,回到了大境门长城西侧进入西太平山带有“大境门景区泉景图”的岔路口了。

顺着毛石城墙一路下行,前面已经是大境门了

大境门内侧的关岳庙院落。

沿着登城口,回到大境门。

大境门内的西侧路边,在一座仅剩夯土版筑内芯的烽火台遗迹前立有三座石碑。中间是长城专家罗哲文所题字“大境门”的石碑,其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尽显稳重与大气,与大境门本身雄浑厚重的历史氛围相得益彰。罗哲文先生的题字,笔力刚劲又不失灵动,每一笔都仿佛承载着大境门历经的悠悠岁月与厚重的文化底蕴。两侧石碑分别记述了重修大境门始末以及张家口上下堡的示意图。

“重修大境门碑记”记录了大境门的历史和重修过程。大境门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碑记中提到,大境门是在北魏比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并且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碑记还提到了大境门的重修过程,包括重修的时间、参与重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重修的原因和意义。这块碑记不仅是对大境门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参与重修工作的人们的纪念。

“张家口上下堡图”详细描绘了上下堡的布局,包括城墙、城门、街道和建筑。图中标注了多个重要建筑,如寺庙和官署。地图背景为石质纹理,顶部可见部分长城遗迹,显示了该地区的历史防御功能。此图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资料,也展现了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

大境门既是拱卫京都的军事要塞,也是民族融合、商贸交流的关键节点,作为张库大道起点,推动了中原与塞外及境外的交流,在历史上意义重大。西太平山地处张家口西侧,属阴山余脉,海拔超千米。山间沟壑纵横、植被茂盛,兼具雄奇、险峻、秀美。

(未完待续·大境门前商韵绕,明德街口客情浓)

拍摄于2025-02-26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0 阅读:1
牛爷大走四方

牛爷大走四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