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我军发动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并且在此战役中,成功击败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其师长张灵甫更是在这场战役中丧命。
然而,张灵甫到底是怎么死的,却一直众说纷纭。
直到57年后,随着一位82岁老人的开口,这件讨论半个多世纪的事情才终于盖棺定论。
那么事情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张灵甫身死之谜的答案是什么?
孟良崮战役
1947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27万人将张灵甫率领的74师3万余人围在孟良崮战役。
面对这样一场以多打少的战役,粟裕却丝毫不敢轻心。
在指挥部里,粟裕和陈毅面色凝重,在作战图上不断用手比划着。
原来,这次的敌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张灵甫的74师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首”。
在抗日战争期间,张灵甫的这支部队就多次力挫日军,实力不容小觑。
此时的74师虽然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全军采用的都是最新型的美式器械装备。
要想吃下这样一块“肥肉”,华东野战军不得不仔细考虑,研究战术。
此时的张灵甫虽然被数十万大军所围,但他却丝毫不慌张。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消息,40多万国军正在朝他这边赶来。
这也正是粟裕所担心的,一旦敌人援军赶来,我军将有“内外夹攻”的危险。
而此时的敌方援军距离孟良崮仅有一两天的路程。
战况紧急,粟裕当机立断,下令华东野战军主力猛攻孟良崮,并在地图上思考敌方援军的行军路线,力求在沿途路线设置埋伏,拖延敌方的支援。
战争一打响,张灵甫的部队靠着制高点的优势,守住了我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但张灵甫的脸色却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的变差。
我军将士们的骁勇超出了张灵甫的想象,尽管凭借着装备的优势,我军在进攻期间死伤惨重,但我军的将士们没有一个往后退的。
看着我军的战士们不畏生死,前仆后继的往前冲,敌军的士兵也不禁后退。
就连见惯了战争场面的张灵甫都不得不称赞到:“共产党的军队真是一支铁打的军队。”
我军的猛攻给张灵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开始疯狂的向蒋介石请求支援。
此时的蒋介石确实知道张灵甫的困难,而且在战争一开始,他就安排附近的部队前去支援74师了,那么这些增援部队在哪呢?
此时距离孟良崮不远处的天马山地区,一支国民党部队正在与我军激烈的交战。
带队的是25师的师长黄百韬,黄百韬素来与张灵甫关系不和,得知张灵甫被围后,黄百韬内心复杂,他本想因私情选择不救,但又担心违反了军令。
因此,他接到命令后并没有立即出发,而是过了一天再出发。等他来到天马山时,才发觉我军在此地已经安排好了阻击部队。
战争迅速展开,来支援的25师被迫放缓了脚步。
天马山地区距离孟良崮仅有数十公里,但在我军阻击部队的压制下,直到整编74师被消灭,黄百韬的25师也没能在天马山前进一步。
距离74师较近的国军,除了黄百韬的25师
外,还有李天霞的83师和桂系第7军。
这些兵力如果能前来增援张灵甫的话,华东野战军的处境也很危险。
但李天霞和桂系第七军军长钟纪两人各怀鬼胎,他们都不愿意损耗自己的兵力,因此只是象征性的派了一小股兵力前去支援。
他们派的兵力,不过区区一个团,而且行进缓慢,在孟良崮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这两股部队仍未到达战场。
张灵甫在战斗前,计划自己可以坚守3天,但直到张灵甫兵败身死,才等来了国民党的援军部队。
蒋介石和张灵甫计划携40多万援军前来对我军形成反包围,但这个计划因为国民党军内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而宣告破产。
5月16号,张灵甫的74师在我军的猛烈进攻下,终于再也坚守不住孟良崮。
这场战争中,我军全歼国军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也被击毙。
在孟良崮战役后,蒋介石严厉处置了救援不力的黄百韬和李天霞,连作战总指挥汤恩伯也被撤职。
但蒋介石心里明白,无论怎样处置他们,张灵甫和74师已经回不来了。
看到粟裕和陈毅取得这么大的成果,中央军委特地发来了贺电。
粟裕和陈毅也把战斗的详细情况上报给了中央。
一切看似已经尘埃落定,但在背后有一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74师师长张灵甫到底是怎么死的?
张灵甫身死之谜
在孟良崮战役中,由于战场情况复杂,因此对于张灵甫的死亡方式,一直都没有确切的证据来证明。
后来,随着影视刊物的传播,张灵甫的死亡更是出现了多种假说。
有人认为张灵甫是自杀身亡,在张灵甫意识到自己已经回天乏术时,便已经有了自杀成仁的想法。
在办公室里和军中的各位高级将领开会时,张灵甫向自己开了一枪,而旁边的副师长蔡仁杰也开枪自杀。
其证据是张灵甫有两封遗书留下来,上面详细记载了他的心路历程。
这两封遗书,分别命令手下的士兵冒死突围传给蒋介石和老婆王玉玲。
在战役后不久,国民党军报上就刊登了此事,想要借此宣传国军将士的气节。
但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证明是假的,张灵甫留下的遗书,其实是国军译电科科长李啸梓模仿写的。
李啸梓平日里就爱模仿张灵甫的字,原74军军长王耀武听说后,便安排李啸梓假冒遗书,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而已。
除了自杀说外,国军中还流行杀俘说。即张灵甫兵败后已经投降,只是我军的将士们贪图张灵甫的财物,才杀了他。
这种假说认为,在孟良崮战役的后期,张灵甫和残余的国军隐藏在一处山洞中。
后来张灵甫被我军搜查到,便举手投降了。
但当时作战的战士们见钱眼开,为了得到张灵甫身上的财物,便直接枪杀了他。
很显然,这种说法更是无凭无据。
我军的将士们每一个都是接受过党的教育的,面对人民群众送的礼物都不拿,怎么可能会为了财物杀张灵甫呢?
国军中流传的杀俘说,是其中有些国军领导故意捏造事实,意图塑造我军贪财,违纪的形象,陷害我军。
除了自杀说和杀俘说外,还有炸死说。
这种说法最早见于一份回忆录里,按照6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的说法,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当时的张灵甫迫于我军的攻势,率领残队躲进了一处山洞里。
我军立刻命令向山洞处实施火力轰炸,其中有一枚炮弹正好击中了张灵甫。
后来,我军向洞内喊话让张灵甫投降,不料此时洞里面的敌方传话机里传来了张灵甫身死的消息。
“师座刚刚被炸死了,你们别打了我们投降。”
后来,张灵甫的尸体被转移到附近的一处山地,就地掩埋了。
其实,何凤山并没有亲眼看见张灵甫死亡,所以这种说法也应该存有疑问。
那么张灵甫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我军一直公开承认的说法是“当场击毙说”。
在孟良崮战役后的第二天,新华社就报道了这场胜利。
在报道中,明确提出“第74师师长张灵甫已经被人民解放军手中的美国武器击毙。”
这则报道之后,我军各类的机关刊物也都承认,沿袭这种说法。
在《粟裕文选》里,又再次重申了这一说法。并且还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情况。
当时的第6纵队副团长何凤山,率领队伍攻击张灵甫藏身的山洞。
在一阵枪林弹雨后,张灵甫被榴弹击中,当场毙命。
这与何凤山所记载的被炸弹炸死的情况基本符合,但与何凤山的回忆录里不同的是,何凤山在张灵甫死后,亲自前往洞里查看。待何凤山看到张灵甫的尸体后,这才安排手下人找个附近的地方埋了。
那么何凤山当时到底有没有看到张灵甫的尸体呢?
为什么在共产党多次重申张灵甫被我军击毙时,针对张灵甫之死还会有不同的版本与假说呢?
张灵甫的死亡真的只是表面上这么简单吗?
57年后,一位82岁的老人说出了当时的真相。
几十年后的隐情
2004年,一名82岁的老人找到有关部门的领导,直接说明当时的张灵甫是被自己当年打死的。
这位老人就是葛兆田,他曾参加过孟良崮战役。
随着这位老人徐徐开口,一段隐情终于就此真相大白。
当时的葛兆田,担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班长。
在战斗中,葛兆田看到身边的战友不断的牺牲,他也越来越痛心,发誓要杀光所有敌人。
在战斗进行到后期时,第六纵队听闻敌方的指挥所藏到了一处山洞内,司令员王必成便率队前往后方的山洞去搜查。
由于山洞众多,为了提高搜查效率,第6纵队的队员分成了一支支小股部队。
而葛兆田所在的这支小股部队,找到了张灵甫等人所藏身的山洞。
张灵甫很快就得知我军已经发现他了,只能举手投降,乖乖的走了出来。
但是张灵甫在看到洞口只有三五人时,又起了心思。
他用眼神示意身边的士兵,趁我军的士兵不注意,直接又拿起冲锋枪开始扫射。
这声声枪响表示张灵甫出尔反尔,拒绝投降。葛兆田看到后,立刻拿起枪对着张灵甫射击。张灵甫就在一声声枪击下倒地不起。
等第6纵队特务团团长何凤山赶到时,张灵甫已经重伤倒地。
消息很快传到了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的耳朵里,他明白这是大事,立刻上报给粟裕和陈毅等人。
我军指挥部不敢怠慢,立刻请人将张灵甫抬到最近的医院。但在路上,张灵甫因伤重不治。
最终,张灵甫死在了董家庄村的汶河边上。
因此,张灵甫的死亡并非是自杀说,也不是杀俘说。
真实的情况是张灵甫先是战败被俘,然后受到枪击重伤,最后因为伤势过重而亡。
既然真相是这样,为什么我军多年来一直隐瞒呢?
原来,这件事情违反了我军的一项原则,即宽待战俘的原则。
尽管张灵甫在投降后依旧选择顽强抵抗,但是按照规定,此时的他已经投降。
张灵甫是先投降,然后才被葛兆田击毙的。
孟良崮战役是我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我军俘获了一大批美式军械,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通知。
当时的报纸对这件事情也是大肆宣扬,在一片积极向上的氛围里,这件事情一旦爆出来,很有可能被国军抓住机会,对我军舆论不利。
正是考虑到这件事情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党中央才决定隐瞒这件事情。
尽管党中央向外界隐瞒了张灵甫之死的实情,但在党内,由于葛兆田不听命令,而被处以关禁闭。
而当时的葛兆田也没有想到被自己击毙的竟然是国军中鼎鼎大名的张灵甫。
当时的他只是觉得自己杀的人身上穿着国军的士官服装,肯定是个国军将领。
这件事不久,葛兆田就被陈毅下令关了禁闭。在身边人的提醒下,葛兆田这才明白自己犯下了怎样的过错。
在后来的会议上,陈毅就此事还进行过多次批评。他一再强调我军执行军事俘虏政策的必要性,并把这件事情当做反面教材。
由于受到党内的规定,对于这件事情,葛兆田一直都没有说。
知道这件事情的都是我军参加会议的一些高级将领。
直到1987年,曾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任参谋一职的金子谷在一篇文章里模糊提到过这件事情。
随着建国以来,有关于这件事情的规定也逐渐放开了。
时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的司令员王必成和政委江渭清在回忆录里也隐约提及此事。
但真正让张灵甫死亡的秘密公开的,正是当时开枪的战士葛兆田。
随着葛兆田的坦白,这桩已经纠缠数十年的秘密就此盖棺定论。
结语
在抗日时期,张灵甫为国杀敌,屡次重挫日军。但他选择跟随蒋介石,最终就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所谓“天要使其灭亡,必要使其疯狂”。在孟良崮战役之前,张灵甫可谓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然而,他的败退就是来临的如此之外,他平日里的嚣张跋扈,最终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最后,仅仅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就结束了他的生命。
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打赢一场战争,也不是一个人的功劳。
张灵甫正是不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在胜利中迷失了自我,最终使得他落入险境,无人救援。
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张灵甫之所以败亡,还有哪些因素?
蒋匪军在山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的好!
张灵甫抗战打了日军好几年, 而且打的都是甲种师团, 怎么都算抗日名将, 上级汤恩伯带着一个集团军 有意不去支援,直接害死, 老蒋把汤恩伯打的头破血流, 要不然粟裕还真没一点机会
一个杀妻犯,管他怎么死的。老有人发文,是不是总是在提醒大家老蒋重用杀妻犯?
74军抗战战绩都是俞济时,王耀武带出来的,尤其是1939年后任军长的宁惹阎王,莫遇老王的王耀武上任后,把这支拼凑的部队带领成了国军主力王牌,抗战中张灵甫从底层军官做起,屡立战功,数度重伤,至1945年抗战胜利时,为74军58师师长,但是论军功,能力是不及副军长余程万和好色成性的李天霞的。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其实是火中取栗,其中凶险不言而喻。张灵甫在战略泄密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中心开花就是输在人心和自负。这一战役确实逼得陈粟大军与之决战。
特么的!杀得好!本可做人,偏要做鬼![得瑟]
该杀!
抗日战争时期功绩卓著的卫国英雄
他一个黄、埔出身正规军官,不可能不知道京剧失空斩吧,弃垛庄(辎重’)非要引军守孤崮重新犯了马谡之错,如果当时向南或东突围可能又一个结果,让有兴趣研究战史一头雾水。
军人精神!忠烈!浩气!永存!
士兵没错吧!
老掉牙的事了无聊!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这是我对国民党陆军整编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将军的正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