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517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有一个痛风多年的粉丝在后天私信问自己尿酸高不仅到了慢性痛风,而且肌酐高,尿蛋白高,尿素氮高,已经到导致痛风肾,用点什么中药能帮助调理。
我想不如分享一个和他很相似的调理案例。
患者小王,35岁,是南方一家制造工厂的操作工。痛风已经很多年,这次出现下肢浮肿,小便不利,痛风关节疼痛不已,在其他积垢按照肾炎治疗,但效果不好,遂转而寻求中医调理方法。
只见小王身体较胖,面目浮肿,他说自己感觉疲倦乏力,身体怕风恶寒,骨节酸楚疼痛,关节功能受限,屈伸不利,所以整天躺在床上,裹后被而卧。小便清长而少。
舌胖绛红色,齿痕舌,苔薄腻。
相关生理指标检查,尿酸在 571,尿蛋白 2+,血肌酐 283,尿素氮 14.3,类风湿因子-。B 超结果显示左肾有一个直径不到一公分的结石。
手指和脚趾可看到质地坚硬的痛风石三枚。
中医根据上面的证候,辨证为阳气虚衰、寒痰瘀滞的痛风石、痛风肾、慢性痛风。
怎么治?
尿酸高,肌酐高,肾结石,痛风石!二陈汤加几味:温阳益气,化痰逐瘀降尿酸针对阳气虚衰,痰瘀痹阻的尿酸高、痛风石、肾结石,中医施以温阳益气、化痰逐瘀的治疗方法,方以二陈汤加味,组方(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姜半夏、陈皮、茯苓、炙黄芪、制附子、桂枝、制胆南星、山慈姑、玄参、生牡蛎、威灵仙、甘草。
上方先服 7 剂。
复诊时,脸面浮肿消退,关节僵硬肤色紫暗改善,但双脚踝关节还是疼痛不舒。效不更方,上方去掉玄参、牡蛎后,加干姜、白芥子,续服 10 天。
再诊时,因为二诊方强化了温阳逐瘀泄浊的疗效,服药后感觉身体舒服而轻松,手脚部位的 tfshi 变软,尿酸降到 357。肾结石和痛风石依在,虽然方剂疗效甚好,但还需要依方续服,进入缓解期,强化扶正的药力,调整药方如下:
熟附子、姜半夏、陈皮、桂枝、干姜、茯苓、制胆南星、山慈姑、白芥子、炙黄芪、皂角刺、象贝、鸡血藤、上甘草。
中医治疗同时,生活饮食注意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多喝水,调节情志,不加班熬夜,多运动。坚持调理三月余,血尿酸维持在目标范围,痛风石逐渐减小。
随访 2 年,痛风未再复发。
顽固痛风、肾结石、痛风石,怪病多痰、奇病多瘀!二陈汤加味:化痰祛瘀降酸这个案例怎么看?
还是粗浅三点,纯属个人意见:
1.中医素有“怪病多痰”、“奇病多瘀”的说法,对于痛风很多年的老痛风患者来说,常会进展为阴阳两虚,甚至以气虚阳气不足为主的正虚邪恋病机。有慢性关节炎症,多处痛风石,甚或有痛风肾和肾结石。就拿上面案例来说,小王就是气虚阳虚的寒痰凝聚的慢性复杂型痛风石、痛风肾。
2.因为阳气不足、痰瘀胶结难化,只化痰或仅逐瘀,病难根除,所以要痰瘀同治,施以温阳益气,化痰祛瘀的方法,方以二陈汤打底,并按照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的观点:“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加附子、桂枝、干姜、黄芪等通阳益气健脾泄湿的药物,和二陈汤一起来温化寒痰,通阳益气健脾益肾。佐以白芥子、制胆南星、皂角刺、象贝、山慈姑等祛痰散结化瘀。加鸡血藤来补血行血通络舒筋。再加威灵仙,走散,可通行十二经脉。
3.总之,全方以祛痰化瘀为基本,重用通阳益气之品,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滋腻,标本兼治,顽痹得除,而且能做到两年不复发。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有尿酸高、痛风或其他代谢病,甚或口腔黏膜问题,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01年第7期《 江苏中医杂志》刘学范等文章《痛风从痰论治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