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不少的名将贤臣被文人墨客构陷成庸将奸臣的不在少数,比如唐朝的苏定方,李道宗,宋朝的潘美和庞籍,又加上评书艺人不断加工,到最后彻底臭大街,导致正史上的本人已经“混沌不清”了。
宋仁宗时期的贤臣太师庞籍,一生为官刚烈耿直,为国为民,有侠之大者的风范,政治军事才能都在同时期可谓是仁宗朝的贤相,但却被各类评书作品描绘成了一个作恶多端、侵害忠良、是个谗佞之臣,依仗国丈之势,每每欺压臣僚的祸国殃民的庞太师。
人世间最大的冤屈,莫过于被冤枉了数百年,却不知道找谁说理去。潘美和庞籍也不知道是得罪谁了。
庞籍,字醇之,出身官宦世家。老爹庞格是国子监博士(相当于今天的清北大学教授)。在这种家庭的熏陶之下,庞籍在27岁时考中了进士,而后被吏部HR委派到黄州司理参军,当时他顶头上司黄州知府是日后宋仁宗的另一位宰相夏竦。
经过一段时间,夏竦对庞籍工作能力十分钦佩,也是多有培养,某日,庞籍患重病,几乎都不行了。都要预备后事了,夏竦得知情况后,亲对他说:“你不会死,以后还会做穷宰相,而且还长寿,你不要担忧。只不过,你这宰相当的时间没我长,也是全天下最穷的宰相!”
庞籍就说:“你这人会不会讲话,我都当宰相了,哪里还会是穷人的道理?”
夏竦就说:“你为人正直老实,肯定不会贪赃纳贿,如此一来,只靠俸禄自然是穷宰相”。
这也说明,夏竦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不久之后,调任朝中任殿中侍御史。
当时是刘太后刘娥病执政晚期,在她病危时,下旨让太妃杨氏(章惠太后)继续垂帘,此事当时无人敢言,朝堂上,一下子鸦雀无声。这时,庞籍却公开宣布要求宋仁宗亲政,并要求皇帝当场烧掉太后留下的《内东门议制》。史载:“皇上亲自理政才能明辨是非,不受摆布,垂帘仪仗应悉数焚毁,断绝后人非分之想”。有了庞籍的行动支持,宋仁宗也终于下定决心,亲自临朝听政,尊杨淑妃为保庆皇太后,奉养后宫,颐养天年。
当时刘娥还没死尚在,群臣没人敢反对她,只有庞籍为皇帝着想,事后宋仁宗非常高兴,仁宗亲政后,庞籍担任开封府判官,负责协助开封府尹办理地方政务。
庞籍刚到任,就遇到了一件后宫的大事。当时,宋仁宗极度宠爱的尚美人派太监前往开封府传教旨,要求免除开封府境内工人的商业税。一个后妃居然干涉政务,庞籍对此十分反感,不仅不接旨,反而扣下了传旨太监,随后上奏宋仁宗意思就是后宫不能干政,再由后宫派太监到开封府传旨,我一律杖毙。
宋仁宗接到庞籍的奏疏后也是吃惊不小,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的宠妃如此胆大妄为,于是紧急发布诏书,以后宫中再有人乱传旨意,所有地方官不能接旨。这既表明了自己不愿处罚尚美人的心思,也承认了庞籍的功劳。由此也足见庞籍的凛然正气和不畏权贵的作风。
在宋仁宗长达41年的执政生涯中,宋朝除了要面对北方实力强大的契丹辽国,国境西北边也崛起了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西夏。
景祐五年,西夏创始人李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正式登基,称国大夏。李元昊大封群臣,并以皇帝的身份,遣使给宋仁宗上表,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西夏政权,并遣使互市友好。
要知道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父亲李德明,两代人虽然实际上都“独立”了,但名义上还是大宋的臣子,还被赐姓“赵”,而到了李元昊这辈居然僭越称帝,这是宋朝君臣无论如何无法承认的。
宋仁宗听到此事后,立即下令对李元昊实施“削夺赐姓官爵”等处罚,并停止边境互市,实施经济制裁,在宋夏边境发布檄文,重金悬赏李元昊首级。这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而李元昊也在摸清宋朝的底线之后,遣使辽朝,借机与辽国结盟,共同施压大宋。
在此情况下,宋朝与西夏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从北宋康定元年三川口战役开始,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宋夏之间爆发了三场重要战役,宋军每战必败,损失惨重。为扭转战场形势,挽救败局,宋仁宗命庞籍为陕西都转运使,与范仲淹、韩琦一起把握宋西北军政大权曾派遣名臣范仲淹、韩琦等到前线督战。
庞籍一到边地立即整顿军纪,安慰大众,稳定社会秩序。为保证西北边境安定,庞籍向朝廷进言:“天久不雨,灾祸严峻,宫中奢侈,三官恩赐过重(三官即指内官、医官、乐官),应削减宫中花费,削减三官,节约财力以赏战功,将士肯于征战,不愁西夏不平”。犒赏将士,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这些建议都被宋仁宗采纳。
当时,庞籍还特意选拔懂军事、有策略的部将狄青主管军事,狄青经过观察,刻意在桥子谷旁筑寨驻兵。防止西夏进一步侵犯,后西夏大兵公然直迫宋境,见宋军防范紧密,难讨便宜,才撤兵退兵。但即便如此,在之后的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中,宋军再度遭遇惨败,大将任福、葛怀敏、曹英等以身殉国,其下士卒死伤惨重。
而随着宋夏关系恶化,西夏虽然在战争节节胜利的同时,也尝到了国中经济崩溃的恶果。在此情况下,李元昊提出自己愿意接受招安并议和,并给自己的使臣野利旺荣索要太尉的职务。
搁在平时,宋仁宗铁定不会同意。可是,宋夏战争对两个政权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此时,宋仁宗只想尽快结束战争,所以同意了李元昊的说法,让庞籍照这个意思,拟信一封给李元昊,要对方尽快将议和提上日程。
庞籍却看出了其中的问题。他赶紧上奏宋仁宗:“太尉位居三公,不是一个使者应该享有的官阶和官职。即便官家您不计较,您细想下,他野利旺荣是李元昊手下,野利旺荣都是太尉三公了,那李元昊还能乖乖称臣?”宋仁宗一听,问题确实大了。遂命令按照庞籍的意思办理,要求李元昊重修书信。
元昊称臣后,庞籍即提出:将矮小老弱战士进行削减,安顿务农,以削减费用,处理军饷。得到了朝野的一片赞赏。在李元昊再度臣服宋朝后,宋仁宗论功行赏,庞籍获升枢密副使,随后又升至枢密使,皇祐三年,庞籍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使。这也是他第一次拜相。
皇佑四年,广西壮族领袖侬智高反宋,朝廷屡次派军打压均被侬智高打败,庞籍力荐狄青领兵,而且特别提出不设监军,不设文官为副职,仁宗都一一首肯,于是便任狄青为宣抚使,狄青独断军务,处理岭南军事。狄青熟知兵书,了解军情,不负众望,很快就将侬智高很快被平定了。
狄青出身不好,因少年时期与人打架斗殴被捕黥面,发配充军。脸上的刺青,常常让人想起他就是个囚犯。为此,狄青发迹后,宋仁宗曾想让他把脸上的刺青去掉,但狄青没有同意。等狄青回来后,仁宗让狄青当枢密使,晋同平章事。
庞籍对此苦劝认为不可,这样会害了狄青,但仁宗念及狄青为国付出甚多,还是坚持己见,将狄青封为枢密使。宋仁宗这么干,是对朝堂过于扬文抑武的一次矫正,目的是为了打压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而庞籍反对狄青当枢密使,是出于爱护狄青,他认为狄青不适合官场党争,让狄青这样一个只适合战场的宿将,加入纷繁复杂的朝廷党争,或许只会害了他。后来果应此言,在狄青就任枢密使之后,他的人生开始走入下坡路。最终,在朝廷一堆文官的反对下,一代名将被贬陈州,发病死,享年49岁。
此外,庞籍不仅仅培养了狄青,还培养司马光,是他的伯乐。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庆历新政的”顶级名臣。这些人跟庞籍关系都很好。他们相互欣赏,畅谈国事,都为北宋中兴鞠躬尽瘁。
宋仁宗生病时,苦于没有子嗣,担心朝廷出乱子。也是庞籍劝说,让仁宗在宗室中物色得力“储君”,以定国本,仁宗采纳。嘉祐五年,七十二岁高龄的庞籍上书告老,仁宗同意了庞籍的请求,以太子太保致仕, 封为颍国公,仁宗嘉祐八年,庞籍去世,享年76岁。追赠司空、侍中,谥号“庄敏”。庞籍死后不足一个月,宋仁宗驾崩。
这样一个人,绝对算得上是大宋的功臣与忠臣。实在是想不到最后居然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难以理解。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